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4-04-05赵莲芝山东省郓城县畜牧局274700
赵莲芝(山东省郓城县畜牧局 274700)
规模猪场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赵莲芝(山东省郓城县畜牧局 274700)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d左右。此阶段的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营养要求严格,主要是骨骼,肌肉的生长,育成舍仔猪相对成年猪不耐寒,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怕潮湿,所以规模猪场要控制各种可控因素,给猪群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产发育的遗传潜力,减少或消灭疾病,降低死亡率,获得最佳增重,提高生产效益。
1 做好育成舍入猪前的清理和消毒
上批育成猪转出后,及时对育成猪舍进行彻底清理、冲洗(包括料箱、网床、窗台、风机、天棚、地板及各种用具冲洗干净)、消毒。本着一清、二冲、三消、四修、五熏、六空、七再消、八接猪的原则,彻底净化消毒,经一周的空舍净化后调整舍内环境(温度、湿度等),做好接断奶猪的准备。
2 合理组群
为了提高仔猪的均匀整齐度,保证“全进全出”工艺流程的顺利运作,从仔猪转入开始根据其品种、公母、体质等进行合理组群,并注意观察,以减少仔猪争斗现象的发生,对于个别病弱猪只要进行单独饲养特殊护理
3 加强卫生定位
从仔猪转入之日起就应加强卫生定位工作,一般在仔猪转入1~3d内完成,越早越好,使得每一栏都形成采饮区、休息区及排粪区的三区定位,从而为保持舍内适宜环境及猪群管理创造条件。
4 控制好环境
注意通风与保温,育成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湿度控制在60%~65%,由于保育舍内的猪只多、密度高,在寒冷季节往往可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等),因此 在保温的同时要搞好通风,排除有害气体,为猪只提供较为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
5 提供优质饲料和预防用药
为育成猪提供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此外为减少因饲料过渡而造成的仔猪应激,把握好新转入第一周仔猪的限料及第二周仔猪的饲料过渡工作。此外在过渡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广谱抗菌素类药物,对预防仔猪因转群及饲料过度应激所造成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也是一项很好的措施。
6 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因为水是维持猪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体温调节,养份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排泄等一系列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一旦缺水,会引起猪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等,严重的可引起疾病。
7 搞好消毒防疫
对于育成段的消毒工作采取与场区消毒同步进行即隔日消毒一次的原则,(每周1、3、5对育成舍进行全方位立体喷雾消毒)并确保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及喷雾密度等,为避免菌毒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采取每周更换一种消毒药的原则。根据场内已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免疫工作,做到注射部位的消毒准确、且免疫剂量要足、一猪一针、头头注射、 操作规范,确保免疫效果。
8 做好驱虫、灭蝇、灭鼠工作
8.1 体内驱虫 首选药物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预混剂),疗程与给药途经: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1次2个疗程,每1疗程1周,2个疗程的时间间隔为一周。
8.2 环境灭虫 每一疗程结束后用敌百虫或菊脂类杀虫剂对育成舍进行灭虫
8.3 灭蝇 常年灭蝇,按所使用灭蝇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的清洁、整理,坚持生产区的消毒制度,保证清洁环境也利于灭蝇工作的开展。
8.4 灭鼠 坚持常年实施药物灭鼠工作,同时场内的饲养人员也应加强对老鼠的观察,出现鼠密度增大等情况时,及时投放鼠药进行灭鼠工作。
S828.4
B
1007-1733(2014)02-0083-01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