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居住小区宅间空间的景观设计
2014-04-04宋文静
曲 薇, 宋文静
(1. 沈阳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2. 沈阳市土地整理中心 规划处, 辽宁 沈阳 110003)
宅间空间是与居民日常居住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户外空间. 在居住小区中,住宅建筑之间需按日照间距或是防火规范规定而保持相应的距离, 由此产生出了宅间空间,其设计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 也直接影响到居住小区的整体面貌. 从室外空间环境的角度来说, 宅间空间实质上主要服务于相邻的构成宅间空间的两栋或是更多的住宅建筑中的住户的, 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它包括靠近建筑而设的宅间小路, 是人们入户所必经的空间. 同时, 宅间是各住户自家中向外观望时最直接的观察空间, 这就决定了其应该具有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而且这种视线主要来源于空间上方, 因此设计中要考虑俯视的效果. 另外, 由于宅间空间的特殊位置, 决定了其空间环境应相对安静, 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小坐及部分低龄儿童游戏场所外, 要避免吸引较多人们在其中进行剧烈或是能够发出大量噪声的活动[1].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宅间空间划分为道路空间与绿化空间两个空间类型.其中道路空间部分包括宅间小路部分、宅间小路与其服务建筑之间的绿化带部分;而绿化空间则是指由宅间小路与其他相邻的建筑之间(或两条宅间小路之间)相对较大的空间,包括大量的绿化与局部供人们小坐或低龄儿童游戏的场地.
1 道路空间
1.1 宅间小路设计
宅间小路的设计首先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出其宽度、平面形式,然后利用地面材质与绿化区域的对比效果强调出路的边界.这种是最常用的方式,能够简单明了地限定人行区域与绿化区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沿路的边缘种植乔木、灌木或是花卉类植物去加强这种限定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植物种植种类和密度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在沈阳居住小区中,根据日照间距而形成的住宅建筑之间的间距与住宅建筑高度所围合而出的空间相对面积较小.在利用植物限定宅间小路时,应考虑到整体空间尺度给人的感受,不宜将道路完全隔离开,而使原本较小的空间又被划分为更小且独立的两个空间.故在种植植物时,要把握种植密度,使宅间小路的空间能够相对通透,可采用分枝点较高的乔木以及低于人视平线高度的低矮灌木、花卉等,而不宜密集种植能够阻挡人视线、使空间相对隔绝的植物.
其次要考虑植物对住户居室的影响. 沈阳地处寒冷地区, 人们对日照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采用乔木或高大灌木时, 要考虑种植的位置、与建筑的间距等, 以避免树冠对临近住宅建筑的遮挡问题.
1.2 绿化带设计
道路空间的第二个研究内容是道路与其服务建筑中的绿化带.为了营造出良好的绿化效果,同时避免过于贴近建筑的道路对低层住户生活的干扰,沈阳居住小区中的常规做法是将宅间小路略远离住宅建筑设置,而在两者之间的地面上种植大量植物.除生态目的外,此绿化区域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在行进中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此时,营造视觉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①从植物或植物组群的种植形式方面考虑,结合道路形状,使植物在沿着人们行进的方向上,即纵向上呈现出韵律性的变化,给人以美的感受;②综合利用不同植物或植物组群的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的对比与协调,创造出和谐的美感;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他设计元素结合绿化在横向上增加绿化景观的层次性,如绿化结合地形、石材或是直接利用不同高度的几组绿化组合布置的方式,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另外,此处绿化带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需要进行重点考虑,就是通过植物强调出住宅建筑的入口位置.对住区环境而言,想要加强住区环境空间的归属感和可识别性,控制住区空间环境的出入口是建立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方面[2].这种强调可以通过利用植物设置的几种方式进行:①利用植物呼应住宅建筑入口处的形式,限定出入口处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中的过渡性空间,使空间层次丰富,这是通过空间感强调入口的方法;②可以利用植物的变化,如在入口处采用不同的植物材料或是同一植物材料的不同组合方式,通过醒目的色彩、形式、质感等因素的变化强调出入口位置.
2 绿化空间
对于绿化空间而言,其设计要点应侧重于两方面:一是考虑到对应住宅建筑中住户提供小范围、相对较为安静的活动场所,需要在其中设置小面积的活动区;二是应该为住宅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2.1 活动空间设计
虽说这部分主要是为活动进行设计,但活动区的设计应主要结合“坐”来考虑:等人时候的坐、带幼儿玩耍时监护人的坐、老人在户外活动时的坐……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出不同的位置、围合情况、尺度等.举例来说,设置老人坐的空间需要考虑良好的微环境----夏季有足够的庇荫场所,而冬季老人则能够沐浴在阳光下,避免有猛烈的西北风直接吹过,还应该有便捷的可达性----尽量保证住宅楼入口至此区域的路线相对直接且利于老人与儿童安全到达等.
2.2 视觉景观效果设计
这种良好的视觉效果主要考虑三方面的视线来源:住宅楼中的视线、活动区中的视线、居住区道路方向的视线.
绿化空间包括植物绿化区与活动场所两部分,其中以绿化区为主.由于绿化空间是邻近住户所能观察到的最主要空间,因此设计时应主要侧重于其观赏性,而且这种观赏的视线多来自于空间上方,故应主要考虑整个空间的平面效果.
(1) 整体空间的限定与视觉效果设计. 沈阳居住小区中的绿化空间往往已由宅间小路与住宅建筑或是两条宅间小路对其形式进行了初步的限定,其平面形状大多成长方形,故具有平面形状单一且尺度较小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从整体空间效果出发,使这部分空间能够显得相对开敞.笔者认为,主要可采用封闭度较低的方式将其空间领域有所限定,而在领域内部可综合利用各种景观要素如铺装、景墙、水体等,以不同的手法限定出进一步的小空间满足人们进行闲坐等活动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且这些小空间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也要与周围空间有较强的渗透性,保证整体空间的尺度.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少量设置能够庇荫的亭或种植乔木,但要尽可能地控制其面积与数量,可以更多地利用灌木、草坪、石以及微地形等.这种方式可以令空间层次富有变化而又相对开敞,更重要的是不会让大量遮挡物遮挡住来自上方的视线,能够保证在住宅建筑中的观赏效果[3].
另外,还需综合考虑空间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考虑:①考虑要素在地平面上的形状搭配与组合,使之相互协调,形成美观的图案,具有形式美;②要考虑色彩因素,将各要素的色彩按照色彩协调与对比的原理进行搭配,可以给人以明显的视觉效果;③质感搭配,此时需要将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考虑进去,从较大尺度范围内的质感出发,如植物种植的间距、轮廓等,而无须计较人们活动区域以外的单体植物的叶片形状等近距离质感问题[4].
(2) 小空间的限定. 在绿化空间中限定小的活动空间时,应结合人们在其中活动时的心理加以设计.举例来说,活动于宅间空间的儿童多属于低龄儿童,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在其单独活动时,家长会有从窗口监看其活动的需要,因此在限定这种空间时,首先要对植物材料的种类有所选择,避免儿童受到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如避免在儿童能够直接接触到的地方种植带刺的植物.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这种监管视线能够直接到达儿童活动区,因此可采用竖向限定面通透性高的围合方式、顶部覆盖面面积较小(达到一定遮阳效果即可)的限定方式以及利用地面材料、色彩的变化而对空间进行限定.对于小坐空间来说,其使用者大多为老人或是因某种原因等待其他人的住户或来访者,因此,这种空间不同于其他处闲坐空间较为封闭、安静的设计原则,而是要保证此空间与入口或宅间小路间视线的通畅性,故限定方式需要根据其具体位置加以调整、设计[5].
3 结 语
实际上,居住小区中包含有很多这种形式相近的宅间空间.从整体角度来看,各个宅间应在符合小区整体风格、主题的基础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统一中求变化,避免相互雷同,使自身具有可识别性.这种变化可通过各种景观要素限定出的空间形式以及营造空间环境的各要素(如色彩、质感等)的变化来获得.
参考文献:
[1]田琪. 注重环境心理的高层住宅环境设计[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01,34(3):356-359.
(Tian Qi. High-rise Apartment Setting Design Stressed on Environment Psychology[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34(3):356-359.)
[2]尹素娟,石平,何建宏,等. 行为心理与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设计[J]. 沈阳大学学报, 2005,17(2):52-54.
(Yin Sujuan,Shi Ping,He Jianhong,et al. Behavior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 in Green Space of Residential District[J].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2005,17(2):52-54. )
[3]冯君,符宗荣. 景观设计过程中的视觉感知[J]. 重庆建筑, 2007,50(12):47-49.
(Feng Jun,Fu Zongrong. Visual Perception during Landscape Design[J]. Chongqing Architecture, 2007,50(12):47-49.)
[4]朱钧珍.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87-91.
(Zhu Junzhen. The Landscape Art of Chinese Garden Plant[M]. 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3:87-91.)
[5]刘滨谊,张亭. 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J]. 中国园林, 2011,26(11):31-35.
(Liu Binyi,Zhang Ting.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Organization Based on Visual Sense[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1,26(1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