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小尾寒羊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4-04-05冶兆平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810800
冶兆平 (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 810800)
民和县小尾寒羊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冶兆平 (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 810800)
小尾寒羊是我国肉羊生产中十分宝贵的地方优良品种,它体格大、生长快、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强、产肉性能高、常年发情和多胎多产等优良的种质特征。民和县自1989年从山东梁山引进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已形成独具民和特色的种群体系,以小尾寒羊为母本,陶赛特为父本的杂交品种获得“民和肉羊”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了更好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就小尾寒羊的养殖随访了一些养殖场和养殖户,探讨和交流养殖心得,现作一介绍。
1 养殖现状
民和县系农业大县,存栏的牲畜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从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环湖地区运进大量的绵羊,来弥补市场之不足,养羊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到2012年底,民和县共存栏绵羊44.13万只,出栏24.84万只,其中,存栏纯种小尾寒羊11.47万只,占存栏绵羊的26%,杂种小尾寒羊22.95万只,占存栏绵羊的52%,纯种小尾寒羊和杂种小尾寒羊共占存栏绵山羊的78%,其余为本地绵羊和山羊。
2 发展小尾寒羊的有利条件
2.1 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小尾寒羊性成熟早,可以常年发情配种,繁殖周期短,产羔率高。公、母羊一般都在5~6月龄性成熟,母羊6~7月龄,公羊10~12月龄即可开始配种繁殖。母羊发情周期平均17d,妊娠期149d,产后发情期1~3个月,繁殖周期6~8个月,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母羊每胎产羔2~4只,最多达7只,随胎次增长产羔率增加。群体平均产羔率270%,远高于国内外其它绵羊品种。
2.2 有深厚的饲养基础 民和县自1989年引进小尾寒羊以来,长期的饲养和繁殖,其饲养管理、繁育等方面的技术日臻成熟,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存栏200只以上的养殖场已达120多家,已形成了适应青藏高原气候、独具民和特色的小尾寒羊种群,小尾寒羊饲养总数占青海省的60%~80%,成为青海省种源基地。
2.3 有丰富的饲草资源 除了147.13万亩天然草原可供畜牧业生产外,还有退耕还草地13.12万亩,二茬复种燕麦4万亩,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种植4万亩,双垄覆膜玉米栽培35万亩以及其它农作物秸秆资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3 发展小尾寒羊的不利因素
3.1 集约化饲养程度低,饲养规模较小 民和县小尾寒羊养殖以散养为主,散养户一般饲养基础母羊5~10只左右,饲养管理较差,基础设施较简陋,没有条件分群饲养,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羊,基础母羊和育肥羊都混群饲养,精粗料比例不合理,精粗料搭配不科学,粗料只喂秸秆或有什么喂什么,大部分的农户管理粗放。农民对品种改良及科学饲养认识不到位,饲养规模小,导致出栏周期长,商品率低,效益低下。
3.2 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低 民和县没有一家关于养羊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大部分养殖户为减少运输成本把羊就近到集市出售或出售给给上门的商贩。虽然民和县已有各类养殖业协会(合作社)31家,但中介组织对养殖户的带动能力没能发挥出来,中介组织与养殖户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另外,缺乏龙头带动和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多数羊只能以活羊出售,没有进行深加工,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差。
3.3 专业化服务滞后,科技支撑力弱 (1)以饲草料生产、加工为主的饲草料供应、保障体系十分薄弱。(2)实用科技的推广普及力度不够。小尾寒羊高效饲养技术、整株玉米裹包青贮等一批实用科技,都是目前小尾寒羊生产中的实用技术,但受资金投入、成本费用、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技术在生产中的利用率很低。(3)销售市场体系不健全,销售经纪人缺乏。导致产销环节不畅,无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4 社会化重视不够,缺乏政策扶持力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普遍认为养羊业是畜牧部门和农民自己的事,没有认识到羊产业已成为民和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小尾寒羊已占据了民和县养羊业的半壁江山,如何做大做强不只是单纯发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县、乡两级政府对该产业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空留在“畜牧强县”的战略口号上,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和扶持对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养羊的积极性。
4 小尾寒羊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养殖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 结合当前实施的“整村推进”畜牧业扶贫项目,合理布局,注重规模和经济效益,以盈利为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资金、人力、场地、草料、技术等情况确定养殖规模。应把发展重点放在提高生产性能上,不应只注重数量和不适时出栏的落后养殖方式,讲究适时出栏,将养殖效益最大化。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建立养殖示范村,以示范带动扩大养殖规模,由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4.2 充分利用饲草资源,大力推广实用技术 当前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推广畜牧业实用技术,有效地利用退耕还草、二茬复种、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多年生良种牧草种植的优质牧草和全县大力推广的35万亩玉米秸秆资源。针对冬春季节青饲料短缺的现状,一定要在饲草丰富的夏秋季节充分储存越冬的草料。对青饲料、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微贮等技术处理,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4.3 强化科技普及力度,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加大畜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为养羊户提供便利、准确、及时的服务,解决农户在小尾寒羊生产中遇到的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小尾寒羊生产水平和农户养殖效益。应帮助农民解决购种羊、铡草机、粉碎机、建羊舍等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保护养殖户的利益。这样,才能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愿意拿出资金发展养殖规模和开拓市场。
4.4 健全良种繁育及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服务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全面开展人工授精和优良小尾寒羊种羊的引进,保证良种的顺利推广,防止品种混杂,做好良种公羊的管理和配种工作,对小尾寒羊的原种保护和肉羊改良采取齐头并进的发展措施。技术人员应做好品种选择、羊舍建设、配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及饲养规模的确定和新技术的推广等技术服务,指导不同品种划区分片,防止品种混杂和乱配。
S826.9+5
B
1007-1733(2014)02-0073-02
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