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羊肠毒血症的诊治和体会
2014-04-05田泉成崔美秋山东省嘉祥县畜牧兽医局272400
田泉成 崔美秋 (山东省嘉祥县畜牧兽医局 272400)
一起羊肠毒血症的诊治和体会
田泉成 崔美秋 (山东省嘉祥县畜牧兽医局 272400)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近年来山羊发病呈增多趋势。该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故称羊肠毒血症,由于病死羊只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任何年龄的动物均可发生。最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羔羊或断奶后日粮中含高碳水化合物或很少吃茂盛青草的圈养羔羊。该病发病突然且病死率高,不易治疗。
1 发病情况
2012年4月,济宁一个小尾寒羊养殖场,饲养小尾寒羊160只,个别羊出现腹泻、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死亡前呼吸加快、腹胀。发病率达25% 、死亡率达80%。通过静脉注射、口服药物等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不理想。
2 流行病学
(1)绵羊、山羊均可感染本病。D型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污水中。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当春末夏秋季节从干草改吃了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有蛋白质的草料之后,本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大量E原毒素,经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成E毒素,引起肠毒血症。(2)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多发于春末夏初青草萌发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期。本病多呈散发,绵羊发生较多,山羊较少。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发病的羊多为膘情较好的。(3)本病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然而诱发因素也十分重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幼龄动物食入过量的饲料或乳汁或圈养羔羊食入过量的谷物。在圈养羔羊中,本病通常发生于喂高谷物含量饲料的羔羊,由于淀粉摄取量的增加,为产生E-毒素的病原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培养基质。毒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血管损伤,尤其是大脑毛细血管。许多绵羊都携带D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作为肠道中正常微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并成为新生羔羊的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短,多突然发病,很少能见到临诊症状。往往在出现临诊症状后便很快死亡。稍慢的病例可见卧地,不愿走动,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病例体温可升高至41.5℃左右,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而数小时内死亡,罕有痊愈者。 两种类型:一类以搐搦为其特征,另一类以昏迷和静静地死去为其特征。前者在倒毙前,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往往死于2~4h内。后者病程不太急,其早期症状为步态不稳,以后卧倒,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通常在3~4h内静静地死去。搐搦型和昏迷型在症状上的差别是由于吸收的毒素多少不一的结果。稍慢的病例可见卧地,不愿走动,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病例体温可升高至41.5℃左右,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而数小时内死亡,罕有痊愈者。
4 剖检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在于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真胃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回肠呈急性出血性炎性变化,心包常扩大,内含灰黄色液体和纤维素絮块,左心室的心内外膜下有多数小点出血。肺脏出血和水肿。胸腺常发生出血。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剖检见肠道有少数充血区域,心包积液。羔羊病例尤其如此。年龄较大的动物心肌出血,腹肌和肠道浆膜有出血斑和出血点,两侧肺常常有水肿和淤血,瘤胃和网胃有大量饲料,回肠有未消化的食物。
5 诊断
根据本病发生的季节,现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观察确诊为羊肠毒血症。
6 防治
(1)全群消毒:用高碘溶液按0.2%的比例和杀毒5号按0.3%的比例交替进行消毒,2次/d。(2)转群:把羊群立刻转入地势较高的羊舍,消毒1次/d。(3)拌料:饲料中加入重症康散1000g/t(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维奇抗(黄连散)。(4)治疗:对发病的羊隔离,进行静脉注射糖盐水、维生素C,磺胺间甲氧嘧啶,肌注安钠咖。1次/d,连用2~3d。(5)该病经过综合治疗,未发病的羊基本得到了控制,发病羊治愈率30%。
7 体会
(1)加强饲养管理。在易感季节,选择高燥地区放牧,并适当给羊补喂食盐,加强羊的运动,增强抗病力。在疾病常发地区,每年4、9月份给羊群注射“羊快疫、羊碎狙、羊肠毒血”。(2)当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可立即搬圈,转移到高燥的地区放牧。在牧区夏初发病时,应该少抢青,而让羊群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秋末发病时,可尽量到草黄较迟的地方放牧;在农区针对引起发病的原因,减少或暂停抢茬,少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要加强羊只的饲养管理,加强羊只的运动。(3)根据羔羊年龄及饲羊管理方式制定和实施防制措施。如果发病的特点是不断发生于幼龄羔羊,免疫母羊可能是最满意的防制措施。繁殖母羊第1年应注射2次D型类毒素,产羔前4~6周注射1次,以后每年注射2次。(4)发病时采用对症疗法用 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连用3~4次。10%安钠咖 加5%葡 萄糖 1000ml静注。10%石灰乳50~100ml口服,连用1~2次。(5)本病潜伏期很短,多突然发病,很少能见到临诊症状。往往在出现临诊症状后便很快死亡。所以本病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每年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S858.26
B
1007-1733(2014)09-0053-02
20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