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因制宜”学说在肿瘤防治中的运用

2014-04-05关洁珊林丽珠

世界中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医学体质化疗

关洁珊 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肿瘤科,广州,510405)

中医的“三因制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学说强调了天、地、人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1]。现代环境污染和剧烈的社会竞争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三因制宜”学说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鉴环境科学、流行病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三因制宜”学说指导恶性肿瘤的防治有一定的体会,兹论述如下。

1 “因时制宜”指导肿瘤的防治

1.1 因季节气候制宜 “因时制宜”本意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1]。在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的影响下,疾病在春夏季节因阳长而易于热化,于秋冬因阴长而易于寒化,为了防止疾病热寒之变,保证用药疗效[2],古人运用“因时制宜”指导治疗用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在秋冬阴气旺盛之时运用寒药治疗疾病应注意避免用寒药太过;在春夏阳气旺盛之时运用热药治疗疾病应注意避免用热药太过。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我们常使用清热解毒法,该法所用药物性味寒凉,在秋冬阴气旺盛之时使用应特别注意其用量,以免损伤人体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1.2 因病期制宜 “因时制宜”在现代中医肿瘤治疗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肿瘤学运用“因时制宜”指导分期治疗。恶性肿瘤是一个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变,扶正祛邪是其治疗原则之一,根据病期的不同应有所侧重。早期,邪气初起,正盛邪实,治疗以攻毒祛邪为主;中期肿瘤逐渐增大,病邪炽盛,伤气劫血耗精,邪正处于相持阶段,机体形神渐损,虚象已露,治疗宜攻补兼施;晚期,癌瘤盘根错结,邪毒侵袭嚣张,正气虚衰,不堪攻伐,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寓攻于补。

1.3 “因时制宜”,减毒增效 “因时制宜”指导中医治疗恶性肿瘤还体现在辨证时应考虑患者当时使用的西医治疗方案,以拟定更为适宜的方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是现代常用的抗癌方法,常根据患者病期的不同酌情使用。一般来说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配合放疗、放疗;中晚期患者以化疗、靶向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予姑息性手术、放疗。中医学认为,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均属于攻邪的手段,其特点是重视肿瘤的局部控制,而忽视了全身的调理,结果常使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生存质量下降,甚者进一步破坏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肿瘤的播散。“因时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起到很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例如化疗期间的患者常合并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脘胀满、腹泻或便秘等。中医学认为,化疗导致消化道反应的病机乃脾胃受损,脾运失司,胃失和降,升降失调,治疗常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法。常用香砂六君子汤、藿香正气丸、或半夏泻心汤加减。化疗后的患者常出现骨髓抑制,因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或全血细胞的减少,而出现疲倦、发热、皮下瘀斑,严重者可见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乃有毒之品,用后致脾胃肝肾受损,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无源;肝肾虚损则肾精亏虚,精不生血,治疗常以健脾补肾、养血填精为法。常用八珍汤、归脾汤、左归丸、右归丸加减。

放疗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放射性口咽炎、肺炎、食管炎、肠炎、膀胱炎等。中医学认为,放射病的病因是“火邪”“热毒”,根据其发病特点,辨证可归属温病范畴[3]。其治疗常以清热养阴生津立法,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常以清营汤、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竹叶石膏汤、槐花散、八正散等加减辨证治疗。

近年来,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越显突出。皮疹是靶向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表现为全身散在红色皮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表现为脓疱样皮疹。中医学认为,药疹乃阴虚血燥、毒邪结聚所致,治疗以养阴润燥为基本大法,常以荆防四物汤加减治疗[4]。必要时可配合皮肤外洗,常用当归、防风、苦参、蛇床子等药。

2 “因地制宜”

2.1 因地理特点制宜 “因地制宜”本意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1]。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不尽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中医学认为,肿瘤乃邪毒深陷,非攻不克,而攻之法又有以毒攻毒、清热解毒、除痰散结、活血祛瘀之不同。所使用的药物中,有部分药物性峻力猛,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有毒之品若用之不当,易造成中毒。临床上应“因地制宜”以斟酌用药及药物的剂量。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其民长年在风寒环境中生活,多食鲜美酥酪骨肉和牛羊乳汁,体质壮实,耐受攻邪,治疗时可重用以毒攻毒,当然也需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与中原人的壮实高大相比,岭南人多脾伤瘦小,不任攻伐。岭南地域气候影响人群体质,炎热而耗气,潮湿则碍脾,逐渐形成岭南人脾多虚弱、病多痰湿的体质特点。故治疗时宜重在健脾祛湿[5],有毒性峻力猛之品不可多用。

2.2 “因地”高发,预防为主 “因地制宜”在肿瘤中防治的作用还表现在指导肿瘤的筛查及预防。肿瘤“因地”不同而高发的现象非常突出。例如鼻咽癌常见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一带,又称为“广东癌”,与当地居民喜吃咸鱼的习惯有关;口腔癌常见于湖南、海南等地,与当地居民嗜食槟榔有关;食管癌多发于河南、山西一带,与当地居民喜好热饮、热食、饮食、饮酒、泡菜等习惯有关;原发性肝癌常见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湿温地带,与黄曲霉素及肝炎病毒感染有关;大肠癌常见于经济发达地区,与当地居民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有关;肺癌常见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城市。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根据肿瘤“因地”高发的现象,我们做到预防为主,未病先防,并且做好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将肿瘤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3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时不能孤立地看病证,必须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1]。

3.1 因年龄制宜 不同年龄因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应有区别。《瘟疫论·老少异治论》指出:“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其捷,其气勃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何况误用也。亦有年高禀厚,年少赋薄者,又当从权,勿以常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指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又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肿瘤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发病时大多已属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机会,其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延长生命,以期“带瘤生存”。药性峻猛有毒的攻邪药物应慎用,用量比青壮年要轻,治疗应“衰其大半而止”。若一味攻伐,反伤正气,使本来已经失调的脏腑功能进一步恶化。其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多用健脾补肾、填精益髓、补养气血、益气生津之法,常用党参、白术、熟地黄、山茱萸、当归、沙参、女贞子等扶正之药。青壮年筋骨强壮、气血充沛,治疗以攻邪为主,多用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除痰散结之法,常用夏枯草、大黄、白头翁、山慈菇、全蝎、壁虎、斑蝥、桃仁、水蛭、土鳖虫、半夏、猫爪草等攻邪之药。另外,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攻邪之法亦可酌情选用。

3.2 因性别制宜 男女各有其生理及病理特点。宋·齐仲甫《女科百问》云:“男子以精为本,女子以血为源”;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也指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认为男性的生理特点主要是生精、排精,与肾有关,脏腑疾病和衰老的发生也多与肾精亏损有关,在治疗及养生上多保精补肾;而女性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乳的特点,多涉及到血,与肝的关系密切,其疾病与衰老产生也多与此有关,在治疗及调养上多重补血、养肝疏肝。

男科恶性肿瘤大多因肾气亏虚,痰湿蕴结下焦为患。治疗上常以补肾健脾或温肾养阴立法,再配以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之品。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科恶性肿瘤,该病常发生骨转移。治疗上除调补脾肾外,还应“先安未受邪之地”,在方药中加补肾壮骨、填精益髓的中药,如补骨脂、骨碎补、透骨草、淫羊藿、鸡血藤等。妇科肿瘤发生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有关,治疗应从调理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入手,常以补肾填精、疏肝养肝、益气养血立法,常用熟地黄、黄精、柴胡、白芍、枳壳、当归、鸡血藤、女贞子等药。

3.3 因体质制宜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的影响下,于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6]。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体质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对体质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抗凋亡基因与抑凋亡基因表达的失衡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体质类型不同,对肿瘤的易罹性就会不同[7]。如大肠癌患者,第一代亲患癌的危险增加3倍。在乳腺癌中,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的高2~3倍[8]。在因体质制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对具有某些肿瘤发病体质的人群进行预防、筛查,做到预防为主,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期提高治愈率。

在治疗方面,肿瘤患者体质在总体上表现为虚中夹实。中医学认为,局部的肿瘤是全身脏腑气血阴阳运行失调的反映,而局部癌瘤对机体的营养物质的大量攫取,又进一步加重了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从而使患者体质又呈现出某些偏盛失调。在治疗时,要考虑不同体质患者的特点,合理用药以调整阴阳平衡。比如说阳虚质患者应慎用清热解毒药。中医学认为,局部肿瘤因痰、瘀、毒结而成,癌毒炽盛,治疗上常常配合清热解毒的中药。因清热解毒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损伤阳气,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分量不宜过多。对于偏阳虚体质患者更应慎用,因此类药物用之不当,会进一步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严重后果。又如阴虚质患者,在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按照中医理论,应以温补脾肾、补髓填精、益气养血为主,常用附子、杜仲、熟地黄、首乌等药。但大温大热之品在阴虚质患者中应慎用,用之过多会进一步损伤人体阴精,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衡。此时可以平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助以少许温补脾肾的中药。

“三因制宜”学说指导肿瘤临床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肿瘤临床中的运用,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是不谋而合的。“三因制宜”学说指导下的肿瘤治疗,体现了中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辨病与辨证的辨证统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7.

[2]翟双庆.《内经》论三因制宜(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3-1-18(005).

[3]林丽珠.周岱翰教授以中医温病学说辨治肿瘤放射病的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2):176-178.

[4]余国芳,林丽珠.林丽珠辨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经验探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5):758-763.

[5]周岱翰.岭南医学论治癌瘤的特色与展望[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1):105-107.

[6]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253-259.

[7]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 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8]万德森.临床肿瘤学[M].3 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334-388.

猜你喜欢

中医学体质化疗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