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金针菇栽培保险条款》起草制定概述*
2014-04-05余维良于小平周光庆巫优良黄良水
夏 秋 余维良 于小平 周光庆 巫优良 黄良水
衢州市《金针菇栽培保险条款》起草制定概述*
夏 秋1余维良2于小平3周光庆4巫优良5黄良水6
(1.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局,浙江 衢州 324000 ;2.浙江省开化县农业局,浙江 开化 324300;3.浙江省衢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浙江 衢州 324000;4. 浙江衢州市人保财险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0;5.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局,浙江 江山 324100;6. 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浙江 常山 324200)
食用菌生产历史久远,多为千家万户家庭生产经营,期盼产业保险。起草制定金针菇保险条款国内尚无先例可循,保险对象、范围、期限和责任等关键内容和标的成本、费率、免赔率等指标,关系投保人与承保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兼顾利益并考虑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多年历史资料,测算和确定费率、免赔率,对意愿、承受能力和风险等进行评估。衢州《金针菇栽培保险条款》将主要病虫害、高温影响、停电等列入保险责任,确定费率、免赔率各为2%。
金针菇;政策性农业保险;起草制定
1 背景目的
衢州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十分适宜食用菌生产。衢州食用菌生产历史久远,产业历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全市鲜菇总产逾30万吨,一年产值20余亿元,已形成了较完善的食用菌产业体系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造就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浙江省两大食用菌产区之一和中国食用菌之乡。
当前衢州市食用菌生产的主体为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菇农。占全市生产规模70%以上的经济主体,同国内其他产区一样,主要为千家万户的分散式家庭生产经营。生产方式主要是传统自然季节栽培,受气候影响较大,由气候波动产生的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风险,目前都由生产者自行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08年开化县政府试行食用菌保险,采取政府补一点、菇农交一点、保险公司让一点的方法,受到菇农欢迎。但因地方财政薄弱、国内尚无先例、承保方运营亏损等原因,试行2年后终止。争取食用菌产业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已成为相关部门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2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鼓励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茶叶、食用菌、葡萄、棉花、花卉、经济林果、蚕、兔、羊、龟鳖、南美白对虾、贝类、糖料作物等13种种养品种列为省级试点险种目录,各区市根据实际在省级试点险种目录中选择1个试点险种,要求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制订试点方案,积极探索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在试行的3年内,省政府对批准的省级试点险种按“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欠发达地区30%的保费补贴,3 年后经省相关部门和专家审核,试点成功地列入省级险种目录,给予相应保费补贴。
2 方法原则
符合《保险法》和《农业保险条例》等现有法律,从衢州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菇农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保大灾、保大户”原则,确保可持续健康发展;照顾各方利益,共赢互利的原则,实现政府、菇农、保险公司三满意;积极探索完成全国第一部金针菇栽培保险条款、全省第一部由地方起草制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条款。
因浙江省首次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地市部门起草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条款尚无先例和经验,国内也无金针菇栽培保险条款可供参考,我们采取部门分工、相互配合的方法,由衢州市农险协调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农业局负责起草保险条款、保险公司起草试点工作方案,分头组织征求意见、搜集资料,起草、修改和完善定稿。工作历时一年余,历经调研论证选择确定试点品种,征求收集建议意见并起草(修改)保险条款和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和保险条款送市政府审核,省专家评审会提出建议与采纳再修改,条款及方案通过和试点申报批准等,共经5个阶段。
3 测算、评估及其提出
3.1 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筛选保险对象和明确保险责任
(1)确定保险对象。为了鼓励特色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和发挥应有作用,试点阶段拟对生产集中化程度较高,管理水平较好,种菇收益对菇农家庭有较大影响,栽培数量在1万袋以上的大户或合作社、企业进行承保。
(2)严格保险责任。遵循“保大户、保大灾”的原则,在考虑保险人的承受能力和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应保尽保,对投保人无力抗拒的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并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列入保险责任。《金针菇栽培保险条款》(以下简称《条款》)中保险责任除保留火灾、爆炸和暴风雨、洪水、冰雹、雪灾等意外事故类和自然灾害类两条内容以外,还明确提出在保险期间内,由下列三种原因直接造成同一批次金针菇损失的,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因雷、电、风、雹、雨、雪、冰、霜等自然灾害而致供电线路中断,以及电力部门停电未通知或未提前通知,而突然造成金针菇室(棚)停电而引起损失的;金针菇生长发育期间发生的根腐病、褐斑病、菇蚊等病虫害和其他突发的不明病虫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因遇高温或异常气候而致停止生长发育甚至死亡的。
(3)确定保险期限。自然季节栽培的金针菇,正常年份采收前三潮,菇价特高等特殊年份才会采收四潮菇,前两潮菇就能收回成本和赢利,之后因菌棒营养消耗、气温上升致菇质下降、产量降低、市场需求减少,采收成本/收益比下降。而工厂化生产正常情况采收一潮菇,如维持设备运行采收二潮菇,效益不如重新投料制袋。为防止生产者放松或放任后期管理而致双方产生纠纷,《条款》明确:保险责任自然季节栽培自每批次菌袋装袋完成开始至第二潮采摘结束为止,时间范围为当年9月10日至次年3月底。工厂化栽培每批次只保第一潮菇。
3.2 依据历史资料,认真测算,科学制定二率
(1)计算标的成本。根据近5年金针菇原辅材料的市场行情、降低成本的新配方推广应用情况和菇农、企业的实际制袋成本,确定自然季节栽培金针菇每袋的保险金额为1.20元,工厂化生产栽培的金针菇保险金额为每袋1.50元。总保险金额=投保袋数×1.20元/袋或投保袋数×1.50元/袋。
(2)测算并提出保险费率为2%。①根据以往金针菇保险的情况分析确定。衢州市开化县在2008年曾开办金针菇保险,费率确定1%(未设免赔率),试办一年的赔付率为近200%。将政策性金针菇保险费率确定2%,赔付率可控制在100%以内,在试点阶段还是可行的;②参照主产区近5年的损失情况。2008—2012年五年,常山县损失率为1.52%,开化县为1.89%,江山市为1.99%。
(3)测算并提出免赔率为2%。根据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大户、保大灾”原则,剔除一些投保户能承受的小额赔款做法,也是一般保险条款的通用原则。结合衢州市食用菌主产区江山市、开化县、常山县三县2008—2012年的自然灾害损失调查统计分析,境内发生大的灾情事故的概率普遍较低,三县五年损失都在2%以下,仅开化县2009年于部分菇农中严重发生木霉为害一例,感染木霉病菌的菇农损失为3.1%,开化县五年总规模6.15亿袋,损失为1.89%。按照2%的损失率,推算免赔率为1.2%,最后确定为2%。
3.3 投保意愿,地方财政承受能力,风险评估和巨灾应对机制
(1)投保意愿调查。衢州市是中国食用菌之乡,浙江省金针菇栽培的重点产区,金针菇年种植2.5亿袋,菇农迫切希望参加并享受农业政策性保险,近年来愿望更加强烈。影响投保的因素主要有:金针菇栽培保险为新开办险种,广大菇农认知程度有限;与已实施的粮油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相比财政补贴偏低等。经调查分析认为,第一年试点参保率约为40%。
(2)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全市地域范围内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栽培的金针菇规模约为2.5亿袋,预计第一年试点参保率为40%。按费率2%计,保费规模为240万元,若按照省财政、县财政、菇农3︰3︰4比例承担计算,拟参加试点三县财政共需补贴72万元即每县平均24万元,地方财政有能力支付。
(3)风险评估。根据目前“保大灾、保大户”原则,预计第一年试点参保率为40%,按费率2%计保费规模为240万元,按照保险责任并扣除绝对免赔额内的小额损失预计正常年景赔付200万元,赔付率为83%左右,可以实现保本经营。保险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
(4)历史巨灾情况及发生巨灾的应对机制。衢州市大范围成灾的仅2008年南方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大棚设施倒塌并压坏菌棒;局部区域严重的为2009年开化县因高温高湿而致木霉菌发生。全市农业部门和广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在长期从事食用菌科研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抗灾救灾经验和技术储备,可以逐步建立完善抗灾救灾方案和联动机制,食用菌产业将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4号]
夏秋 (1964-),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推广研究工作。
F304
A
2095-0934(2014)02-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