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014-04-04虞敏
虞敏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课的教学,对每个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复习课教学得好,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一些单元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
一、回忆知识,查漏补缺
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看书回忆,或做一组练习回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呢?
1.抓住复习知识的一个点,以点带面
复习课中有许多个知识点,教师应从中找到一个知识点切入复习,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回忆一一呈现出来。如教学“表内乘法一”的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学习了乘法,你对‘2×5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认识?可以把你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以这个乘法算式为切入点,进行表内乘法复习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回忆乘法的有关知识,如加法算式、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
2.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复习课的练习要以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为基础,突出重点,为下一步进行知识梳理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激活,以便对学生的原有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利于查漏补缺,使学生达到熟练、准确、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知识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必要的知识储备。如果对周长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解答这个数学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知识的支撑。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反馈时完善学生的认识,便于进行后面环节的教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在小学数学中,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学习一个单元知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又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那么,复习课梳理知识又有哪些形式呢?
1.边理边练
例如,在 “周长”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请你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想一想什么叫做周长。
(2)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上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3)接下来我们应该复习什么呢?
借助这三组题引出周长的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思考中形成知识网络。
2.先理后练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
(2)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3)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你们能利用图片模型将这些联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结合图形模型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
3.先练后理
例如,在“式与方程”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通过以上练习,回忆了“式与方程”单元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反馈中梳理知识,更让学生有依可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练习后有梳理。
复习课中运用哪种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既要根据实际的复习内容而定,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巩固旧知,提高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且形式要多样灵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复习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时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依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总有一些知识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的,给学生造成困惑。因此,教师平时要把学生不理解或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单元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找到错误的原因。例如,在“四边形”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小青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有多长?
(3)有一块桌布,长10分米,宽8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最少是多少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5米,宽9米,要在菜地的边上围篱笆,篱笆有多少长?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关求周长的问题还是有些模糊,因为学生不知道求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求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上述题组的练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习题进行类化,同时归纳出同类习题的本质特征,找到解答此类习题的方法。
2.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既要确保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以下一组题目: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两题完成。
(1)测量右图的相关数据,求它的面积。
(2)从一个张12cm、宽5cm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如右图),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右图,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焕发复习课的生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责编 杜 华)endprint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课的教学,对每个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复习课教学得好,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一些单元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
一、回忆知识,查漏补缺
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看书回忆,或做一组练习回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呢?
1.抓住复习知识的一个点,以点带面
复习课中有许多个知识点,教师应从中找到一个知识点切入复习,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回忆一一呈现出来。如教学“表内乘法一”的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学习了乘法,你对‘2×5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认识?可以把你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以这个乘法算式为切入点,进行表内乘法复习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回忆乘法的有关知识,如加法算式、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
2.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复习课的练习要以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为基础,突出重点,为下一步进行知识梳理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激活,以便对学生的原有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利于查漏补缺,使学生达到熟练、准确、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知识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必要的知识储备。如果对周长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解答这个数学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知识的支撑。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反馈时完善学生的认识,便于进行后面环节的教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在小学数学中,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学习一个单元知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又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那么,复习课梳理知识又有哪些形式呢?
1.边理边练
例如,在 “周长”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请你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想一想什么叫做周长。
(2)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上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3)接下来我们应该复习什么呢?
借助这三组题引出周长的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思考中形成知识网络。
2.先理后练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
(2)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3)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你们能利用图片模型将这些联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结合图形模型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
3.先练后理
例如,在“式与方程”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通过以上练习,回忆了“式与方程”单元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反馈中梳理知识,更让学生有依可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练习后有梳理。
复习课中运用哪种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既要根据实际的复习内容而定,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巩固旧知,提高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且形式要多样灵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复习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时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依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总有一些知识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的,给学生造成困惑。因此,教师平时要把学生不理解或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单元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找到错误的原因。例如,在“四边形”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小青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有多长?
(3)有一块桌布,长10分米,宽8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最少是多少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5米,宽9米,要在菜地的边上围篱笆,篱笆有多少长?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关求周长的问题还是有些模糊,因为学生不知道求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求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上述题组的练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习题进行类化,同时归纳出同类习题的本质特征,找到解答此类习题的方法。
2.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既要确保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以下一组题目: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两题完成。
(1)测量右图的相关数据,求它的面积。
(2)从一个张12cm、宽5cm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如右图),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右图,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焕发复习课的生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责编 杜 华)endprint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课的教学,对每个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复习课教学得好,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一些单元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
一、回忆知识,查漏补缺
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看书回忆,或做一组练习回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呢?
1.抓住复习知识的一个点,以点带面
复习课中有许多个知识点,教师应从中找到一个知识点切入复习,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回忆一一呈现出来。如教学“表内乘法一”的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学习了乘法,你对‘2×5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认识?可以把你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以这个乘法算式为切入点,进行表内乘法复习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回忆乘法的有关知识,如加法算式、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
2.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复习课的练习要以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为基础,突出重点,为下一步进行知识梳理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激活,以便对学生的原有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利于查漏补缺,使学生达到熟练、准确、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知识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必要的知识储备。如果对周长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解答这个数学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知识的支撑。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反馈时完善学生的认识,便于进行后面环节的教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在小学数学中,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学习一个单元知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又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那么,复习课梳理知识又有哪些形式呢?
1.边理边练
例如,在 “周长”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请你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想一想什么叫做周长。
(2)利用直尺测量并计算上面图形的周长。(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3)接下来我们应该复习什么呢?
借助这三组题引出周长的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思考中形成知识网络。
2.先理后练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
(2)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3)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你们能利用图片模型将这些联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结合图形模型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
3.先练后理
例如,在“式与方程”的复习课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通过以上练习,回忆了“式与方程”单元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反馈中梳理知识,更让学生有依可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练习后有梳理。
复习课中运用哪种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既要根据实际的复习内容而定,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巩固旧知,提高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且形式要多样灵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复习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时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依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总有一些知识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的,给学生造成困惑。因此,教师平时要把学生不理解或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单元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找到错误的原因。例如,在“四边形”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小青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有多长?
(3)有一块桌布,长10分米,宽8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最少是多少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5米,宽9米,要在菜地的边上围篱笆,篱笆有多少长?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关求周长的问题还是有些模糊,因为学生不知道求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求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上述题组的练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习题进行类化,同时归纳出同类习题的本质特征,找到解答此类习题的方法。
2.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既要确保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以下一组题目: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两题完成。
(1)测量右图的相关数据,求它的面积。
(2)从一个张12cm、宽5cm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如右图),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右图,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焕发复习课的生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责编 杜 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