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制
2014-04-05郭改英山西省平遥县宁固兽医站031101
郭改英 (山西省平遥县宁固兽医站 03110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制
郭改英 (山西省平遥县宁固兽医站 03110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该病分布范围很广,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对本病毒均易感染,其中两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致死率可达95%以上,因此,做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制是当前急需探讨的主题。
1 病原体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VE)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多形性,主要为圆形和椭圆形。TGVE对乙醚、氯仿、甲醛、碘、碳酸等有机溶剂敏感;不耐热,病毒在56℃时30min即可灭活,37℃时4个h丧失毒性;不耐光照,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对胆汁有抵抗力,耐酸,病毒在pH4.0~9.0时稳定,低温条件下,pH3.0时仍稳定,但强弱毒株对PH的敏感性不一致。
2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粪便、呕吐物、乳汁、饮水、空气和用具等途径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其他动物不易被感染。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这可能与病毒对热敏感而对冷冻相对稳定有关。
3 临床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经过15~72h大部分猪将感染发病。仔猪的典型症状为短暂呕吐,之后发生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含有凝乳块,伴有恶臭味;生长猪表现为厌食、腹泻,伴有呕吐;少量母猪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无乳、呕吐、厌食、腹泻,大部分母猪症状轻微,无腹泻表现。
4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仔猪胃内将充满凝血块,胃底部黏膜轻度充血,有时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呈气性鼓胀,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伴有卡他性肠炎,部分呈出血性,其特征性变化是小肠绒毛变短。
5 诊断
根据病猪呈现大便水泻,及临床病状和病理剖析所见可作出初步诊断,特别是仔猪的出生日龄和死亡率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如仔猪发生腹泻其死亡率高,大猪也受感染,但2~7天左右大猪能开始恢复,而后痊愈,则为本病的可能性很大。
6 防制措施
由于常规药物很难起到治疗作用,因此对本病要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和消毒工作,并经常保持猪舍的温暖干燥,在晚秋和早春之间的寒冷季节不要引进带毒猪,防止人员、动物和用具传播本病;定期注射疫苗,传染性胃肠炎活疫苗是用于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种致弱活毒疫苗,对母猪及哺乳猪的免疫接种,可以诱导产生抗体,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猪传染性胃肠炎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预防措施,一经发现,及时隔离,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
S858.28
B
1007-1733(2014)09-0091-01
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