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高标准农田建设探讨

2014-04-05攀枝花市土壤肥料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机耕耕作层攀枝花市

□王 斌/攀枝花市土壤肥料站

攀枝花高标准农田建设探讨

□王 斌/攀枝花市土壤肥料站

1 攀枝花市农田基本情况

攀枝花市有1~8等耕地1.2万hm2,8~11等耕地1.9万 hm2,12~16等耕地9000hm2。年农作物种植7.04万 hm2,复种指数175%,粮食4万hm2,平均单产5.34t/hm2,蔬菜种植1.31万hm2,平均单产49.29t/hm2,经济作物1.32万hm2,油料平均单产1.470t/hm2,烤烟平均单产2.04t/hm2。

2 农田存在的问题

2.1 坡耕地多

攀枝花海拔937~4195m,全市坡耕地共计1.9万hm2,占总耕地47%。加之6~10月雨季降水量600~800mm,占全年的90%,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3000~5500t/年·km2,导致土层薄,土壤粘、瘦,土壤肥力下降。

2.2 干旱缺水农田多

由于攀枝花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半年雨季半年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小春粮食作物、大春作物栽种、早春蔬菜生产严重缺水灌溉,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Ⅰ)、(Ⅱ)型水库177座,年蓄、引、提水能力6亿m3,灌溉水利用率49%,农田水利设施不足。

2.3 田型规范农田少

攀枝花地区传统农业以精耕细作、小规模经营为主,山区冲积坝少,二、三级台地多,农田分散,田块面积小,田型不规则是其显著特征,原有的农田和近年农民自己开发的坡耕地呈三角田、多边形田占耕地的63%,面积小于666.67m2/块的农田占总耕地72%,而且田间道路、灌渠、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没有完全配套。

2.4 基础肥力高的农田少

根据近年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土化验数据和耕地地力评价报告显示,基础肥力高的农田面积1.08万hm2,占26%;中等肥力的农田面积2万hm2,占49%;低肥力的农田面积1万hm2,占25%。

3 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途径

3.1 搞好田型调整,提高设施农业水平

攀枝花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特色农业,应通过土地整理,达到田块小改大,坡改梯,田成方,便于机械化作业,便于蔬菜大棚等设施农业发展。根据生产实践,在河谷坝区田型调整,田块宽度一般要求16~48m,长度40~100m,耕作层大于30cm;低山台地区田型调整,田块宽度一般12~32m,长度40~80m,耕作层大于25cm;中山阶地和坡地区田型调整,田块宽度一般12~24m,长度30~60m,耕作层大于20cm;高山地区田型调整,田块宽度一般8~16m,长度30~50m,耕作层大于18cm。

3.2 加强水网建设,提高农田保灌率

攀枝花是四川省冬春严重干旱地区,过去水利工程主要修建(整治)干渠和支渠,田间配套沟渠较少。对于可以引用江河水和在水库干、支渠控灌范围内的农田,配套修建田间灌渠,主要解决水到田间和土沟防渗问题;对于拦蓄水困难且缺少水源的地区,大力修建太阳能提灌站和电力提灌站,修建100~1000m3蓄水池,主要解决中低山地区农田抗旱用水问题;对于地形破碎的山区干旱农田,推广管道输水,田间灌桩放水和喷灌、滴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主要解决提高水的利用率问题。对于中高山缺水地区,提倡修建山坪塘、小水窖,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主要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3.3 注重地力培肥,提高耕地质量

一是配方施肥,通过土样化验分析,摸清土壤养分状况,合理使用化肥,补充土壤缺素,例如解决盐边县耕地大面积缺磷问题,水田有机质提升问题。控制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豆科作物,加大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投入。三是对于设施农业区土壤酸化、板结的问题施用石灰调整pH值,客土掺沙改良粘性土壤。四是推广稻-菜水旱轮作,合理间套种植,用地养地结合。五是深耕翻土,增厚土层,平整土地,防止土肥水流失。

3.4 加强路网配套,提高农机化水平

在河谷坝区重点配套田间机耕道,一般路面宽3.5~4m,18~20cm厚水泥路面,可以修建固定的农机下田通道或者搭设移动钢架通道。在中低山地区建设机耕道和田间生产道路相结合,机耕道路面宽3.0~3.5m,15~20cm厚砂石路面或者18cm厚水泥路面,必须修建农机下田通道;生产道路面宽1.5~2.0m,15~18cm厚砂石路面或者10cm厚水泥路面。在高山区主要建设2.5~3.0m的砂石路面机耕道,根据实际地形布置农机下田通道。

3.5 防治土壤污染,保护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生产的农产品不仅高产高效,而且必须保证质量安全,必须保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因此对于处于矿山、冶炼厂、焦化厂等企业周边农田,要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土壤;防止城镇生活垃圾对土壤的污染;防止过量使用化肥、田间农膜、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防止规模养殖场的面源污染。控制工业企业、城镇建设等非农业用地圈占高标准农田,一是搞好工矿废弃地复垦,搞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二是对工业“三废”执行严格的环保制度;三是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变废为宝;四是提高肥料、农药施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五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猜你喜欢

机耕耕作层攀枝花市
耕地耕作层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问题和对策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践与政策差距浅谈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践与政策差距分析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对丘陵山区机耕道建设的思考
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
机耕道建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