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0年代现代诗重释

2014-04-04张桃洲

关键词:雨巷现代诗歌现代诗

近年来,在诗歌研究领域,有一个得到相当广泛认可的观点:中国当代诗歌的成就胜于中国现代诗歌。与之相关的一种看法是:应该把研究重心转向当代诗歌,因为现代诗歌已经没有太多研究价值。这两种观点是有必要进行商榷的,对前一种观点自会有基于学理和例证的辩驳,对后一种观点需要反问的是:现代诗歌果真没有研究价值么?实际上,重要的不是断言研究价值的有无,而在于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本栏目所辑的三篇论文,是对1930年代中国现代诗的重新释读。其中,段从学的论文在质疑古典诗词对《雨巷》之影响的基础上,从分析戴氏与新感觉派小说的相同之处入手,将《雨巷》确定为现代都市诗歌,进而深入探讨了它与波德莱尔的艺术关联,对“古典性”与“现代性”如何“融合”的诗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张洁宇的论文通过讨论《汉园集》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的聚散,着重分析了他们在诗学观念、写作实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并考察了他们在诗歌道路上从相遇到同行又到各自探索新方向的过程,借此看取1930年代新诗动态发展的一个侧面;罗小凤的论文详细缕理了诗人林庚之新格律诗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出特点,探讨了林庚进行新格律实验的得与失,由此彰显其诗学努力对中国传统的“再发现”。这三篇论文既有文献的重新整理,又有现代诗歌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所提出的问题值得认真对待并从中获得启示。

(特约主持人:张桃洲)

猜你喜欢

雨巷现代诗歌现代诗
戴望舒《雨巷》(节选)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