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

2014-04-04王晓芬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前置动手三角形

王晓芬

老师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学生也每天都在做。而如今现成的各式各样的练习册和试卷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仿效,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历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一下认识人民币的前置性作业:

①你去过超市吗?双休日跟妈妈一起去购物吧!

②你们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③妈妈是用哪种人民币付款?找回的钱有哪几种?请和妈妈一起说说。

④看谁认识的人民币种类最多。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利于新知的学习。再如学完“千克、克”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5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并记下他们的重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认识。

二、比——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不断进步

小朋友好胜,不愿服输,就凭这一点,可以大做文章。如计算这块内容,新教材重视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设计与家长互动的练习。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与妈妈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如,在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看看谁是今天的无错者。经过“比”之后,小朋友的速度快了,方法多了,正确率也高了。

三、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中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

操作:在学具袋中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怎样的三角形,要几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现在的图形的底(长)和高(宽)有什么关系?

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解——让学生在尝试解答中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前置性作业:

①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

③完成上面的题目并预习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吗?请写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尝试解决,形成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老师解决了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与如何优化这个问题。

五、理——让学生在自主梳理中提升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前置性作业:

第一步,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了解了没有。

第二步,理:整理罗列单元知识点(举例计算)。

第三步,查:查找“课堂作业本、先学单、练习纸”等错题,看看现在会了没有。

第四步,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们老师应该善于“配菜”,让学生“烧”得顺手,“吃”得有味,让作业丰富起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责编 罗 艳)endprint

老师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学生也每天都在做。而如今现成的各式各样的练习册和试卷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仿效,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历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一下认识人民币的前置性作业:

①你去过超市吗?双休日跟妈妈一起去购物吧!

②你们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③妈妈是用哪种人民币付款?找回的钱有哪几种?请和妈妈一起说说。

④看谁认识的人民币种类最多。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利于新知的学习。再如学完“千克、克”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5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并记下他们的重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认识。

二、比——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不断进步

小朋友好胜,不愿服输,就凭这一点,可以大做文章。如计算这块内容,新教材重视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设计与家长互动的练习。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与妈妈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如,在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看看谁是今天的无错者。经过“比”之后,小朋友的速度快了,方法多了,正确率也高了。

三、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中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

操作:在学具袋中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怎样的三角形,要几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现在的图形的底(长)和高(宽)有什么关系?

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解——让学生在尝试解答中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前置性作业:

①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

③完成上面的题目并预习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吗?请写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尝试解决,形成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老师解决了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与如何优化这个问题。

五、理——让学生在自主梳理中提升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前置性作业:

第一步,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了解了没有。

第二步,理:整理罗列单元知识点(举例计算)。

第三步,查:查找“课堂作业本、先学单、练习纸”等错题,看看现在会了没有。

第四步,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们老师应该善于“配菜”,让学生“烧”得顺手,“吃”得有味,让作业丰富起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责编 罗 艳)endprint

老师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学生也每天都在做。而如今现成的各式各样的练习册和试卷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仿效,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历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一下认识人民币的前置性作业:

①你去过超市吗?双休日跟妈妈一起去购物吧!

②你们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③妈妈是用哪种人民币付款?找回的钱有哪几种?请和妈妈一起说说。

④看谁认识的人民币种类最多。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利于新知的学习。再如学完“千克、克”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5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并记下他们的重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认识。

二、比——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不断进步

小朋友好胜,不愿服输,就凭这一点,可以大做文章。如计算这块内容,新教材重视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设计与家长互动的练习。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与妈妈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如,在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看看谁是今天的无错者。经过“比”之后,小朋友的速度快了,方法多了,正确率也高了。

三、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中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

操作:在学具袋中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怎样的三角形,要几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现在的图形的底(长)和高(宽)有什么关系?

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解——让学生在尝试解答中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前置性作业:

①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

③完成上面的题目并预习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吗?请写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尝试解决,形成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老师解决了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与如何优化这个问题。

五、理——让学生在自主梳理中提升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前置性作业:

第一步,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了解了没有。

第二步,理:整理罗列单元知识点(举例计算)。

第三步,查:查找“课堂作业本、先学单、练习纸”等错题,看看现在会了没有。

第四步,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们老师应该善于“配菜”,让学生“烧”得顺手,“吃”得有味,让作业丰富起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责编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前置动手三角形
我也来动手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