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救治双硫仑样反应32例临床分析
2014-04-04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400060刘畅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400060)刘畅
双硫仑样反应是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之一,常发生于在头孢菌素或硝基咪唑类抗菌药治疗期间饮酒或接触含酒精制品的患者,该症病情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进展快,若急救不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67岁,平均(42.5±2.3)岁。所有患者均无药物、酒精、食物过敏史。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所有药品、临床症状及体征、饮酒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时间、治疗及预后。
2 结果
2.1 用药情况 3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为:头孢哌酮钠9例,头孢唑啉钠7例,头孢曲松钠5例,头孢甲肟4例,甲硝唑4例,替硝唑3例。
2.2 临床症状及体征 颜面及体表皮肤潮红25例(78.1%),心悸22例(68.8%),恶心呕吐10例(31.3%),胸闷12例(37.5%),头晕头痛15例(46.9%),烦躁17例(53.1%),呼吸困难6例(18.8%),抽搐及大小便失禁3例(9.4%),血压下降9例(28.1%),各类早搏8例(25.0%),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ST-T改变9例(28.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6例(18.8%)。
2.3 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时间 20例于用药当天饮酒后30min~2h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9例于末次用药1d后饮酒1~6h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3例因发热于用药后24h内行酒精擦浴物理降温,30min~4h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2.4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均停用头孢菌素或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并禁止接触含乙醇制品。对意识清醒者立即给予清水催吐、洗胃治疗,并常规给予吸氧治疗和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维生素C3.0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输液;对血压正常者静脉推注呋塞米20mg,以促进乙醇代谢和毒物的排泄;对抽搐者,给予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对恶心呕吐者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对嗜睡者给予纳洛酮0.4mg静脉推注;对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对低血压者经补液后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给予多巴胺微量泵入;对心电图ST-T改变者紧急检查心肌标记物,并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对不稳定心绞痛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硝酸甘油微量泵入。 所有患者经综合急诊救治后,于30min~180min内使双硫仑样反应得以缓解,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双硫仑样反应是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多为用药后当天饮酒所致。该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以头孢菌素为代表的抗菌素中所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与乙醇联合后,产生抑制乙醇脱氢酶活性,使乙醛代谢受阻,导致血液中乙醛浓度增加,引起血管扩张。双硫仑样反应常会对中枢神经及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因而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惊厥,甚至死亡[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占78.1%,多为服药后当天饮酒后30min~2h内发生,占62.5%,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以皮肤潮红、心悸、烦躁、头晕头痛居多。
目前,临床尚无双硫仑样反应的规范性治疗方案。临床需根据病情,立即对有意识者给予催吐或洗胃处理,以减少酒精经消化道吸收,并及时吸氧、补液、适当利尿,以促进乙醇代谢,同时,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改变,预防病情进展而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等危症[2],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综合急诊救治后,均于30min~180min内使不良反应症状得以缓解,无死亡病例。这表明,经积极治疗可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且临床预后大多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