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建设动力维度探析
2014-04-05乔瑞华
乔 瑞 华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宝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历来重视我国社会文化的建设,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矛盾与特点,研究提炼出了具有时代特征并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先进文化,更促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价值体系与共同理想。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有强大的动力作为必要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部的多种动力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核。因此,在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激活动力为切入点,进一步建立起“多维一体的”动力系统。
一、先进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具有时代特征与科学精神的中国文化,先进文化的根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提炼,是对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革命与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同时集各国先进文化所长,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国情基础上所创造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时代文化。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解释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资源、与中外文化精华紧密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精神理念与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有时代特色的、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领下借鉴国际上的优秀文化成果、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具体理念与方法以及从中国革命与改革的探索中所总结的理论成果。
二、先进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
对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建设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面重要的精神旗帜,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促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多方参与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成员的综合文化素养,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追求下,逐步形成为人们所认可的社会道德准则与共同理想,为我国当前社会事业发展输送有力的精神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成员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先进文化的力量,进一步强化对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制度认同,促使人们从大处着眼,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建设问题,加深对我国转型时期条件局限和困境的深刻理解,坚定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提升对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提升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以及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入改革使人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合力,以有效应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多种机遇与挑战。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在体现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较量体现在经济、科技、国防以及人才等多方面,更包括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来自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多种文化产生了激烈碰撞,在吸纳与排斥、斗争与融合、抵御与渗透的过程中,呈现出世界文化的空前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文化的发展方面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汲取外来先进文化成果的同时,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就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发展与时俱进,这不仅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前,党的执政条件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的今天,怎样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确保党对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选择权的牢固掌握,关系到人们对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与信仰,关系到社会群众对党的执政路线与决策的支持,而这正是党的执政根基,更是党在新时期执政地位不断得以巩固的关键。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提升,更关系到党的事业最终成败。因此,我们只有科学把握先进文化的基本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执政经验,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可和拥护。
三、先进文化建设的动力维度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动力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系统,我国对先进文化的需要是迫切的,先进文化建设的动力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将来自不同方面的动力加以整合,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以我国对先进文化的需要为原始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需要是人对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种需求最终会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动力与目标。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曾强调:“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2]15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源于“需要”,而人们对于文化的需要则是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所衍生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高度前瞻性、自觉性与历史兼容性,有着广阔和扎实的文化潜质和生活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忠实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努力表现人民群众生气勃勃、健康向上的火热生活”。[3]目前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建立于现阶段我国现实党情、国情以及社情的基础上,在对不断变化的内在与外在条件的把握中产生的。因此,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最原始的动力来源。
从当前的世情看,国际社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各国之间的媒介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神奇的空间,促进了各国之间频繁的文化和思想交流,因此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象征。对我国而言,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面对多元化文化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壮大我国经济与文化腾飞至关重要。多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在这场精心筹划的“和平演变”计划背后,我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此环境下,我们当前务必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效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只有如此才能有力抵御外来消极文化的入侵,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这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要客观、理性地分析与判断时代文化发展的脉搏,综合把握和考量国际整体文化与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基本演变规律,积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理性科学、文化安全思维意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维护文化安全的目标,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在社会转型的艰难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未能充分显现,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与我国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步入到社会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发展阶段,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衍生了多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因此对于这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处理必须要通过先进文化的建设一一破解,必须用先进文化的感召力与核心凝聚力来处理社会领域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从当前的党情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进一步充实全新的内容,完善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文化结构,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点,也是基本任务。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有科学先进的党建文化作为重要指导,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党执政理念的集中表现,更是党在不断提升执政能力过程中的重要精神旗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代表着党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因此,必须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加强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从而有效增强学习型政党的战斗力、创造力与核心凝聚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动力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4]302可见,处于社会中的人的社会活动是在一定意识支配下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得到正确意识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如果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然误入歧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精辟阐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5]24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先进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社会各领域建设的始终。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发挥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性功能,所以当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内容,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有效加强对先进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掌控能力;第二,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三,要用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进一步提升先进文化建设的自信心,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拥有不竭的驱动力;第四,要树立和践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为先进文化建设培育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三)以科学的文化体制为保障动力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是体制保障。在拥有科学指导以及满足多种需要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健全完善的机制作为必要保障。一旦失去了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状态上会处于混乱局面,就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成员原有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快速变迁,经济基础以及体制的变革加之多方面社会条件的变化,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和阻碍,面对这一切困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积极的面貌,抓住历史赋予的重要机遇,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制建设,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科学、有序地运行。当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政策保障以及文化产业立法方面还存着诸多不足之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体制建设已迫在眉睫。大量实践表明,健全的体制保障是实现社会改革的关键要素与根本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长期工程,文化体制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这就决定了文化体制的构建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在当前我国文化体制建设中,要重点突出时效性与针对性。首先,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体制改革,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将文化体制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要始终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力求创造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开放性、规范性的文化产业运行模式;其次,要重点进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全面优化,建立一个以党委领导、由政府参与管理、由社会成员加以监督、由企事业单位依法、守法经营的文化产品管理与动作体系,推动政府职能快速转变;再次,产业发展,立法先行。必须加快文化建设立法,结合市场监管、产业振兴以及公共事业保障的相关内容,快速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最后,加强政策保障机制建设,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合理、必要的投入与政策支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从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与政策保障。
(四)以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为主体动力
人民群众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开拓者,更是改革成果的受益人。“牢固树立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力军搭建平台,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力充分展示、竞相迸发,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来自于群众的力量和动力是新时期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障,而广大人民群众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力量是举世瞩目的,更是不可替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土壤中;同时又反哺人民,使其能够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促使人们为先进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公民素质的增强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使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更加宽广和深厚。强大的动力来自智慧,来自不屈不挠、奇思妙想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越强,参与文化建设的程度越高,那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所收到的效果就越好。因此,积极挖掘人民群众的主体动力,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文化素养和意识,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丰富的文化活动参与平台,要通过积极、健康的文化作品鼓舞人、教育人、感染人、丰富人,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与凝聚力,使人民群众能够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人们在享受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最终归宿,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与时代发展规律,为人民群众创造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产品;再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以满足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坚持依靠群众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文化成果的全民共享。突出在先进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发挥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最后,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走进群众当中去,倾听来自社会的真实声音,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殷切愿望,从而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符合民心、更适应民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以实施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实现了创新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各国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共识,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精神核心,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国正在走一条创新型的发展之路,面对激烈的国际间文化竞争,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实现全面创新,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驱动力。同时,创新还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吸引力与凝聚力的提升,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共同文化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能力,使之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加强文化理念的创新,要运用全新的现代文化理念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创新,要积极解放思想,摒弃传统观念,实现观念更新。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破除那些不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落后思维模式。进一步提倡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弘扬主旋律,用崭新的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次,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方式的创新。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综合环境,实现我国文化艺术作品在创作方式、方法上的多元化革新;同时,要在创作内容方面融入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要能够反映客观社会与历史事实,展现积极、健康的时代精神。重视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创新,进一步采取创新性技术与设备,保障文化传播的及时性与快捷性,逐步扩大文化传播的覆盖范围。
再次,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刻了解和认识科技文化创新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文化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充分将现有文化资源与先进文化生产力进行有机结合,以科技的创新解放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力,丰富我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从而在我国的支柱产业中添加靓丽的一笔。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更好地满足多领域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从长远来说更关系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机遇,积极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建立健全文化体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不断加强文化的创新,从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走得更加自信,在未来收获更好的发展成果。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侯惠勤.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N].光明日报,2012-02-0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董学文.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N].光明日报,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