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细胞神经纤维瘤误诊为心绞痛1例报告
2014-04-05李利娟
丁 涛,戴 慧,李利娟
(平凉市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节细胞神经纤维瘤误诊为心绞痛1例报告
丁 涛,戴 慧,李利娟
(平凉市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节细胞神经纤维瘤;误诊;心绞痛
1 病例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两年余,加重一周入院。患者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与活动及体位无明显关系,发作时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胸闷、气短、全身出冷汗,含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可减轻。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心绞痛,给予对症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入院前一周因心前区疼痛较前发作频繁,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院,以“心绞痛”收住入院。
查体:体温:36.2℃,脉搏:78次/分,血压:17.3/10.6 kpa(130/45 mmHg),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ST-T未见明显改变;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射血分数:0.59;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均正常;胸部X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右纵膈脊柱旁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尚均匀,考虑占位性病变。为明确诊断,行核磁检查示(见图1):胸9、10椎体右侧可见异常软组织结构影,呈梭形改变,考虑为软组织占位性病灶,不排除神经源性占位。为进一步治疗,故转往外地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标本病检结果示(见图2):(右后下纵膈)节细胞神经纤维瘤。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再无心前区疼痛发作。
图1 胸9、10椎体右侧可见异常软组织结构影,呈梭形改变
图2 (右后下纵膈)节细胞神经纤维瘤
2 讨论
(1)心前区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很多疾病,如食管、胃、胆囊、心脏、肋间神经、纵膈占位性病变等均可引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是引起心前区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心前区疼痛患者是否为心绞痛应严格按诊断标准判定,仅有心前区疼痛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就诊断为冠心病是不准确的。国内外资料已证实:硝酸甘油作为一氧化氮的供体,不仅可治疗心绞痛,而且可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前区疼痛症状。因此,确诊冠心病一定要找到客观证据,不能单凭患者主诉作出诊断。
(2)在作心绞痛鉴别诊断时要进行全面检查,不仅要明确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疾病,而且要明确疾病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本病例因为早期未做全面检查,误诊为心绞痛进行治疗,疗效欠佳。经我院进一步检查、鉴别后诊断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转外院手术治疗后心前区疼痛症状消失。节细胞神经纤维瘤又称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纤维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故常发生于腹膜后、纵膈内,影响交感神经功能,甚至使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因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增强、循环系统功能亢进,出现心前区疼痛、憋闷、心悸等症状。临床上关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心绞痛的病例多有报道。星状神经节直接支配心脏血管,具有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1],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部分阻断心交感神经传导,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供血、供氧量,同时可阻断疼痛的向心性传导,从而阻断缺血—疼痛—缺血的恶性循环,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吴显捷,高晓丹.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心绞痛8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3):5760.
[2]张凌超.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5570-5571.
R541.4
B
1671-1246(2014)13-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