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对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

2014-04-05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102200周婷王丽英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过敏过敏性

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102200)周婷 王丽英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是指人体对一种或几种牛奶蛋白质(CMP)发生的免疫学反应。已知5%~15%的婴幼儿在摄入CMP时会出现异常反应,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由于在基层医院CMPA极易被忽视,建议一旦婴幼儿出现明显不适或多种临床表现要考虑到是否与CMPA有关。因此基层医院对新生儿CMPA的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可降低CMPA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昌平区医院儿科门诊和新生儿科病区住院治疗确诊为新生儿CMPA的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早产儿 5 例,足月儿18例。就诊时日龄:10d 3例,11d 2例,15d 4例,21d 3例,23d 2例,25d 4例,27d 5例。按出生体重加平均每日体重增加25g计算,体重正常3例,体重增长落后20例。人工( 奶粉) 喂养 18例,混合喂养5例。有家族过敏史( 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者22例。

1.2 纳入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奶蛋白过敏患儿,无论SIgE 阴性或阳性,均回避既往饮食,给予喂养氨基酸配方粉(纽迪希亚公司) 2周,若临床症状缓解,即明确诊断牛奶蛋白过敏。

1.3 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患儿病史资料、辅助检査、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随访至 2 个月龄。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就诊时发病时间 1~10 d不等,既往就诊2~4次,临床表现中伴湿疹者12例,头面部及耳后渗出性皮疹,部分伴有脱屑,重者颈胸部亦有,曾给予外用药物治疗;表现为腹泻16例,大便性状为稀水样或黏液糊状便,其中有8例曾有血丝便,5例大便为暗红色血便,院外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曾给予抗感染、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散等治疗;以呕吐为主要表现者8例,呕吐无规律时间分布,进奶后呕吐明显,曾诊断胃食管反流、幽门痉挛等,服药治疗无显效;喂养困难 3例,患儿体重不增,易哭闹,曾考虑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遗传代谢病等。有喘息症状者2例。

2.2 家族过敏史情况 23例中家长幼儿时有牛奶过敏性疾病的4例,过敏性鼻炎14例,皮肤过敏11例,海鲜过敏10例,药物过敏9例,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9例。

2.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16例,白细胞增高7例,嗜酸性细胞增高12例,贫血9例,血红蛋白在90~120 g/L之间;大便常规检查19例,白细胞0~2个/HPF 13例,3~10个/HP 6例,红细胞1~100个/HPF 13例,便潜血试验阳性13例;大便培养15例均未査到致病菌。3例体重不增喂养困难患儿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正常。23例患儿均行血清特异性IgE 检测,总IgE增高12例,牛奶特异性IgE阳性6例。

2.4 治疗及转归 就诊患儿排除肠道感染及器质性疾病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口服,进行牛奶蛋白回避,停止原奶粉喂养,更换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腹泻者给予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症状 1周内好转,随访至2月龄,20例持续服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患儿临床表现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其中3例体重不增患儿平均日增长体重23g~28g。3例自行停服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后症状复发,再次服用症状缓解。

3 讨论

目前,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日益增多,牛奶蛋白过敏逐渐受到重视。有报道,0~6个月婴儿的食物过敏患病率最高,最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2]。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新生儿食物过敏易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因此对于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怎样早期作出诊断、及时干预,应引起基层医院的重视。由于基层医院实验室条件的有限性,及临床医师对新生儿 CMPA 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往往使得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研究认为在基层医院能够对新生儿期CMPA及时作出诊断,重点在于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症状多变,且与遗传有关,极易误诊。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但在基层医院尚不具备相关实验条件时,可选择食物回避。食物回避对IgE介导及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同样有效,不需要依赖室验室条件,简单易行,是诊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常用方法,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对新生儿期CMPA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患儿发生其他严重过敏性疾病。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过敏过敏性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过敏8问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