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稳妥推进确权登记工作
2014-04-04泸县农业局
□泸县农业局
泸县是2013年全国确权登记试点县之一,于2012年9月11日起在福集镇开始进行试点工作,2013年1月在全县展开整县制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四川省农业厅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泸县确权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1 泸县确权登记工作的基本情况
泸县位于四川东南部,幅员面积达1 525 km2,耕地面积4.44万hm2。泸县是农业大县,辖19个镇,251个农业行政村,2 395个村民小组,6 43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共31.21万户,108.69万人,其中农村户数27.47万户,农业人口为98.22万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确权登记涉及到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将历史遗留的错综复杂问题通过确权登记工作予以解决,建立起权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就要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1)福集镇开展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情况。截至2013年7月底,全镇28个村589个农业合社都已上交农户指界图纸,基本完成指界工作,14个村的图纸及台账核对工作基本完成,交由航拍公司进行矢量化和公示确认,4个村已完成公示确认,等待打印经营权证书。
(2)全县开展确权登记工作情况。各镇成立确权登记工作领导工作组,并组建确权登记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确权登记工作。经过各县、镇、村干部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入户调查,基本完成户主或委托人的确定。经公开招标,于2013年4月确定了技术单位,5月中旬前完成航空拍摄和像控测绘,现正加紧制作DEM和DOM,形成工作底图。
2 把握政策,推进确权登记工作
泸县在开展确权登记工作中走过弯路,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了一些纠纷,在四川省农业厅的指导下,泸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确权登记的相关政策,坚持依法开展确权登记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做好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泸县确权登记工作。
(1)依法依规开展确权登记。泸县在福集镇试点时,由于初次涉及确权登记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为此,县委、县政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到外地学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把外地的方法照抄照搬到泸县。实践证明,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不结合本地实际、纯粹照搬别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还会产生一些难以解决的新问题。如打乱重分、调整土地等形式来进行确权登记,表面上看是对现有人口的平均化,保护了现有农村人口的利益,而实际是侵害了二轮承包土地农民的权益,与中央要求稳定现有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政策是相抵触的。因此,确权登记必须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和政策,严格依法办事,明确登记范围,建立健全登记薄。
(2)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要做好确权登记工作这个民生工程,必须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确权登记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国土、农工办、法制办、档案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确权登记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确权登记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问题处置等相关工作;二是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5 000万元的资金用于确权登记工作;三是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100多人,从乡镇机关抽调80多人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确权登记工作。这就为做好泸县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
(3)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是在一轮承包基础之上,通过二轮延包和后续完善形成的,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得到了法律的确认,是农村最基础的生产关系。泸县试点证明,只有坚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确权登记才能平稳地得到群众的认可,在确权过程中如果要大面积的调整承包地,就会出现更多的矛盾纠纷,出现不稳定因素,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
(4)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泸县试点证明,离开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群众共同认定的确权方案,确权登记工作就会无法开展。因此,必须尊重民意,特别是在航空拍摄、相控测绘的面积与二轮承包的产量面积存在一定的差距,公益事业、国家、企业征占地之后面积存在差异等问题上,都需要农民群众的认可、确认,才能作为确权登记的依据。
(5)因地制宜确定工作方案。试点证明,必须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开展确权登记工作,如果采取“一镇一策”或“一村一策”的一刀切模式或凭主观意志瞎指挥,就会脱离实际,就会遭到群众反对。因此,必须根据每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社一策”的办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不完善的加以完善的办法来完成登记工作。
确权登记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紧紧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针,牢牢依靠现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稳妥推进确权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