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2014-04-05薛运友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经济效益绩效评价

薛运友

军队医院要在日益激烈地医疗行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强化经营管理、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绩效评价,实施科学的全成本核算,以提高管理效能。才能抓住机遇,更好地为广大官兵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绩效评价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对医疗收入实施全成本核算。以经济效益与医务人员的补助工资挂钩,难免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轻视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在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制约机制时,名目繁多的检查、大处方等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应用绩效评价能有效地打破医院现行经济管理的粗放式管理体制,在对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同时,引入绩效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建立针对各个岗位的个性化考核指标,将各项指标经过量化标准处理,构建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在内的全部综合指标作为单独考核体系,使每个岗位具有可比性,形成医院内部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有效地制约无序和违规的医疗经济行为,引导医院更进一步关注社会效益,抑制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逐利倾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增强医院的竞争力[1]。

2 构建科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1 三级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涉及行政管理、医德医风、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医疗数值量、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因此所设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评价模式的结构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评价模型浅显易懂、操作简单,评价指标具体、明确、实用[2]。绩效评价划分为院级、科室以及岗位三个层次,即构建院级、科室、岗位三级绩效评价体系,设立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院级绩效评价是医院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所选用的指标应考虑医院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由医院业务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依据评价标准对院级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全面或专项的检查、统计、考核;科室的绩效评价,可围绕科室的工作数质量、服务态度、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岗位绩效评价一般由科领导对医师、护士、独立操作者进行个体评价。

2.2 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考察医院经营绩效的基本方法,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制定相关经济管理评价指标时,要把握科学性、可操作性、灵敏性等原则,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评价医院经济管理和分析评估成本费用控制效果,力求达到全面掌握和分析医院的整体经济运行状态。如: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率、医疗设备单机核算收入、人均收入与效率、总资产收益率等经济效益指标;医疗设备计提、机关办公费用等管理性成本占总成本比率以及卫生材料、水电支出、人力成本等消耗性成本占总成本比率等经营成本指标。

2.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着眼于经济效益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等全方位评价。注重对患者实施整体连贯的服务,对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患者的评价是最敏感、最直接、最具体的信息,虚心听取院内外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可以增进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根据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以 《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军队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等有关规定为依据,制定具体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医疗服务态度评价:医院内以《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满意度调查表》、《基层科室对机关职能科室满意度调查表》等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评分,形成互相监督、互相评价、互相制约的评价机制;院外则由来院就诊患者参与评价,以《门急诊、住院病人问卷调查表》形式对入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对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评价:既是医院管理的落脚点,又是医院形象的核心要素。如甲级病案率、处方合格率、入出院诊断合格率、抢救成功率等评价指标[3]。

2.4 为部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军队医院必须时刻牢记姓“军”为兵的宗旨,因此在成本核算和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应根据军队医院的基本任务制定为部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并充分考虑到如何调动科室为部队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将部队伤病员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满意率、应急机动保障能力、定期组派医疗队巡诊、体系部队的技术帮带、成本核算时的政策倾斜等设定为院级绩效评价指标;科室绩效评价指标则包括平战时医学科研工作、部队伤病员的医疗数值量等方面;岗位评价指标为医师、护士等岗位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工作效率等。应用这些评价指标,对收治部队患者实行量化管理,将为部队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直接与补助工资挂钩,鼓励工作人员积极收治部队患者,对于为部队服务量大、创收少的科室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科室在确保军队患者治疗的前提下,积极开放搞活,实现自我改革、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经济效益之路,以更好地实现“确保”。

3 绩效评价的经济管理效应

3.1 创新经济管理手段 由于绩效评价过程与绩效目标、绩效反馈密切相关,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影响结果的具体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将绩效评价延伸到各项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对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使传统的结果考评,转变为事前论证、预测分析、事中监督、事后核算,使输出量的目标值控制在均衡的发展中,创新了卫生经济管理手段。运用绩效评价,在药品器械采购、水电暖供应、医疗收费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上,强化了各级岗位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各个环节的监控,确保了医院经济管理规范运行。

3.2 优化成本核算办法

3.2.1 使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相结合 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向特殊岗位倾斜分配为原则,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增加业务收入和控制成本支出,是强化成本核算、降低消耗、完善医院经营运行机制的重要途径,以低廉的医疗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是相互关联的,我院在对科室全成本核算时,采取了将经济核算和综合绩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补助性工资分配时既考虑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取酬的原则,又考虑到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医疗数值量、行政管理等综合绩效要素。绩效评价由质量管理科具体负责实施,每月对各科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检测考评,以评价结果作为经济效益奖惩的调控杠杆。通过运用绩效评价,使科室成本核算逐步实现以经济核算为基础,以综合评价指标考核为手段,以质量奖惩为保证的核算体系[4]。

3.2.2 对成本核算建立全方位的分析系统 在成本核算中应用绩效评价,全方位地对医院各类成本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分析系统,确定各项成本产生的动因,准确测算提供各项医疗服务的基础成本,在控制成本支出上做文章。如对深入部队巡诊、组派应急医疗队等执行特定的医疗任务按任务成本项目进行成本测算,定期对药品、卫生材料等进货渠道存在的价格差异等特定成本进行分析,对全院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以及消耗性物资的购入和使用均列入部门和科室的绩效管理范畴。通过对医院各类成本建立分析系统并参与全成本核算,充分发挥医院医疗设备潜力,采购质优价廉材料,节约物资材料消耗,从源头上堵塞了经费漏洞,进一步优化了成本核算办法。

[1]肖俊辉.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必要性与基本框架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5(08):4-6.

[2]沈 嵘,徐 震.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1-2.

[3]房 丽.公立医院社会绩效评价研究探讨[J].中国医院,2012,3(12):38-40.

[4]萨本婷.绩效评价在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中的运用[J].财经界,2013,7(03):74-75.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经济效益绩效评价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