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永川区正秋蚕单产和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2014-04-05颜泽兰钟茂北

四川蚕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蚕病蚕儿小蚕

颜泽兰 钟茂北

(重庆市永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重庆 永川 402160)

正秋蚕是永川区养蚕布局中非常重要的蚕季,据资料记载1967-1981年正秋蚕占全年发种的33%~40%,产茧占全年产茧的26%~30%。近几年正秋蚕发种、产茧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并且一直以来正秋蚕的单产质量始终比不上春蚕,究其主要原因是正秋蚕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之间饲养,此期间蚕儿受高温、桑树虫害多、桑叶老化、质量差、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农业用药频繁、农村劳力打逗及管理跟不上等诸多因素影响,它是一年之中产量最不稳定的一季,饲养好的蚕农单产达40kg,差的单产只有20kg,甚至颗粒不收。因此要夺取正秋蚕茧丰收,必须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根据秋季养蚕的特点,实行科学养蚕。

1 影响正秋蚕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及特点

1.1 气候因素及特点

永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7-8月气温最高,一般在35℃左右,最高超过40℃,昼夜温差小。据气象资料记载2013年7月份,气温有16d超过35℃,最高38℃;8月份气温有20d超过35℃,有10d在37~39℃,有1d超40℃;9月份,最低16℃,最高31℃,19~30℃占了20d。蚕儿的适温范围20~30℃,最适24~27.8℃,相对湿度75%~90%。七月到八月常出现高温多湿、高温干燥天气,超过蚕的正常生理范围,这是养蚕的灾害性气候。再加上农村养蚕“口袋屋”较多,一遇高温闷热天气,室内空气不对流、高温闷热对蚕儿生理伤害很大,造成蚕儿体质虚弱,抗病力降低,极易发生脓病等蚕病。

1.2 病虫害因素及特点

经过春夏两季连续养蚕后,蚕室蚕具和环境中病原数量多,毒力强,蚕病流行的潜在可能性很大,加之蚕农消毒意识不强,消毒措施不得力,使蚕容易发病。同时秋期桑树虫害严重,部分虫害也会发生与家蚕同样的病害,其粪便和尸体常污染桑叶,蚕接触和吃下污染桑叶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很容易染病。

1.3 桑叶因素及特点

正秋季由于气温高、雨水少、又缺肥,一旦遇上干旱少雨天气,桑树出现封顶现象、桑叶加速老化、叶质差,导致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营养不良,蚕体小,结茧小。

2 夺取正秋蚕高产的技术措施

2.1 合理布局,适时出库

正秋蚕出库时要随时了解气候变化趋势,结合桑叶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出库催青时间,并且错开农村打谷时间和农药的残效期。正秋蚕出库时间一般应在7月末—8月初出库较为恰当,适当提前可以避免小蚕遭受高温的影响,30℃以上的高温对小蚕伤害最大,从而影响正秋蚕的单产。

2.2 选养优良品种

选养适合的良种,是获得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秋气温高、易干旱,应选择体质强健、抗高温、抗病力强、对不良桑叶适应性强的秋用品种。

2.3 严格消毒,无病高产

蚕期的主要蚕病常见于5龄期中暴发的病毒病,其原因多半是由于3龄后期感染病毒,加上叶质不良,气候恶劣,饲养管理不善,以致蚕儿体质虚弱,引起大量发病。防治措施: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期中的蚕房、蚕具的清洗、消毒工作,这是夺取蚕茧稳产高产的关键。具体做法:用漂白粉、高效消毒剂、百毒灭粉等蚕药消毒,房屋封闭条件好的可用福尔马林、硫磺柏丫等进行熏烟消毒;搞好桑叶消毒,可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桑叶至湿润,晾干后喂蚕;搞好蚕座消毒,用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适当添食药物,从2龄开始,各龄添食防微剂、氟哌酸、克菌星、灭蚕蝇等药物预防和控制蚕病的发生。消毒时一定要用足蚕药、彻底不留死角、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同时避免领种污染,合理处理方格蔟,蚕沙及病死蚕。

2.4 加强桑园培管,提高秋叶产量和质量

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与肥培管理,提高桑叶产质量是养好秋蚕的保证。6-8月是桑树生产最旺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应施足夏肥。夏肥应占总量的40%~50%,第一次在夏伐后,第二次在夏蚕采叶结束后施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并配合有机肥。秋蚕如久晴不雨,根外追肥效果更好,用50g尿素兑水10kg在早晨露水干后或傍晚向桑叶背面喷施,每隔4-5d喷1次,一般喷洒3~4次,到用叶前7d停止。加强病虫害防治方法:40%乐果乳剂加80%敌敌畏乳剂各1000倍混合可杀桑螟虫、桑蓟马、红蜘蛛、桑瘿蚊等,喷后3-5d可养蚕。

2.5 改善叶质,合理采贮

叶质对小蚕期 (尤其是1龄小蚕)的健康影响最大,小蚕期选用新梢上部的适熟叶,不用老叶、过嫩叶、萎叶、病虫叶。大蚕期则由下向上采叶,注意保持桑叶新鲜,做到早、晚采叶,轻装快运,小蚕缸贮,大蚕畦贮,严防桑叶萎凋和变质、坚持不喂虫口叶、过老过嫩叶、泥沙叶、萎凋叶、发烧叶、农药污染叶等不良桑叶。

2.6 改善饲养环境,调节气候条件

秋蚕气候条件较差,常出现高温多湿、高温干燥气候,自然气候超过了蚕的生理适温范围,必须改善不良气候条件,可在蚕室地面和墙壁泼洒井水,以利降低室温。闷热多湿时,可利用风扇,使蚕室空气流畅,降低蚕儿体温。夜里蚕室要门窗全开降低室温,天亮时关闭门窗,控制热气流进入室内;大蚕期因需通风,要多开北窗,少开南窗,如开南窗,可采取在窗上挂湿草帘、蚕室前后搭凉棚等降温措施。同时蚕座上多撒焦糠、石灰粉等干燥材料,并增加降沙次数。

2.7 加强饲养管理

2.7.1 做好蚕种领运、补催青、收蚁工作。秋蚕在出库、催青、运送、收蚁时期,要注意避免接触28℃以上的高温,领运种应在夜间或早晨气温低的时间进行,并做到松装、快运、及时发放,农户领回蚕种后要做好补催青,温度以不超过26℃,干湿差1.5℃为好,蚕种要进行黑暗保护,收蚁当天早晨4-5时左右感光,收蚁时间掌握在蚕种孵化后2h左右收蚁。

2.7.2 适时除沙扩座,加强眠起处理。秋用品种眠性较快,加上秋季气温高,蚕生长发育快,加眠网宜偏早,应提前扩座、匀座,适时给桑,合理除沙,应做到“眠前吃饱,眠中管好,适时饷食”。眠中要安静,保持适宜温湿度,防止强风直吹,影响蚕儿蜕皮。分批饷食,严格淘汰迟眠蚕。

2.7.3 稀蚕勤喂。秋蚕生长快,为了避免高温危害,要稀放蚕头,坚持每张蚕种5龄后期40~50个蚕箔,蚕架层次宜稀,能降低蚕座温度。每次给桑量适当偏少,增加给桑次数,特别要注意喂夜蚕,使蚕能充分饱食,防止高温闷热等不良气候的影响。适时添喂湿叶,一般小蚕不喂湿叶,大蚕可用井水喷撒桑叶,既可保鲜,又能降低蚕的体温。

2.8 推广省力化标准化养蚕技术

2.8.1 小蚕共育技术。养好小蚕七成收,这是蚕农在养蚕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小蚕共育能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养蚕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而造成产量低、蚕茧差、收入少的矛盾,并且有利于消毒防病,确保蚕座安全,便于技术指导和实行科学养蚕,为养好大蚕,夺取丰收打下基础。

2.8.2 大蚕省力化简易蚕台育和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蚕台育就是蚕养到3龄时将其放到蚕台上进行饲育,蚕儿食桑后,蚕沙掉在蚕台布上,蚕沙不易发酵,不产生不良气体,蚕儿在蚕网上饲养,蚕座透气性好,不除蚕沙对蚕体伤害减少,可减少蚕病感染,蚕台育可节省劳力50%,还可降低温度,通风良好,防止高温闷热等不良气候影响。据2012年正秋在永川区来苏镇调查,凡是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单张种产茧量比普通养蚕提高3~5kg,可增收100~150元。

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是一项先进实用的上蔟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提高茧质,增加收入的优点,解舒率可提高10%以上,缫丝车速可提高80%以上,可以大大减少双宫、黄斑、柴印和畸形茧,从而提高蚕茧质量,使用方格蔟的鲜上茧一般可比草笼蔟茧每千克高2元,每张种增收70元。采用省力化养蚕,蚕儿好养、蚕体强键、创伤少、蚕病少、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

2.9 防止农药中毒

近年来,秋蚕农药中毒损失较大,从而造成秋蚕单产低下,因此防治农药中毒对提高秋蚕单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尽量让养蚕采叶与农药施用错开,改进施药方法,选择残毒期短的农药品种等措施,防止农药污染,确保蚕期安全。

2.10 适熟上蔟,加强管理

秋蚕在上蔟阶段常遇多湿的气候环境,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上蔟管理工作,重点以通风排湿为主,并且适熟上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环节,蔟具主要以方格蔟为主,不能过密或过稀,要注意翻蔟,蔟室内温度以22~26℃,湿度65% ~75%,气流以50~100cm/s为好,光线保持明暗均匀,分批适时采化蛹茧,分级出售优质茧。

[1]永川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永川县蚕桑资源及区划报告》.1985年10月.

猜你喜欢

蚕病蚕儿小蚕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难题
难题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