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区域文化对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研究*
2014-04-04乔志成
王 磊, 乔志成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870)
辽宁区域文化对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研究*
王 磊, 乔志成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870)
区域文化是人们获得的生存智慧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形成新的共鸣。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形结合,是区域文化的具像反映。研究辽宁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要以辽宁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为依据,找寻其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其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辽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现实可参考的依据,为景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态景观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区域文化; 地域文化; 特色文化; 生态景观; 景观建设; 景观生态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1届大会上发表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区域文化作为生态景观建设的主体形态,所蕴涵的文化特征能够反映出人们对景观建设的认知态度,影响着当前和今后景观建设的走向。特色鲜明的辽宁区域文化是辽宁各族人民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生存智慧,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源泉。依托辽宁区域文化优势,构建各区域不同的特色景观环境,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以及现代观念影响下的消费行为,对于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同时促进辽宁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与景观
1. 文化与区域文化
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指精神生活层面,即精神文化,如宗教、哲学、艺术、道德、法律、传统、知识、风俗习惯等。二是指物质生活层面,即物质文化,如房屋、服饰、食品、工具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产品。三是指社会生活层面,即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如家族、朋友、社会、国家间的生活方法、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离开了社会就不会产生文化,三个层面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中构成了文化的本质特征,形成了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1]339。
区域文化是以本地区自然条件为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和产生的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文化体系。这种极具差异性的认知体系促进了不同区域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艺术形式的形成,深刻影响着本地区人们的行为与习性,它不仅能够在同龄或同代人中传播,而且有着世代相传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区域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文化属性,也是物质、精神、制度等人类成果的总和。受地理环境和地域空间等特定条件的制约,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有关的智慧,其极强的稳定性、地缘性、延续性和渗透性,促进了代表性区域文化的形成[2]。
2. 区域文化的特色
区域文化是长期积淀的一种地方性智慧,经历了长时间吸纳和凝结的过程,是本地区先进文化的荟萃与升华,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符号象征,对维系群体记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其本身所表现出的文化主题倾向,这就形成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历史长河在发展中浓缩了区域文化,形成了特色文化主题,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精神源泉。
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是文化繁荣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其内容博大精深。重视和关注区域文化特色,挖掘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主题,形成有利于本地区生态景观建设的核心元素,构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有助于提升和培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形成特色的生态景观文化和区域发展优势。
3.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景观”一词是19世纪80年代由欧洲学者首先提出的,这一提法长期存在着分歧,没有形成公认的解释。目前,对景观较权威的解释是Fomrna和Godorn两位学者于1986年提出的,认为景观是一个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它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更加准确、全面的景观概念。既然景观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就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土地等物质层面和民风、民俗、宗教、哲学、艺术等精神层面的因素,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成过程的内在统一体[3]。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其丰富的内容得到了迅速发展,影响之大甚至波及整个世界,也得到了中国学者的青睐。景观生态学从景观生态系统要素入手,研究的内容重视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对生态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从意识、空间、时间、自然等方面系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的理论[4]。
二、区域文化与景观建设
文化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并对景观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J.I.Nassauer教授认为,在景观生态学中,研究文化现象的基本前提就是文化建造景观、景观影响文化。文化对景观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成效,当人类的一切活动能够满足社会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时,文化就会在景观建设中反映出来,反之,景观的建设就会破坏文化。区域文化的特征决定了景观建设的途径和形式,具有改变景观建设的风格与特色的功能。另外,景观在反映景观建设的同时,也会对区域文化产生影响,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人类始终生存在由不同地理条件组成的自然景观空间中,受其影响,景观建设必然会打上地域性文化的烙印。由此可以看出,区域文化在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景观建设就是在人脑的作用下,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的景观形态[5],能够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本地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深层次的价值观。作为区域性的生态景观体系,不仅反映出自然与文化的特点,而且反映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生态环境[6]。
区域文化作用于景观建设。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与演变,离不开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等要素的影响。伴随着历史地理条件发展起来的区域文化,是在同一切外来文化相互排斥、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内容丰富的特色文化。例如,辽宁民居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特点,同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建筑材料和传统的构造技术、方法息息相关,是由不同区域文化多样性决定的,体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特征。如辽宁以一宫三陵为代表的满族帝王建筑群,辽代高塔——辽阳白塔,古朴的晚清古城——兴城,特色鲜明的塞北民居老四合院和三合院等,都强烈地表现出辽宁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态特征。这些建筑以其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之浓等形态内涵,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魂,早已成为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映显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相互交流的生态本源。
景观建设不仅能反映出区域特征,也影响着文化建设。因为文化与景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辽宁古民居特征的形成,同当时辽宁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以及宗教思想等存在着内在联系:在区域特点上,辽西地区的民居多以囤顶为主,墙体为青砖或青砖与毛石合砌、木架泥顶,多为南炕,屋顶上可以晾晒农作物,多为五间或三间房,带东西厢房及门房;辽南地区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多为毛石墙体,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的;辽东与辽北民居屋顶多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青砖墙体,也有草顶屋或泥墙,多为南北炕或“万字炕”,其建筑大多数均为封闭式,外观一般比较简单。辽宁这些适应环境及使用方便的各类建筑(景观)空间,反映出建筑(景观)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
三、区域文化特色对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
1. 为发展地域经济提供源泉
文化特性决定了区域文化是不能被复制和移动的,因此需挖掘区域文化独特的神韵魅力,实现特色景观建设与文化旅游经济相融合。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文化景观建设可强化人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有利于促进人们对自己区域(家园)的认知与认同;也可把包括建筑遗存在内的文化资源打造成优势经济,寻找到辽宁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区域文化特色对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所在[6]。辽宁特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但可为本地区提供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也会为本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但会为地方特色产品、北方土特产提供销路,也会为地方优势工业产品提供销路。此外,本地区特色景观也会不断吸引海内外客商的投资、旅游与消费,为引进外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提升辽宁在国内外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辽宁整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为区域文化提供新的传播内容
传播是文化的功能之一,文化景观的建设必然带动区域文化的传播,在满足人们美感、愉悦感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文化自觉性所反映的就是公众参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景观环境,并无疑会对自己熟悉的景观环境形成深刻的印记。辽宁特色的文化景观建设以其特有的风格与形式,吸引和影响着来访的游客,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所反映的价值观、生存观等文化内涵也随着游客的归去辐射和影响到其他地区和国家。要把辽宁富有文化特征的生态景观展示给世人,把浓缩的具有北方特色的自然文化、祭祀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习俗等各种文化传递出去,文化景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7]37。
3. 为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教育素材
文化是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取的生存能力,受不同生活方式影响的人们对文化和景观环境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这种无意识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巨大的作用。区域文化是基于不同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不同。挖掘辽宁区域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文化和文明建设教育的素材,因其具有生动和贴近受教育者生活等特点,对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教育活动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等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为改革的深入提供必要的凝聚力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深化,社会现存的价值观、发展方式以及利益分配等领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复杂的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在建立和健全法律规章制度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找到新的方法来缓解、减弱这些矛盾冲突,消除其所带来的消极和负面影响。文化建设结合政策引导,就会使这些矛盾得到缓冲,避免问题的激化[8]。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形态,映显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相互交流的情态内涵,是凝聚人们精神的重要纽带,它的存在使人们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缓解问题和矛盾,并通过隐形的方式和风细雨地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人们的生活态度[9-10]。
四、结 语
区域文化与景观建设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区域文化丰富了景观内涵,景观建设也反映了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因景观建设而繁荣,景观建设因区域文化而显现优势,区域文化是景观形态建设尤其是生态景观的建设与开发的一个重要因子。
[1] 梁簌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1卷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2] 王一川,杨新华,叶百顺,等.地域文化与宁波经济发展 [J].科技创业月刊,2006(3):10-11.
[3] 李团胜.景观生态学中的文化研究 [J].生态学杂志,1997(2):78-80.
[4] 王为华.文化生态学视域中的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 [J].学术探索,2009(6):169-173.
[5] 张年海.着力夯实民族文化在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J].时代文学,2008(16):108-109.
[6] 蔡文莲.旅游文化传播对原生态文化的影响与思考 [J].科技资讯,2008(12):196.
[7] 陈文殿.全球化与文化个性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敖敏.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域文化作用研究:以科尔沁文化为例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30-45.
[9] 杨小民.全球化时代的地域文化 [J].读书,2010(11):59-64.
[10]李开宇,张艳芳.陕北风沙区景观生态建设中区域文化的影响与响应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4):105-108.
StudyoneffectsofregionalcultureonecologicallandscapeconstructioninLiaoningProvince
WANG Lei, QIAO Zhi-c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wisdom of subsistence and experience of life acquired by the local people, especially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an change the way that people view nature and help to build up new resonance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s the tangible combina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and na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an incarnation refle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iversified local cultures in Liaoning Province, seek internal relation of local cultures with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play the function of local culture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ing evidence for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to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pay attention on the functioning of regional culture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ill benefit the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Liaoning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
regional culture; loc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landscape ecology
2013-11-2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BWJ011,L13BWJ015);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026)。
基金项目:王 磊(1962-),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建设与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4-03-12 19∶47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40312.1947.012.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4.02.03
G 124
A
1674-0823(2014)02-0104-04
(责任编辑:吉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