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致严重剥脱性皮炎一例
2014-04-04邹建俊
徐 辉,邹建俊
0 引言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是半合成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上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泌尿道感染及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且疗效肯定。本院发现1例使用该药后出现全身多处剥脱性皮炎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希望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再发4 d加重2 d”于2012年4月22日来院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来诊时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均正常。查体:全身皮肤粘膜完整,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隆起,双肺闻及细湿啰音。门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计数12.6×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84.5%,血小板(PLT)计数109×109/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76 mg/L,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头孢曲松钠皮试无过敏反应,给予头孢曲松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文:国药准字RDC111208,规格:每瓶1.0 g)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完头孢曲松钠后,再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使用2 d,患者无任何不适。2012年4月24日患者在输注头孢曲松钠后0.5 h左右,出现全身发痒,颜面躯干部及双上肢出现针尖大小红色斑疹,遂及时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针5 mg静脉推注并观察15 min,患者皮疹无消退,但瘙痒好转,遂让其回家。2012年4月25日患者再次来诊,查体发现其口腔粘膜、双眼睑及阴囊皮肤出现大水庖,并伴有片状皮肤剥脱,急转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及外敷治疗。2012年4月29日,患者皮疹消退,皮肤脱皮现象减轻,且水疱有吸收。2012年4月30日,患者皮肤无红疹,口腔粘膜、双眼睑及阴囊等处水疱完全吸收,皮肤干燥结痂,无剥脱。继续治疗至2012年5月3日,患者痊愈。
2 讨论
本例患者因AECB来诊,就诊后仅使用过头孢曲松钠及氨溴索注射液两种药。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当天,患者尚未使用氨溴索注射液。然而氨溴索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少,仅少数患者可出现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胃痛、腹泻等,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1]。故可以认为头孢曲松钠可能是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病因。
头孢曲松钠对皮肤的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较多见,可达60.54%[2],其原因为头孢类抗生素为不完全抗原,它在体内代谢时经化学重组产生抗原决定簇,与体内血清蛋白结合时形成全抗原后,可使机体产生多种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休克等。可引起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又可引起变态反应。本例患者在用药后第3天出现过敏反应并逐渐加重,属于严重类型的迟缓性变态反应。病因是否与药物所含杂质有关还需做进一步的检测。笔者认为,在使用头孢曲松钠时,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更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对青霉素过敏者及过敏体质者慎用;用药前要常规做皮试,提高警惕性,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粘膜的改变及用药后的其他反应,防止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另外,由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患者的免疫机能不健全,比较容易发生免疫紊乱,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意。
参考文献:
[1] 于晋建,于雯,李成建,等.氨溴索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905.
[2] 袁军,董永华,张洪波.头孢曲松不良反应文献研究[J].实用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0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