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4-04-05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11300李华英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11300)李华英
据报道,在美国每年发生院内血液感染人数超过20万例, 而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有关[1]。本文总结有关CV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 CV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置管部位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是临床置管常选的3种主要途径。目前临床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锁骨下静脉感染发生率最低,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最高,卫生部感染控制操作指南中也建议CVC置入锁骨下而不是颈部或是股静脉[2]。
1.2 置管操作 以往的文献报道[3],置管医师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操作技能生疏、操作时间过长、反复穿刺置管,对局部皮下组织和血管内壁的损伤较大,增加了炎性反应和导管感染的可能性,而操作熟练,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可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减少微生物侵入损伤部位的机会。
1.3 置管时间 文献报道[4],感染的发生与导管置入时间呈正相关,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风险就越高。有研究显示,导管留置时间≤10d的总感染率为8.3%,11~20d为27.8%,≥21d则达66.79%[5]。
1.4 置管部位敷料 兰美娟等报道[6],单纯使用透明敷料比棉质敷料易增加感染机会,因此透明、半透性聚安酯敷贴,中间带有纱布的透明敷料或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更能减少CVA感染机会。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无菌操作观念 CVC留置是一项有创的侵入性操作,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保证,所有操作者必须坚持无菌观念,保持环境清洁,无论在置管、换药、换管,还是在配液、输液、加药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行无菌操作。
2.2 规范置管操作流程 置管部位的选择应以锁骨下静脉为首选,尽量避免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以降低导管的感染发生率。注重医师置管操作技能,加强对医师置管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专业化的医护队伍,提高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化,以确保留置导管使用的安全。
2.3 加强置管出口部位的护理 ①仔细检查置管出口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观察有无局部感染的征象(红斑、脓肿、硬结等),定期观察患者的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压变化等),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②局部换药时,临床上多选用75%酒精或10%聚维酮碘作为消毒剂,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所选的敷料,直径>7cm。③敷料更换益多选择透气性、组织相容性好的透明贴膜,对于持续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宜首选纱布,当敷料出现潮湿、卷边、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更换贴膜敷料时,应一手固定外露的导管柄部,一手顺皮肤毛发走行方向撕脱贴膜。
2.4 导管的护理 ①保持导管通畅,杜绝导管堵塞。定期用肝素液冲管可有效减少纤维蛋白的沉淀、抑制血栓的形成,预防细菌在导管局部黏附而引起感染;②输注TPN液、人体白蛋白等高浓度药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最好专管专用,输注血液制品后应立即更换使用管道,不可再输注其他液体,避免血栓形成;③尽量减少导管远端的附加装置(如三通)及多次药物推注,并保持给药系统的密闭性。
2.5 合理选择留置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应正确记录置管时间,导管留置1~2周是比较安全的, 超过2~3周者, 应警惕导管败血症的发生。
3 总结
综上所述,CVA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可能与置管部位、置管操作、置管时间以及置管部位敷料有关,在CVA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置管部位的观察、规范置管操作流程以及加强置管出口部位和导管的维护,是预防CVA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