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转运方法及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ASIA损伤分级的影响

2014-04-05管佳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躯干创伤性头部

管佳慧, 金 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1. 急诊科; 2. 护理部 上海, 200233)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发展,脊柱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创伤性脊柱损伤因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都有着巨大影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由于目前对完全性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现场积极有效的急救以及专业的转运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本研究对285例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的不同搬运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搬运方式对脊柱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2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4例;年龄10~62岁,平均(38.40±9.65)岁;椎体损伤数:单一椎体损伤67例,2节或2节以上椎体损伤113例;损伤部位:颈椎70例,胸椎43例,腰椎54例,其他13例。对照组105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3例,年龄16~65岁,平均(32.64±8.74)岁;椎体损伤数:单一椎体损伤45例,2节或2节以上椎体损伤60例;损伤部位:颈椎42例,胸椎24例,腰椎31例,其他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椎体损伤数以及损伤部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板专业固定搬运法转运:搬运前先将患者双下肢伸直并拢,双上肢伸直贴于躯干两侧,搬运一般由2~3人合作完成。对于怀疑有颈椎骨折的病员应用“头锁”手法固定患者头部,用力均匀适度的向上牵引患者头颅,使患者头部位置调节为鼻尖处于正中线上,下颌上抬,继而采用四合一颈托固定患者颈椎。将脊椎固定板直接置于患者背后,头部采用头部固定器固定到脊柱板上,躯干及四肢均采用脊柱板附带的约束带固定,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制动,患者的头部应始终与躯干轴线保持一致,并随躯干转动。

对照组给予非专业转运法,由非专业医护人员转运。

1.3 疗效评价

对2组患者转运后的进行脊髓损伤评价。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快速的病情评价。A级:完全性损害,在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感觉损害,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自主活动消失,但感觉功能保留;C级:不完全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且至少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3级;D级:不完全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且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3级;E级:正常,自主活动和感觉功能正常。从A级到E级递增表明损伤程度由重到轻。

2 结 果

观察组: A级40例, B级35例, C级41例,D级31例,E级33例;对照组:A级46例,B级22例,C级16例,D级11例,E级10例。2组间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1)。

3 讨 论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约8~246/100万[1],死亡率约为5.7%[2]。美国现有253 000例脊髓损伤患者,且每年新发约11 000例[3]。脊柱和脊髓损伤多见于地震、塌方等事故中的重物压砸、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情况,且多引起多器官受损的复合伤。脊柱损伤常常伴发马尾和脊髓损伤,还可以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肠道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重者导致患者截瘫甚至死亡。脊髓损伤程度与搬运方式的正确与否的关系密切,现场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4]。因此,现场急救尤为重要,关键在于如何使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伤员维持生命体征,如何使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加重,如何保障无脊髓损伤者不发生继发性损伤[5]。

脊柱骨折患者在受伤时没有或仅有轻微的脊髓损伤,但经过搬运出现了脊髓损伤或原有损伤加重,即脊髓的二次损伤。目前国内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组织系统不健全,加上受目前医疗和救护水平的限制,部分地区救护知识匮乏和救护投入不足使伤者得不到正确搬运,迫切需要专业急救人员及简单实用的救护器械投入急救工作。我院急救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脊柱损伤患者的固定搬运以及各项院前急救技能,并在急救转运中,运用脊柱板、颈托对可能发生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搬运转送过程中进行急救与护理。注意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保持脊柱纵轴水平一致,避免脊柱旋移或扭动;颈髓损伤转运者需固定头部,使头颈随躯干一同滚动,切忌颈部旋转、伸屈、侧偏,防止损伤延髓造成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转运前后需要注意患者感觉及肌力变化,避免搬运时加重脊髓损伤。

在现场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做出及时准确诊断,所有头部损伤的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前额和面部损伤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可能发生了颈脊髓损伤;患者有多发长骨和骨盆骨折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者,应高度怀疑脊柱脊髓损伤的可能[6]。对于昏迷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加强保护。急救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对搬运环节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认识。此外,还应加强脊柱板的急救常规配置及正确使用。脊柱板的使用应注意制动时间,不必要或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压疮,会增加患者的不适,甚或引起呼吸障碍等并发症[7]。现有指南建议尽量缩短患者躺在脊柱板上的时间,但往往因现场急救、入院后病情评估以及各项检查而导致时间延长。脊柱板仅为搬运设备,不宜长时间放置患者,到达医院后必须及时将患者转移下来[8]。

本研究发现专业与非专业转运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差异显著(P<0.01),说明转运途中给予患者损伤部位专业有效的保护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对脊髓的损害程度。进一步调查发现经非专业转运的患者中,约70%患者在转运途中未对受伤部位采取任何保护性措施。

综上所述,专业转运对于脊柱损伤患者非常重要,能有效地减少二次脊髓损伤。应加强普及脊柱损伤的急救知识,强化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使急救人员能有效地与公众配合,尽可能确保患者在有效时间内得到及时专业转运和护理服务,从而降低脊柱损伤和致残程度。脊柱板转运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转运工具,值得广泛推广。

[1] Furlan J C, Sakakibara B M, Miller W C, et al. Globa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3, 40(4): 456.

[2] Selvarajah S, Hammond E R, Haider A H, et al. The burden of acute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update[J]. Journal of neurotrauma, 2014, 31(3): 228.

[3] Silva N A, Sousa N, Reis R L, et al. From basics to clinic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pinal cord injury[J].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14, 114: 25.

[4] 周晓峰, 司红苗. 226 例脊柱外伤院前急救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3): 99.

[5] Leal-Filho M B, Borges G, Almeida B R, et al. Spinal cord injury: epidemiologycal study of 386 cases with emphasis on those patients admitted more than four hours after the trauma[J]. Arquivos de neuro-psiquiatria, 2008, 66(2B): 365.

[6] Blackmore C C, Emerson S S, Mann F A, et al. Cervical Spin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Trauma: Determination of Fracture Risk to Optimize Use 1[J]. Radiology, 1999, 211(3): 759.

[7] Theodore N, Aarabi B, Dhall S S, et al. Transport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tic cervical spine injuries[J]. Neurosurgery, 2013, 72: 35.

[8] Stagg M J, Lovell M E. A repeat audit of spinal board usag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Injury, 2008, 39(3): 323.

猜你喜欢

躯干创伤性头部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树与人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仰卧起坐,使你躯干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