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4-04-04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高校学生俱乐部

张 钦

1 学校体育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1]。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大学生的社团组织,是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民间群众组织,以自愿进退为原则,以高校体育场馆和文化广场为背景,以某一个体育运动项目为基础,利用课余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运动训练、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等融为一体的大学生体育社团。

3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工作规定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高校学生俱乐部作为大学生的社团组织,从本质属性和活动特点来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具有延伸体育课堂教学、补充课外体育活动、规范校内体育竞赛、培养学生体育骨干、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等五项作用。

3.1 延伸体育课堂教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自1999年全国高等教育实施扩招,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师资和运动场馆建设跟不上扩大招生的步伐,形成运动场馆少、师资不足等现象,导致部分高校压缩体育课学时,由原来的在校大学生两年体育课压缩为一年半,甚至压缩为一年,体育课堂教学严重不足。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单项体育活动,不同的单项体育俱乐部都无形的延伸了该专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使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为完成两年体育课堂教学和教学任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起到了延伸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2]。

3.2 补充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行“2+1”教学模式,用两年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任务,且确保理论够用,用一年的时间开展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在校大学生的课程较多,有的高校每天安排8-10节课,课外活动时间严重被挤占,加上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等原因,每天7、8节课都安排了体育课,学校的运动场馆都被占用,即使有部分学生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很难找到运动场地。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大多利用周末和课外时间,在相对固定的运动场馆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对参加人数没有具体的要求。一周内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只要能够保证一周参加2-3次活动,就不会在活动内容上跟不上,实现俱乐部成员在活动内容上的可持续性,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补充,起到了补充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3.3 规范校内体育竞赛

在社团活动月(周),每个社团都会组织开展校团委规定的活动以外的素质拓展活动,篮球、羽毛球、健美操、街舞等体育竞赛是很多社团开展素质拓展的主要内容。学生社团组织的体育竞赛在活动宣传、竞赛规程、组织编排、裁判培训等方面都不太规范,不能保证体育竞赛的公平性,容易出现竞赛安全和群体突发事件,组织竞赛的层次与校园文化也有很大差距。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阶段性的指导、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他们的裁判水平、临场执裁能力、竞赛的组织编排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单项体育俱乐部都有计划的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相应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或协助其他学生社团开展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够有效减少体育竞赛的不公平、裁判执法的不严格、发生群殴事件等现象的发生,起到了规范校内体育竞赛的作用。

3.4 培养学生体育骨干

大学生体育竞赛是以点带面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有调查表明,一般的地方院校一年要组织全校体育竞赛8-10项,参加全国、全省和各级体协的体育竞赛6-8项,学生体育骨干是参加各项体育竞赛的核心力量。

学生单项体育俱乐部的学生都是这个项目的忠实爱好者,大部分学生对该项目有较好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背景,这些学生经过系统指导、规范练习,技战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这个体育项目的校级骨干。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校级体育骨干能够带动院(系)级体育骨干,院(系)级体育骨干能够带动班级体育骨干,班级体育骨干能够带动本班其他同学,一级带一级。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和各级体协的单项体育竞赛,组成人员也都是单项体育俱乐部的骨干分子[3]。

3.5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个别高校采用体育俱乐部教学代替传统体育教学,有些高校一、二年级采用传统体育教学,三、四年级采用体育俱乐部教学等。但是这些采用俱乐部教学的高校各类体育俱乐部的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课程标准。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国际接轨,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还是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受到高校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和普遍欢迎。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实现“三自主”体育教学的飞跃,这个飞跃需要稳步推进,需要从意识形态和体育教学规律上让体育教师和大学生适应。高校体育教育部门要有效地促进各项体育俱乐部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加数量、扩大规模,以满足广大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极大热情与需求,从而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4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设置不全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开设不多,项目较少,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上。一些热门项目,比如羽毛球、体育舞蹈等学生选择过于集中,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学生人数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这些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项目去参加其他不太喜欢或者基础不是很好的体育项目。有些时尚运动项目特别受学生喜爱,但因场地特殊性和教师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成立体育俱乐部,学生只能无奈的选择现有的体育项目中,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体育社团的自愿性原则。

4.2 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实行开放互动式活动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个体育俱乐部的人数、辅导时间和场地都不同于体育课堂教学,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技术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大多都毕业于传统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对时尚运动项目接触较少,还不能够完全胜任。随着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以往的传统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时尚体育项目,比如攀岩、定向越野、高尔夫等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欢,但这些时尚运动项目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只能让非专项教师兼任俱乐部指导教师,阻碍了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科学发展。

4.3 体育场地不够

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学生人数(含研究生)在10 000-20 000人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标准:基本配备类为室外场地设施每人平均面积(生均4.7m2);室内场地设施每人平均面积(生均0.3m2)。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新校区建设,很多高校的体育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室内场馆和室外塑胶灯光球场也增加了不少,但这些与学生人数的剧增不成比例。部分高校1999年前的在校人数在400人左右,2013年达到12 000人左右。高校的体育设施和场馆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时尚体育和休闲体育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4.4 管理体系不力

学生体育俱乐部在高校作为学生的民间群众组织,是学生健身和竞技的主要组织形式,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比较松散,组织形式相对单一,学校层面缺乏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机制和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学生体育俱乐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性”原则,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目前部分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学生自主参与体育俱乐部的要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体育教师指导体育俱乐部的待遇、课时等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学生自由流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4]。

5 结语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要想更好的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五项职能,不仅需要体育教学部门的辛勤工作,还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体育俱乐部的良好运行氛围。高校体育教师大多都是传统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对时尚运动项目接触较少,还不能够完全胜任,使得学校开设的项目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学校层面要尽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和体育场馆严重缺乏对学生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确保学生体育俱乐部发挥五项职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柳善文.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意义、地位与存在问题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任 刚.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曹 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4]王 震.长春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高校学生俱乐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