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责任成长报告
2014-04-0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年的追踪调查显示,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应对困难并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成长和壮大的过程。
在责任担当方面,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责任意识,对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付诸实践。整体而言,企业家大都认同对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少企业家能够超越个人和企业的本位责任,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带领企业持续发展、关心员工利益、提升企业信用、参与社会公益、助推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调查同时发现,由于市场秩序、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等原因,一些企业领导人的认识以及企业文化导向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异。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从三个方面见证了企业家队伍责任意识的强化和责任担当的扩展。
企业家的职业目标与责任意识
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家最重视的职业目标,而且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内涵的理解也逐渐丰富。调查发现,1993年和1994年的调查中,大多数企业家(82.8%~83.6%)都将“企业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职业目标,同时,1993年的调查中,企业家认为“增加职工收入”(77.1%)是排在第一位的经营目标;在2003年和2006年的调查中,“提高企业竞争力”(65.9%~68%)是企业家最想实现的目标;在2007年和2011年的调查中,企业发展、员工的成长、服务社会与回报社会得到了很高的认同,其中,“企业的持续发展”(73.9%~85.9%)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家的首要追求,对关心员工、回报社会的追求,超过了对企业利润的追求,也高于对个人财富与地位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对家庭美满幸福的追求明显上升,从2007年的14.2%上升到2011年的35.9%。
2007年的调查显示,关于“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方面”,选择“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占42.4%,排在所有选项的第5位。对于“目前企业家最需要提升的方面”,选择“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占56.8%,排在所有选项的第2位。调查表明,相当多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提高企业家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家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体现在他们最认同的行为特征上。2003年的调查设计了“对于下述企业家可能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您最认同的有哪些”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前六项依次是“信守承诺”(66%)、“守法经营”(61.3%)、“善于创新”(50.7%)、“尊重员工”(45.8%)、“回报社会”(35.2%)和“高瞻远瞩”(30%),其中有四项都是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
2003年的调查还设计了“对于下述企业家可能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您最不认同的有哪些”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前六位依次是“不守信用”(75.3%)、“违法经营”(66.5%)“贪婪”(33%)、“不尊重下属”(31.8%)、“妄自尊大”(31.4%)、“自私自利”(31.1%),其中也有四项是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的调查中,企业家最认同的行为特征是“信守承诺”,最不认同的是“不守信用”,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家都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2001年的调查以企业信用为主要内容,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家认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重视信用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企业家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选择比重最高的选项是“诚实守信”,占63.6%。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家将诚信视为企业家首要的职业道德。
2001年的调查还显示,企业家认为企业信用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拖欠货款、贷款、税款”(76.2%)、“违约”(63.2%)、“制售假冒伪劣产品”(42.4%)、“披露虚假信息”(27.3%)和“质量欺诈”(23.5%)等。这些问题直接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商业交换难以正常进行。此外,调查还发现,企业家认为产生企业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61.9%)、“部分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54.5%)、“企业普遍追求短期行为”(42.3%)、“体制障碍”(36.7%)、“监督不力”(31.7%)和“企业盈利不佳”(29.1%)等。
2001年的调查表明,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其自身对于提高企业信用的责任和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有关因素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程度”,认为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占96.7%,排在所有5个因素的第一位。
2007年对企业诚信问题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9.7%的企业家同意“在目前阶段,讲诚信的企业往往吃亏”这一说法,24.1%的企业家同意“本企业的合作伙伴中经常发生不讲诚信的情况”这一说法。此外,2006年的调查还发现,关于“在和您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否需要小心提防”这个问题,回答“需要提防”的企业家占61%,认为“不需要提防”的只占30.7%,“不清楚”的占8.3%,这一结果与2001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调查表明,建设企业经营的诚信环境仍然任重道远,如何改善社会诚信环境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履行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2006年的专题调查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调查表明,企业家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95.8%),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67.9%),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87.4%),促进国家的发展(78.4%)。同时,赞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企业家比重相对较低。2007年的调查中,90.3%的企业家同意“企业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调查发现,企业家认同企业各个方面的责任,认为企业很有必要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履行这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评分在5.64~6.49之间(7分制),而且,对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最高,对伦理责任的认同程度次之,对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居第三,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在企业经济责任的各项中,对“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分别为6.62和6.51。其他依次是“依法纳税”(6.48)和“保障股东权益”(6.36),这表明企业家把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摆在首要的位置。
在企业法律责任的各项中,对“守法经营”和“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分别为6.52和6.43,其他依次是“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6.33)、“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和补偿”(6.19)、“不干扰企业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6.16)、“在同业竞争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6.11)、“在用工、招聘中提供平等机会”(6.07),最后是“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5.98)。相对而言,企业家对企业内部运作相关的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高于对企业外部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
在企业伦理责任的各项中,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为6.62,表明企业家有很强的客户意识和市场导向。其他依次为“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6.36)、“为员工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6.26)和“维护员工权益”(6.21)。
在企业公益责任的各项中,对“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为5.95。其他依次为“救助社会弱势群体”(5.62)、“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5.51)和“捐助慈善事业”(5.45)。这表明企业家认为履行企业公益责任的首要工作是提供就业机会,其必要性比参与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更高一些。
调查表明,企业家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低于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对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的认同程度高于对“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认同程度。
调查还发现,不少企业家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一定的顾虑和误解。2006年的调查中,69.7%的企业家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40.8%的企业家同意“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23.3%的企业家同意“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基本责任之外的责任”。这些顾虑与误解,可能是导致不少企业和企业家对于社会责任的观念和行动存在不一致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动因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2006年的调查请企业家从12项可能的原因中最多选择三项,作为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结果选择比重最高的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71.3%)。其他选项依次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38.9%)、“获得政府认同”(37.7%)、“建立持续竞争优势”(33.4%)、“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29.1%)、“实现企业家个人价值追求”(25.8%)、“更好地创造利润”(17.8%)、“减低法律风险”(9%)、“更好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8.1%)、“应对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5.7%)、“应对竞争对手的压力”(2.9%)等。
助推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企业家队伍的责任担当,还体现在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助推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77.9%和47.9%,在“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33.9%和71.8%。
二是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其中,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42.5%和62.7%,在“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38.5%和50.7%。
三是提升了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建立了一批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形成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其中,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提升了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55.8%和22.3%,在“建立了一批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27.2%和14.6%,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28%和43.8%。
四是推动对外开放与现代化进程,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促进了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29.8%和30.8%。
五是造就了大批优秀企业家,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分别占17.1%和55.8%。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贡献领域与民营企业的贡献领域不同,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如国有企业在“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得到的认可更高,而民营企业在“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得到的认可更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建立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中国商业文明的水平”方面,贡献相对有限。
调查表明,中国企业还处在成长期而非成熟期,需要迈向企业发展的更高阶段,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为社会发展和转型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为企业家队伍的进一步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空间。企业家们迫切期待政府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并相信,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企业家将在能力培养、责任担当与精神提升方面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为国家繁荣富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摘自《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二十年调查综合报告》 数据图表制图:陈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