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注射液致儿童急性肝损害一例
2014-04-05姜敏华白玲强
姜敏华,于 军,白玲强
·短篇报道·
胺碘酮注射液致儿童急性肝损害一例
姜敏华,于 军,白玲强
胺碘酮;肝损害;儿童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2岁,体重40 kg,身高147 cm。以“突发心悸、胸闷1 d”为主诉入院。患者1 d前于上课时突感心慌、胸闷,持续不缓解,遂来我院。入院查体:脉搏24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58 mmHg,颜面苍白。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未见黄染,无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240次/min,律匀齐,第一心音尚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区无叩击痛。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40次/min。急查心肌酶谱、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常规均正常。10 min内静脉注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75 mg,继而以1 mg/min滴速持续静滴,约22 min时(胺碘酮22 mg),心电监护显示突然转为窦性心律,98次/min,血压100/60 mmHg,立即停止静脉滴注胺碘酮,总计胺碘酮静脉给予97 mg。次日查肝功提示:胆红素正常,谷丙转氨酶:982 U/L,谷草转氨酶:1 547 U/L,考虑为药物胺碘酮引起的肝损害,给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护肝片,3 d时复查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685 U/L,谷草转氨酶1 105 U/L。9 d后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40 U/L,谷草转氨酶38 U/L,完全恢复正常。
2 讨论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阻断钾通道,选择性地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普肯野氏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复极,主要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防治。可以通过口服和静脉给药。静脉给药过程中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多器官的毒性反应,如肺的纤维化、光过敏、皮肤色素沉着、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低血压、神经系统病变等,其中15%~50%的患者会出现无症状的肝损害,约1.1%的患者可发生肝衰竭甚至死亡[1]。但一次性静脉给药导致急性肝损害,在儿童人群鲜有文献报道,仅见成人个案,且现有文献认为,应用小剂量胺碘酮在治疗儿童心律失常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2]。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因存在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基础疾病的影响:如严重的心功能衰竭,低血压导致的组织低灌注状态,多脏器功能衰竭,故不能肯定用药后肝功能的改变是由胺碘酮单因素所致。本例患儿肝功能异常与用药明显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用药前肝功能正常、血压正常不存在脏器低灌注、依据其体重药物使用未过量(药品使用说明:负荷量按3 mg/kg,然后以1~1.5 mg/min维持)、未同时使用其他肝毒性药物、停药后2 d肝酶明显下降,故可以推断系静脉使用胺碘酮所致肝损害。静脉应用胺碘酮导致肝损害的机制不甚清楚,可能的机制有:①静脉制剂中的助溶剂聚山梨酯80致肝功能损害[3];②胺碘酮本身导致的肝损害[4];③患者自身因素;④免疫机制[5];⑤心功能损害导致肝细胞对胺碘酮毒性效应的易感性增加。该患儿仅静脉使用97 mg胺碘酮即出现明显肝酶异常,可能存在除心功能损害外以上因素。
本例提示,在儿童静脉使用胺碘酮时,在严密心电监测、规范使用方法基础上,需严密监测肝功能指标,如果发生氨基转移酶异常升高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危及病人的生命。一般经积极保肝治疗,经停药、保肝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均可恢复正常。
[1] 黄兴福,杨艳敏,朱俊,等.静脉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6):485.
[2] 武彦秋,王燕,孙鹏,等.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12.
[3] 黄兴福,杨艳敏,朱俊,等.静脉胺碘酮与严重肝功能损害[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6):477-479.
[4] Kaufmann P,Toyok M,Hanni A,et al. Mechanisms of benzarone and benzbromarone-induced hepatic toxicity[J].Hepatology,2005,41(4):925-927.
[5] Maker AV,Orgill DP. Rapid acute amiodarone-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a burn patient[J].I BURN Care Rehabil,2005,26(4):341-344.
2013-00-00
解放军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宝鸡 7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