中草药治疗牛口蹄疫病效果浅析
2014-04-05阿树鹏
阿树鹏
(青海省泽库县兽医站,青海泽库 811400)
中草药治疗牛口蹄疫病效果浅析
阿树鹏
(青海省泽库县兽医站,青海泽库 811400)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畜牧业健康也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口蹄疫是世界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动物健康问题,对于农民的畜牧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威胁。在本文中,将就中草药治疗牛口蹄疫病效果进行一定的浅析。
中草药;牛口蹄疫病;效果
1 前言
口蹄疫是我国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动物健康问题,其是一种通过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热性、高接触性以及急性的传染性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以及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以往的口蹄疫疫情中,当出现口蹄疫情况时往往不会采取治理,而是简单的实行扑杀措施。但是我们也应当能够看到,此病也存在一定的治愈性,下面,我们则介绍一种通过中草药对口蹄疫病进行治理的方式。
2 口蹄疫的发病机理
在口蹄疫病情中,当口蹄疫病毒进入机体体内之后,就会在进入的部位产生相应的细胞并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细胞繁殖的过程中出现浆液渗出的情况而形成原发型水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期水疱,通常来说并不会被发现。而在第一期水疱产生过后,就会在该基础上经过几天后使病毒进入机体的血液之中并形成最终的病毒血症,从容使机体自身的症状以及体温等等逐渐形成异常,其主要表现为畜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组织发炎造成局部淋巴液渗出形成继发性水疱,我们也称这个环节为第二期水疱。而在经过这个过程之后,病畜就会进入一个两极分化的时期;部分牲畜会在此过程中进入到一个良好的恢复期,其症状也在逐渐好转,而另一部分的牲畜就会因病毒逐渐进入心脏而死亡。
在口蹄疫疫情中,牛病毒的潜伏期通常来说仅有2~4d,部分牲畜潜伏期可以长至一周。在这个潜伏期中,其所出现的情况就是体温逐渐提升至40°左右,且会出现精神抑郁、闭口留涎以及食欲不振等情况。之后,个体就会出现口腔、齿龈以及颊部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并在这个过程中趾间、蹄冠皮肤表现红肿、疼痛、迅速形成水疱,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的情况。
3 中草药治疗牛口蹄疫病
3.1 预防方式
在口蹄疫治理的过程中,预防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预防管理的工作中,首先就应当能够各地区建立起一个定期对牛进行接种的制度,并保证在每一年的春、秋季都能够通过灭能苗的使用对其进行接种;其次,还应当建立好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保证在每个星期都能够通过适当浓度烧碱水溶液的使用对饲槽、消毒圈台以及车辆等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再次,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保证避免从疫情地区引进任何产品或者牲畜,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性;最后,对由于实际情况必须引进的牛来说,也应当能够在对其进行一个月以上的观察并验证合格之后再进行入群之后的喂养。通过以上方式的应用,则能够较好的避免口蹄疫疾病的出现。
同时,虽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中都已经存在了防控措施,但是却在一定时间中依然会出现口蹄疫的情况出现。而由于口蹄疫自身的特点,使得当出现疫情时往往会为百姓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百姓损失,就需要我们应当能够通过科学有效地措施,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采取一定的检疫、封锁、隔离以及消毒措施,从而在缩小疫情范围的同时使用中药对其进行治疗。
3.2 治疗方式
中药治疗口蹄疫的机理就是要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及泻热凉血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其药方主要为:白药子、黄药子、二花、连翘、郁金、大黄、黄岑、板蓝根、甘草、贝母、梔子以及黄连等等。在这味药中,具有泻热凉血、清热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则应当保证每牛每日一付药,并在每次服用的过程中向其中加凉水10kg煎好20分钟可服。
在此药方中,其主要功效就是去治疗牛在口蹄疫口蹄疫初期的病情,且保证牛的舌面具有水疱却不破裂。而在其中后期以后,其对于牛的治疗效果则十分有限。而在通过此种方式对牛进行口蹄疫的治疗时也应当保证首先应当做好对于病畜的良好隔离,且对于病牛在每天的粪便来说则应当经过氨水完全消毒之后将其深埋,最后在每天早上也应当对于畜舍进行完全的消毒,且保证整个畜舍在全天的干燥、通风,从而以此种方式最大程度的为牛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能够保证口蹄疫病毒不会因为环境因素而向外扩散。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口蹄疫对于牲畜尤其是牛等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且会对农民畜牧产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我们对于中草药治疗牛口蹄疫病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而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我们也应当良好联系实际,从而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将口蹄疫影响降至最低。
[1] 黄嫱,刘卫国,马飞,等.口蹄疫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Z2):103-104.
[2] 蔡学刚,刘海波.猪、牛口蹄疫的防治[J].云南农业,2011,(2):19.
[3] 石子晨.奶牛口蹄疫的鉴别与诊断[J].北方牧业,20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