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式学习更有效
2014-04-04曾春
曾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既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和亮点所在。在近几年的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探究活动多了,探究时间长了,探究空间大了,既改变了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地让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表面走向深刻、从无效走向有效、从低效走向高效呢?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一番探究和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试想,是学生在教师强制指令下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有效,还是在学生主动要求下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更有效?答案再明确不过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只有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可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失为提高探究式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奇独特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出人意料的各种结果、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儿童生活的热点话题等,常常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课始教师就用多媒体播放《守株待兔》的童话故事,看完后让学生思考:“农夫到底会不会还拣到兔子呢?”有的学生说“一定能”,有的学生说“不能”,还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能”,谁也说服不了谁。学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时学习就成为学生强烈的内在需求。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自然地使学生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明确探究方向,找准探究目标
学习目标是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先让学生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然后依据探究目标设计探究式学习的方案,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紧紧围绕探究目标有效展开,从而避免盲目探究和随意探究、低效探究。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莫比乌斯带”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玩魔术”,变出莫比乌斯带,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学生看着手中的莫比乌斯带,提出了各种问题:“这种图形叫什么名字?”“这种图形有什么特点?”“这种图形有周长和面积吗?如果有,怎样计算?”“这种图形是谁发现的?是怎样发现的?”“这种图形有什么作用?”……教师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就形成了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主动展开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很好地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目标。问题是探究的心脏,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明确的探究方向指引着整个探究活动的高效展开。
三、拓展探究时空,提供探究保障
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如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等,这也是由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开展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时间和空间的支撑,探究式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成为形式探究、虚假探究和低效探究,甚至是无效探究。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要通知15个同学,每个电话1分钟,最少需要几分钟?”教师先让学生猜想有一种还是有多种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案。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仍在尝试探索,教师没有着急让学生停下来,而是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探索,直到一双双小手都举起来,教师才开始让学生汇报交流。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多种:(1)老师逐一通知,需要15分钟;(2)老师通知3个组长,组长再同时通知各自的 4个组员,至少需要7分钟;(3)老师通知2个组长,2个组长和知道信息的同学一起通知另外的同学,至少需要5分钟;(4)老师先通知1个同学,然后老师和知道信息的同学一起通知其他的同学,至少需要4分钟……学生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用字母表示的,也有用汉字表示的,还有用树形图表示的。在充分的探究时间里,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真正展开,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发现;在开放的探究空间里,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在寻找最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生活知识数学化的过程,全面提升了数学素养。可见,有充足的探究时空作保障,学生才能经历真正的探究过程,开展富有实效的探究活动。
四、开放探究过程,实现探究互动
数学学习是师生双方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探究式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互动,高质量的互动离不开高程度的开放。在探究式学习中,只有开放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教学交流与评价,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不断挖掘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用观察法和比较法都比较不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有的小组用剪拼的方法来比较;有的小组用不同大小的硬币摆一摆来比较;有的小组用同一种硬币摆一摆来比较;还有的小组用画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在学生交流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比较的方法怎么样?还需怎么改进?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评价与反思中比较各种策略的特点,体验以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比较的优越性,使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发展。
五、指导探究方法,提升探究技能
探究式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但是,学生的探究技能毕竟是有限的,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与恰当指导来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是保证探究式学习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年 月 日”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观察探究年、月、日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有7个月是31天,有4个月是30天,2月有28天或29天。那么,其他年份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发现一般的规律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展开探究。在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想到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入统计表中,再全班交流汇报。经过广泛收集资料,学生从中发现年、月、日的一般规律。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和分类统计的数学思想获取知识的方法,使自己的探究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六、区分探索层次,提高探究实效
探究式学习既不是学优生的专利,更不是学困生的“拦路虎”,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基础、思维水平及个性特征等差异,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往往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在探究式学习中采取“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灵活性教学原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中,学生直接或间接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有少数学生进而发现三角形的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有个别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面对学生的不同发现,教师让全体学生在探索、感悟与交流中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后两种发现,教师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恰当的肯定。“三角形的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一种更简约的思维结论,因为“三角形的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另两边之和就更大于第三边了”,而“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现。这样,面对学生的不同探究结果,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引导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探究的实效。
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讨话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的自主建构,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得到逐步增强。
(责编 蓝 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