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机质量检测问题分析及质控方法探讨

2014-04-04李建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4年2期
关键词:分析检测

李建

[摘 要] 目的:对我省CT机进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对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方法。方法:按照国家规定标准GB/T17589-1998《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方法评价。结果:在抽查的160台CT机中,全部9项指标合格的有146台,合格率达到91.25%,有14台CT机存在不合格项。放射科门和控制室门的泄漏超标率分别为23.75%和15.00%,主要是由于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电离辐射标记和机房面积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6.25%和81.25%。结论:抽查的CT机性能状况基本达标,但部分医院仍有待采取改进机房设施、完善检测质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机房和操作人员等措施,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关键词] 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70-03

CT机全称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影像装置,X射线CT的广泛应用存在着给受检者和操作者带来较高剂量辐射的隐患[1]。目前我省县级以上医院配备了多层螺旋CT机,但各级医院所配置CT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为了提高CT机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度,保护患者及操作者健康,应定期对CT机进行应用质量检测。本文抽查了全省各级医院在用CT机,分析汇总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CT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为山东省内各级医院医用CT机160台,占我省CT机总数的51.3%,均为一手新机。按照医院级别分配,省级医院78台(48.75%),市级医院48台(30.00%),县级医院29台(18.13%),乡镇医院4台(2.50%)。

1.2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规定标准GB/T17589-1998《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评价方法[2-3]。

1.3 检测内容

针对CT机的性能检测项目包括: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水的CT值、噪声、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和床位移精度。同时针对CT机房的屏蔽防护、机房防护设施进行检测调查,并对X射线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进行分析。

1.4 测量仪器

剂量指数检测设备使用SOL IDOSE 400 型(瑞典 RTI Electronics)及配套的WDCT电离室,剂量模体为76-414型头部剂量模体(美国Victoreen公司)。性能检测设备采用CATPHAN500 CT性能检测模体(德国IBA公司)。另配有水平仪、温度计、气压表、钢尺等。

1.5 检测条件

检测条件为管电流140mA,管电压120kV,扫描时间2s,检测项目除层厚偏差之外均采用10mm层厚且剂量值小于50mGy。

2 检测结果

2.1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x±S)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合格台数 合格率(%)

定位光精度(mm) 1.74±0.98 150 93.75

头部剂量指数(mGy) 42.29±4.31 160 100

水的CT值(HU) 0.63±1.88 160 100

噪声(%) 3.14±0.85 158 98.75

CT值均匀性(HU) 2.76±2.69 156 97.5

层厚偏差(%) -3.77±3.71 154 96.25

空间分辨率(Lp/cm) 6.63±0.58 160 100

低对比度分辨率(mm) 2.66±0.57 160 100

床位移精度(mm) 0.72±0.54 160 100

全部9项指标 — 146 91.25

由表1可见,大部分CT机运行状态合格,定位光精度指标不合格率较高,说明这个指标容易被忽略。有研究认为头部剂量指数在20-50mGy范围为宜,本次检查所有CT机剂量指数均小于50mGy,说明在CT机使用过程中,已经有了注意剂量合理的意识,同时说明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使得低剂量扫描得以发展[4]。但头部剂量值相对仍较大,降低管电压可以使受检者剂量降低,在临床应用中,在确保影像质量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的受检者调整管电压,其中瘦小受检者和儿童应使用较低管电压扫描,而肥胖受检者应使用较高管电压扫描。但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统一管电压(120kV)扫描,导致瘦小受检者和儿童受到较大的照射剂量。

2.2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

检查项目 n 剂量范围(?Gy.h-1) 超标数 超标率(%)

机房外窗 160 0.14-5.98 8 5.00

机房外墙 160 0.14-0.52 0 0.00

放射人员操作位 160 0.14-30.18 2 1.25

铅玻璃观察窗 160 0.14-31.96 12 7.50

放射科门 160 0.14-64.02 38 23.75

控制室门 160 0.14-47.76 24 15.00

注: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的放射本底空气吸收正常剂量为:0.13?Gy.h-1,以上数据未扣除本底数。

2.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n 符合标准数 合格率(%)

机房面积 160 130 81.25

机房位置 160 146 91.25

机房内通风 160 132 82.50

机房内布局 160 156 97.50

有用线束朝向 160 136 85.00

电离辐射标记 160 122 76.25

工作状况指示灯 160 144 90.00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3.1.1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见表4。

表4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n=160)

泄露原因 控制室

防护门 铅玻璃

观察窗 放射科

防护门 外窗

铅当量不足 4 12 26 0

无屏蔽防护 0 0 2 1

结合处密封不严 8 10 24 0

检测总数 160 160 160 160

3.1.2 不合格项目分析 在本次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定位光精度、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和噪声,其中前3项可以通过调校加以校正。层厚的精度会影响空间分辨力和剂量,造成 CT 值的不准确。均匀性和噪声的测量值受到剂量和层厚影响,因此我们规定使用最大标称层厚的标准头部扫描条件[5]。所有不合格项目的CT机均在县级或县以下医院使用,说明其管理存在缺失情况,未能做到定期维护和校正。

在X线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方面,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有控制室门、放射科门和铅玻璃观察窗剂量超标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导致。而在机房防护设施方面,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机房面积过小、机房内通风情况不佳和电离辐射标志不完善的情况,与其对于房屋设施缺乏重视有较大关系。

3.2 提高质控水平方法

3.2.1 基层医院需培训提高医技人员素质 目前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对于基层医院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硬件设施质量提高的同时,基层医技人员的素质并未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在医用诊断设备的维护方面,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做到定期检修与维护,导致医疗设备性能指标不稳定,影响受检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三级医院,多数均有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修校准和相应的医学工程师,此类人员除了具备上岗资质之外,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对CT机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及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

3.2.2 基层医院需改进机房设施 目前基层医院为了增加收入,满足患者需求,非常重视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在机房面积、通风情况以及防护门窗改进方面缺乏重视,认为能用就行。但事实上,由于医用X线是一种人工辐射源,应用范围广、受照射人数多,若机房基本设施及防护设施不完善,长久势必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造成不良影响[7]。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基层医院X射线防护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投入相关资金予以支持。

3.2.3 CT机检测制度应进予以完善 由于随着曝光次数增加和使用年限延长,CT机的性能指标会产生下降[8]。我省对于CT机的检查采取每年抽查的方法,今后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检测次数。针对CT机的影像质量检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提出应对CT设备进行定期稳定性和状态检测,尤其针对均匀性、噪声、水的CT值等易改变指标应每月校正1次,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2.4 CT机应用质量应严格管理 CT机作为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使用、配置。对上岗人员实施包括《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的“三证”管理,上述管理方法在提高放射诊疗水平、保证CT机设备使用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

3.2.5 针对未来医用CT机检测方法探讨 针对医用CT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CT状态检测,平时应每周进行水的CT值检测、校正。同时应注重定期测试CT机的运行状态指标如噪声、对比度分辨率等。由于CT会对患者造成一定量的辐射,因此应定期检查剂量指数保证其维持在20-50mGy的范围之内[10]。

对于CT操作医技人员,有必要定期组织其参加CT质量控制的知识培训,包括CT机原理、日常简易维修、检测方法、规范操作等,并组织考核工作,以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格日勒满达呼,王成国,哈日巴拉,等.内蒙古西部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2-195.

[2] 陈玉珅,王川健,李红环,等. 海南省39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4):358-359.

[3] 苏首勋,李伟辉,王芳芳.濮阳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4):432-433.

[4] 陈水江,范荣,郑红. 茂名市CT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3-194.

[5] 田永阁.关于测量螺旋 CT 机剂量性能指标的作用及检测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30.

[6] 格日勒满达呼,张淼,王成国,等. 10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58-59.

[7] 刘先平,周龙成,郭鲁琼. 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现状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4-195.

[8] 肖新广,程晓军. 郑州市某医院2台CT机影像质量动态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453-454.

[9] 程晓军,赵艳芳,王建华,等.河南省2007、2009 年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69-70.

[10] 亓恒涛,秦维昌,刘传亚,等. CT机质量控制检测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78-981.

2.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n 符合标准数 合格率(%)

机房面积 160 130 81.25

机房位置 160 146 91.25

机房内通风 160 132 82.50

机房内布局 160 156 97.50

有用线束朝向 160 136 85.00

电离辐射标记 160 122 76.25

工作状况指示灯 160 144 90.00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3.1.1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见表4。

表4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n=160)

泄露原因 控制室

防护门 铅玻璃

观察窗 放射科

防护门 外窗

铅当量不足 4 12 26 0

无屏蔽防护 0 0 2 1

结合处密封不严 8 10 24 0

检测总数 160 160 160 160

3.1.2 不合格项目分析 在本次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定位光精度、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和噪声,其中前3项可以通过调校加以校正。层厚的精度会影响空间分辨力和剂量,造成 CT 值的不准确。均匀性和噪声的测量值受到剂量和层厚影响,因此我们规定使用最大标称层厚的标准头部扫描条件[5]。所有不合格项目的CT机均在县级或县以下医院使用,说明其管理存在缺失情况,未能做到定期维护和校正。

在X线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方面,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有控制室门、放射科门和铅玻璃观察窗剂量超标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导致。而在机房防护设施方面,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机房面积过小、机房内通风情况不佳和电离辐射标志不完善的情况,与其对于房屋设施缺乏重视有较大关系。

3.2 提高质控水平方法

3.2.1 基层医院需培训提高医技人员素质 目前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对于基层医院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硬件设施质量提高的同时,基层医技人员的素质并未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在医用诊断设备的维护方面,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做到定期检修与维护,导致医疗设备性能指标不稳定,影响受检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三级医院,多数均有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修校准和相应的医学工程师,此类人员除了具备上岗资质之外,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对CT机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及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

3.2.2 基层医院需改进机房设施 目前基层医院为了增加收入,满足患者需求,非常重视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在机房面积、通风情况以及防护门窗改进方面缺乏重视,认为能用就行。但事实上,由于医用X线是一种人工辐射源,应用范围广、受照射人数多,若机房基本设施及防护设施不完善,长久势必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造成不良影响[7]。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基层医院X射线防护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投入相关资金予以支持。

3.2.3 CT机检测制度应进予以完善 由于随着曝光次数增加和使用年限延长,CT机的性能指标会产生下降[8]。我省对于CT机的检查采取每年抽查的方法,今后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检测次数。针对CT机的影像质量检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提出应对CT设备进行定期稳定性和状态检测,尤其针对均匀性、噪声、水的CT值等易改变指标应每月校正1次,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2.4 CT机应用质量应严格管理 CT机作为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使用、配置。对上岗人员实施包括《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的“三证”管理,上述管理方法在提高放射诊疗水平、保证CT机设备使用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

3.2.5 针对未来医用CT机检测方法探讨 针对医用CT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CT状态检测,平时应每周进行水的CT值检测、校正。同时应注重定期测试CT机的运行状态指标如噪声、对比度分辨率等。由于CT会对患者造成一定量的辐射,因此应定期检查剂量指数保证其维持在20-50mGy的范围之内[10]。

对于CT操作医技人员,有必要定期组织其参加CT质量控制的知识培训,包括CT机原理、日常简易维修、检测方法、规范操作等,并组织考核工作,以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格日勒满达呼,王成国,哈日巴拉,等.内蒙古西部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2-195.

[2] 陈玉珅,王川健,李红环,等. 海南省39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4):358-359.

[3] 苏首勋,李伟辉,王芳芳.濮阳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4):432-433.

[4] 陈水江,范荣,郑红. 茂名市CT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3-194.

[5] 田永阁.关于测量螺旋 CT 机剂量性能指标的作用及检测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30.

[6] 格日勒满达呼,张淼,王成国,等. 10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58-59.

[7] 刘先平,周龙成,郭鲁琼. 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现状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4-195.

[8] 肖新广,程晓军. 郑州市某医院2台CT机影像质量动态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453-454.

[9] 程晓军,赵艳芳,王建华,等.河南省2007、2009 年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69-70.

[10] 亓恒涛,秦维昌,刘传亚,等. CT机质量控制检测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78-981.

2.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n 符合标准数 合格率(%)

机房面积 160 130 81.25

机房位置 160 146 91.25

机房内通风 160 132 82.50

机房内布局 160 156 97.50

有用线束朝向 160 136 85.00

电离辐射标记 160 122 76.25

工作状况指示灯 160 144 90.00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3.1.1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见表4。

表4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n=160)

泄露原因 控制室

防护门 铅玻璃

观察窗 放射科

防护门 外窗

铅当量不足 4 12 26 0

无屏蔽防护 0 0 2 1

结合处密封不严 8 10 24 0

检测总数 160 160 160 160

3.1.2 不合格项目分析 在本次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定位光精度、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和噪声,其中前3项可以通过调校加以校正。层厚的精度会影响空间分辨力和剂量,造成 CT 值的不准确。均匀性和噪声的测量值受到剂量和层厚影响,因此我们规定使用最大标称层厚的标准头部扫描条件[5]。所有不合格项目的CT机均在县级或县以下医院使用,说明其管理存在缺失情况,未能做到定期维护和校正。

在X线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方面,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有控制室门、放射科门和铅玻璃观察窗剂量超标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导致。而在机房防护设施方面,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机房面积过小、机房内通风情况不佳和电离辐射标志不完善的情况,与其对于房屋设施缺乏重视有较大关系。

3.2 提高质控水平方法

3.2.1 基层医院需培训提高医技人员素质 目前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对于基层医院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硬件设施质量提高的同时,基层医技人员的素质并未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在医用诊断设备的维护方面,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做到定期检修与维护,导致医疗设备性能指标不稳定,影响受检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三级医院,多数均有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修校准和相应的医学工程师,此类人员除了具备上岗资质之外,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对CT机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及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

3.2.2 基层医院需改进机房设施 目前基层医院为了增加收入,满足患者需求,非常重视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在机房面积、通风情况以及防护门窗改进方面缺乏重视,认为能用就行。但事实上,由于医用X线是一种人工辐射源,应用范围广、受照射人数多,若机房基本设施及防护设施不完善,长久势必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造成不良影响[7]。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基层医院X射线防护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投入相关资金予以支持。

3.2.3 CT机检测制度应进予以完善 由于随着曝光次数增加和使用年限延长,CT机的性能指标会产生下降[8]。我省对于CT机的检查采取每年抽查的方法,今后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检测次数。针对CT机的影像质量检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提出应对CT设备进行定期稳定性和状态检测,尤其针对均匀性、噪声、水的CT值等易改变指标应每月校正1次,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2.4 CT机应用质量应严格管理 CT机作为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使用、配置。对上岗人员实施包括《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的“三证”管理,上述管理方法在提高放射诊疗水平、保证CT机设备使用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

3.2.5 针对未来医用CT机检测方法探讨 针对医用CT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CT状态检测,平时应每周进行水的CT值检测、校正。同时应注重定期测试CT机的运行状态指标如噪声、对比度分辨率等。由于CT会对患者造成一定量的辐射,因此应定期检查剂量指数保证其维持在20-50mGy的范围之内[10]。

对于CT操作医技人员,有必要定期组织其参加CT质量控制的知识培训,包括CT机原理、日常简易维修、检测方法、规范操作等,并组织考核工作,以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格日勒满达呼,王成国,哈日巴拉,等.内蒙古西部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2-195.

[2] 陈玉珅,王川健,李红环,等. 海南省39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4):358-359.

[3] 苏首勋,李伟辉,王芳芳.濮阳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4):432-433.

[4] 陈水江,范荣,郑红. 茂名市CT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3-194.

[5] 田永阁.关于测量螺旋 CT 机剂量性能指标的作用及检测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30.

[6] 格日勒满达呼,张淼,王成国,等. 10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58-59.

[7] 刘先平,周龙成,郭鲁琼. 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现状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4-195.

[8] 肖新广,程晓军. 郑州市某医院2台CT机影像质量动态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453-454.

[9] 程晓军,赵艳芳,王建华,等.河南省2007、2009 年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69-70.

[10] 亓恒涛,秦维昌,刘传亚,等. CT机质量控制检测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78-981.

猜你喜欢

分析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几何图形”检测题
“角”检测题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