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之“水火合德”初探
2014-04-05林明欣陈学勤指导老师朱章志朱建平
李 红 林明欣 陈学勤 指导老师:朱章志 朱建平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3云霄中医院心脑血管科,云霄,363300;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405)
众所周知,水得火则涸,火得水则灭,水火本不相容,然张仲景立足天地人合一之医魂,上秉《周易》神韵,下合《黄帝内经》要旨,有机融合水火于一炉而创千古名方“肾气丸”,此方之道贯于天地人,统于天地人,而法于自然,为后世医家树立“水火合德”典范。
1 《周易》孕育“水火合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周易·既济卦》指出:“坎上离下,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于《周易》体系中,坎卦应象为水,离卦应象为火,“既济卦”上坎下离,六爻刚柔正而皆当位;水在火上,火性炎上,水曰润下,水上火下则有既济之功;然水能灭火,火能涸水,相交之中亦潜伏相害之患,故曰“初吉终乱”。《周易·未济卦》指出:“离上坎下,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未济卦”上离下坎,虽刚柔相应,但六爻皆不当位,然本卦为六十四卦之终,盖因物不可穷,“未济”则生生不息,下三爻陷于坎水之中,虽水火不相为用,待入上三爻离明之时,则“未济”终得济,故曰“亨”[1]。明代医易名家张介宾于《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指出:“一道产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为火之源,水火不相离也”,《周易》系统中以错卦“既济卦”及“未济卦”分别位于第六十三卦及六十四卦,已孕“水火合德”神韵,韵味无穷,意境深远。
2 肾气丸融合《周易》神韵
肾气丸配伍精当、组方严谨、效专力宏、一方多证、作用全面,而且完美融合《周易》神韵。
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主治原文共有四条,一为虚劳腰痛而小便不利,二为痰饮,三为消渴小便反多,四为妇人转胞不得溺;上述四种病症之病机皆为肾气不足,气化失司,异病同治而皆处以肾气丸,旨在振奋肾气,调整气化。张仲景方名冠以“肾气”,理深韵奥,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指出:“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保命全形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乃构成世界本源,更为中医学根本,平人乃一气周流,如环无端。肾内寓元阴元阳,为水火之府、精气之海,肾于卦为“坎”,坎卦“外阴而内阳”,恰似元阳藏于元阴之中,火在水中则水暖而光辉内蓄,此乃“阴平阳秘”之象[2]。于肾气丸中,“地黄”用量为八两,“桂附”各一两,暗合先天八卦“乾一坤八,天地定位”之旨;“三补”地黄、山药、山茱萸及“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与桂附相配契合坎卦“二阴抱一阳”之象,此方完美融合《周易》神韵,不少医家于此致力,继承而不泥古,如宋代名医钱仲阳将其化裁为“六味地黄丸”而亦为后世所宗。
综上所述,肾气丸合乾坤大旨,成坎离之用,奉少火生气,司水火之职,阐脏腑气化之理,备五行制化之妙[3]。
3 肾气丸彰显“水火合德”心法
古中医学派彭子益立足“四季五方”之道,阐述“圆运动”之理,其对肾气丸之剖析可谓独具匠心。
《素问·逆调论》指出:“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由此可见,人身津液藏于肾水之中;津液滋生,源于肺金;津液消耗,缘于肝木。肾气丸既治小便过多,亦治小便不利,两者貌似殊途,实则同归,皆因水中温气不足,木气失养则疏泄失序,忽而太过、忽而不及所致;肾气丸补金、润木、滋水,亦用桂附温水,水中补火,水得火温则生气,此乃“肾气”来源。肾气丸补金以培生水之源,润木以杜耗水之路,肾水有生而无耗[4],故肾水足而五脏六腑皆得其养。肾气乃元气,为人身所赖,肾中水火同宅,然水火不相容,若水气多于火气,火藏水中,乃能生气,此则曰顺;若火气多于水气,水气不能包藏火气,上越外窜,百病由生,此则曰逆;于肾气丸中,轻用附子,中用山药、牡丹皮、山茱萸,重用地黄,此即张仲景匠心独运之处,亦完美彰显“水火合德”之妙;如此,本不相容之水火融为一炉而呈现一团和气。
综上所述,水乃火之藏气,火乃水之温气,肾气丸之“水火合德”意在“少火生气”而“生生不息”。
4 讨论
《素问·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道德经·第25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万物同气相求,天地是一大宇宙,而人身则为一小宇宙。
彭子益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指出,一年大气(阳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夏秋之间则为“圆运动”之中气[4];中气出于元气,元气寄于肾内,元气充足,交通上下,使在上之火济于下,在下之水蒸于上,“既济”乃成;元气虚弱,交通失司,在下之水无力上承,在上之火无法温下,乃成“未既”。郑钦安于《中医火神派三书》中指出:“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气者,阳也”[5],人活一口气,平人乃一气环行,周流不息,诚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出入费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立足阳气升降浮沉之道,北方水气孕育东方木气,东方木气生发南方火气,南方火气化生中央土气,待火气潜藏于土下,最终蛰伏于北方水气之中,至此,水火既济而和气一团,下一个圆运动之根基乃成[6-9]。
综上所述,水为火之主,火为水之用,水得火则温,火得水则秘[10-11],如此,“水火合德”则可达《素问·刺法论》所云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邹学喜.易经易学教材六种[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505-507.
[2]贾向前,贾云飞.易医探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15.
[3]荣震.金匮肾气丸方义发挥[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04.
[4]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9,145-149.
[5]郑钦安.中医火神派三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48.
[6]林明欣,朱章志,吕英,等.再探中医学“圆运动”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8(5):1516-1519.
[7]朱章志,林明欣,吴伟.内分泌疾病“高实验室指标”之“五行圆运动”浅探[J].世界中医药,2012,7(5):374-375.
[8]林明欣.论治糖尿病之“二纲六目”模式构建及临床应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9]吕英.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
[10]朱章志.伤寒论临床发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52.
[11]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