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采棉为龙头推进棉花机械化生产
2014-04-04赵孟林刘玉京
赵孟林 刘玉京
以机采棉为龙头推进棉花机械化生产
赵孟林 刘玉京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滨州市历来是全省的棉花主产区,棉花也是全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低,仅土地耕整、播种、植保、拔棉柴等环节有部分机械作业。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大了棉花生产成本,严重影响农民种棉积极性。而且随着国家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开发工作的迅速开展,为滨州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机。
一、棉花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1.机采棉技术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棉区都是空白,只有新疆部分地区开始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开发了机锭采棉机、棉桃收获机等多种棉花收获机械,并开始投入生产使用。
采棉机有分次采摘和一次统收两种类别,特别是刮板毛刷式和梳齿式统收采棉机,含杂率更高,使后续的清理杂质复杂化,也降低了棉花品质和效益。同时由于棉田的排、灌沟渠较多,道路狭窄,运行不便,机型偏大,而且购机价格相当高,农机户根本买不起,一行、两行的采棉机又不实用。因此,应该立足当地实际,研发分次式的四行采棉机,可与两膜四行的春棉播种机及四行夏棉播种机完全配套,达到农机农艺相融合,机具价格也能大幅度降低。
2.滨州市目前初步实现了机械播种施肥、铺膜覆盖,现有的两行小型棉播机技术水平不高,只是从单个的农艺环节考虑,而较大型的六行膜上打孔穴播机对土地整平要求很高,缺少将收获、植保与种植配套的系统化研究。适宜机采棉行数与行距的4行并同时实现膜上打孔精量穴播机和智能化监测,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难题。滨州市农机所已经完成春播棉的膜上打孔穴播机的改进试验,同时为适应夏播棉的需要,研制出麦茬地块一次完成旋耕整地、精量穴播夏棉的新机具,棉籽双粒率达到85%以上,株距行距符合机采棉要求,棉花长势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3.植保方面,目前滨州主要采用的是手动背负式低压喷雾器和小型机动弥雾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棉花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但是其效率较低,雾滴雾化程度不够,不便于实现变量喷洒,很难满足大面积的棉花植保作业要求。在沾化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上,喷幅达28米的大型喷雾机首次应用于棉花生产的管理环节,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4.化控技术虽然目前滨州也有使用,但是主要是在棉花的苗期枝形控制、后期的催熟环节,所以还需要将当前的化控技术与喷洒时间、喷洒量、药剂类型以及机械化作业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既能保证棉花产量、又便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和保证能够统一收获的新型化控技术。
5.棉花秸秆是重要的生物发电原料。滨州目前主要是采用分段收获的方式,即先将棉秆拔起后放置于田间,再由人工收集或捡拾,再运到秸秆加工点切碎或送电厂,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联合收获虽然也有使用,但一次性完成棉秆的拔取、收集、粉碎甚至打捆的机型还没有。如能采用先拔棉秆、再捡拾切碎打捆的分段作业方式或者研制能拔、切、捆联合作业的收获机,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极大地节省运输成本。
综上所述,棉花农机农艺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正是在研究棉花的播种、植保、化控、棉花采收和棉秆收获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开展的研究和示范,要立足现有技术,采用集成、引进、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实用性和技术的前瞻性。
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一)经济效益
1.棉花播种:
目前棉花播种采用的是先播种后覆膜的栽培措施,所以后续需手工作业完成放苗、间苗、补苗等工作。而采用先铺膜后打孔精量穴播的智能化播种机,不仅省去了上述作业环节,而且由于智能化监控和显示技术可以实时掌握播种作业质量,有效防止因为堵塞而出现的无效播种问题。按每亩节约劳动力0.3个,节约种子30%,提高化肥利用率20~30%,则全市200万亩的棉花种植面积可以节约成本9600万元。
2.棉花植保与化控:
棉花植保和化控不仅是保证机械化收获的关键,而且是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棉花植保和化控主要采用手动式喷雾机,作业效率为0.5亩/小时,其费用为25元/亩;而采用新的大型植保化控装备,作业费用为8~10元/亩,全市棉田可节省生产成本39000万元。
3.棉花收获:
目前棉花采收是棉花生产过程耗费劳动力最多的环节,成为制约棉花生产机械化的最大障碍。该阶段按照现行作业方式,人工捡拾棉花成本为1元/斤,黄河三角洲每亩大约产籽棉450斤左右,则棉农需要支出450元/亩;而用采棉机作业价格为260元/亩,可节省费用38000万元。
4.棉秆收获:
人工作业每人每天可以拔棉秆1亩,费用为100元/亩;而采用棉秆收获机一次即可完成拔杆、切断、打捆作业,按亩收费30元计算,全市可节省费用140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全面提升棉花收获机械化水平,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
2.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3.可以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4.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棉花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5.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的步伐;
6.缩小与发达植棉国的技术差距,是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提高棉花生产经济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环境效益
1.提高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继而减少对大气环境、土壤、地下水、棉花产品的污染,减少棉纺产品的农药残留;
2.残膜回收装置的研制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3.棉杆用作生物质电厂燃料,几十万吨的秸秆替代煤炭可大大减少CO2排放量;
4.采用种植棉花实现盐碱地的压碱改良,有利于改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进程和质量。
三、措施与对策
1.加大地方财政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购机积极性。滨州现已实现了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棉花生产机械化已成难点,因此应把购置棉花机械补贴扶持作为重点,特别是对大型采棉机,改良盐碱地的大型农田工程机械,更要增加补贴比例,让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2.加大科技投入,扶持农业、农机科研部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研发。要实现棉花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推广适合机采棉的棉花新品种,把“渤海粮仓”项目中的盐碱地改良先进技术措施扩大应用到棉花生产中来。
3.扶持地方机械生产企业围绕棉花生产所需要的机具,精益求精,确保质量。全市的植棉面积200多万亩,各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果全靠进口或从外地购买,不仅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加大了棉花的生产成本,本地的企业也得不到发展壮大。
4.推进棉花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台机械设备的作用。农机部门应抓好对农民和农机手的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操作、调整、维护、保养水平。要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把各个农机户组织起来,担负起各个生产环节的农机服务,实行统一种植、管理、收获,既可以减少机械的投入量,又可以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棉花生产过程机械化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