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开发
2014-04-04冯帮陈斌颜辉
冯帮 陈斌 颜辉
[摘 要] 在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上开发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光谱仪控制和样品质量检测的功能。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标准白板为检测对象进行了多次光谱检测的重复性试验,在波长1000~1600nm范围内,吸光度最大偏差的最大值为0.0062,标准偏差的最大值为0.0021,系统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精度;对幸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进行了实测试验,使用该光谱检测系统采集光谱,同步利用阿贝折射仪在相应部位测量SSC,经卷积平滑法和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后,采用PLS方法建立定标模型,其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2和0.867,均方根误差RMSECV和RMSEP分别为1.091,1.158。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仪;应用系统;可溶性固形物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12-05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自问世即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低成本、携带方便等优点。并具有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速度快、样品准备简单、从单个光谱可进行多种组分分析、无损检测、没有化学污染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农业和食品领域实时现场检测中[1-2]。
光谱仪应用软件使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实际应用领域结合,软件包括光谱仪控制、测量样品组成(性质)和其他附加功能。光谱仪控制部分负责实现光谱采集、查看和简单的信号处理;后者则负责将采集到的光谱信号与化学计量学模型关联起来,得到样品组成(性质)[3]。
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是美国JDSU公司推出的一款商品化的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其配套软件只包含仪器控制和光谱采集功能,需要进行必要的应用开发才能用于生产实际,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近红外光谱检测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水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的检测。
1 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简介[4]
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采用线性渐变滤光片(LVF,Linear Variable Filter)作为分光器件,使用阵列式InGaAs探测测器,避免了采用光栅等类型的复杂分光系统,实现了光谱仪的小型化。在Φ45×42mm的体积上集光源、滤光片和检测器等于一体,不需要任何移动部件,重量为60g左右。其中光源采用双集成真空乌灯,寿命为1.8万小时,检测器采用128元非制冷铟镓砷(InGaAs)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范围950~1 650 nm,分辨率为12.5 nm,积分时间最小为100 ?s,最大14 ms;仪器的控制和光谱数据的采集由控制终端上的软件触发,其命令和光谱数据经USB数据线在仪器和终端之间传输。控制终端可采用笔记本电脑和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便于现场采样和实时测量(如图1所示)。在采集样品光谱之前,应先测量仪器的暗电流,测量参照信号后再采集样品的光谱,这样可以进行样品光谱的归一化处理,以提高光谱质量与准确度。
2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构架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整体构架如图2所示,采用VC++平台进行开发,主要包括光谱仪控制和样品测量2个模块。前者负责初始化光谱仪、光源控制以及光谱采集之前的参数设置;后者负责待测样品光谱采集、相关质量指标化学计量学模型导入、样品质量指标分析和数据信息管理等内容。
图2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整体构架
3 系统实现
3.1 光谱仪控制[5]
3.1.1 初始化 在上位机控制终端(笔记本电脑)上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将近红外光谱仪通过USB数据线与上位机连接起来。光谱仪器驱动程序安装包中包含了一系列控制仪器的接口函数,如“FT_ListDevices”、“FT_OpenEx”、“FT_Write”和“FT_Read”等接口函数,通过调用这些函数可实现对光谱仪的控制功能。首先检测光谱仪的连接状态,上位机调用“FT_ListDevices”函数,其调用格式为FT_ListDevices(&numDevs,NΜLL,FT_LIST_NUMBER_ONLY),其中numDevs为连接到上位机的同类设备数,后面两个参数为常量。若该函数返回值为0,则表示光谱仪器连接成功;若函数返回值不为0,则表示设备没有连接成功,需重新连接设备或安装设备驱动。光谱仪与上位机连接成功后,再次调用“FT_ListDevices”函数获取光谱仪序列号、仪器版本和设备ID等信息,为光谱仪的打开作准备,此时的函数格式为FT_ListDevices(para1,para2,para3),其中para1为连接到上位机的设备所引,通常为0;para2用于存放获得的设备信息如光谱仪序列号,para3与para2相对应。光谱仪的打开操作可通过如下函数实现:
FT_OpenEx(char *para1,flag,&handle)
其中参数para1可以是序列号、仪器版本或设备ID,此时flag与para1相对应。若设备打开成功,参数handle获得非零设备句柄值,否则handle仍为初始值0,当前设备不可用。光谱仪成功打开后,可利用设备句柄进行光谱仪复位、获取光谱仪的分辨率、查询光谱仪校正信息等操作。此时,光谱仪初始化工作已完成。
3.1.2 光源的控制 光谱仪上没有光源开关,光源的控制是通过向光谱仪发送命令实现的。首先须打开光谱仪,获得设备句柄,然后调用“FT_Write”函数向光谱仪写光源开与关的命令实现的。调用函数参数格式为:FT_Write(para1,para2),其中参数para1为设备句柄,para2为对应的光源开与关的命令值,光源打开操作设置参数para2为“L0”,关闭光源则设置参数para2为“L1”。
3.1.3 光谱扫描参数设置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质量受到光谱仪积分时间、采样次数和增益的影响,光谱信号的强弱与积分时间和增益成正比,平均采样数影响光谱的准确度和平滑度。因此,在光谱采集之前需对这些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提高光谱信号的信噪比。调用“FT_Write”函数,向光谱仪发送设置参数命令,光谱仪的主要参数通常设置为积分时间为10ms,采样次数为70,增益为1。
3.2 样品测量
3.2.1 光谱采集与显示 光谱仪初始化和仪器的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采集光谱数据。同样调用“FT_Write”函数向光谱仪发送采集光谱命令,此时光谱数据将采集到光谱仪缓存里面,等待一个延时,调用“FT_Read”函数通过USB读取光谱数据到电脑上,并显示出来。为了方便查看光谱数据,系统将采集到的原始光谱设为默认状态。根据公式(1)、(2)和(3),在进行暗光谱和采参照光谱的采集操作之后,用户可以获得被测样品的吸光度(A)、反射率(R)和透射率(T)等不同数据类型的光谱图[6],为后面样品指标的测量奠定基础。
(1)
(2)
(3)
其中,Sλ,Dλ,Rλ分别为在波长λ处的样品原始光谱强度值、暗光谱强度值和参考光谱强度值。
3.2.2 样品成分测量 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的波长区段为950~1 650 nm,在该范围内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农产品的水分、果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等成分的定量检测[7~9]。将采集到的样品光谱,转换成模型中光谱的模式(通常为吸光度谱),并对吸光度光谱进行平滑、归一化或者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预处理,然后导入化学计量学模型中,即可实现快速、无损地检测样品成分。实际工作界面如图3所示。
3.2.3 数据信息管理 为了方便用户分析、处理和查询样品光谱,该软件系统提供两种文件存储方式,用户可将样品光谱存储为文本格式,方便用户对光谱数据的再利用,如建立化学计量学模型;另一种方式是将光谱数据存储到样品信息库中,用户可通过该数据库来查询和管理被测样品信息,包含测量者、测量时间、样品对象、样品指标值和光谱数据等信息。
4 光谱检测系统测试
为了验证便携式光谱检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首先对标准白板进行光谱检测的重复性试验,然后对桃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实测试验。
4.1 光谱重复性试验
光谱的重复性是指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条件不变的状态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测量,评价光谱之间的一致性,通常用整个光谱区间的吸光度最大偏差或标准偏差来衡量。本次的重复性试验是在温度恒为24℃的恒温实验室进行的,扣除暗电流之后的采用白板的100%线进行试验,每隔15s保存一次光谱数据,共采集4 min。各波长点处的吸光度最大偏差和标准偏差如图4、图5所示,在波长为1 000~1 600 nm范围内,最大偏差最大值为0.0062,标准偏差最大值为0.0021,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精度,能满足一般精度要求检测的需要。
图5 各波长处吸光度标准偏差
4.2 桃子可溶性固形物实测试验
4.2.1 样品的准备 试验共选用70个不同成熟度的幸水桃,于2013年7月19日早晨采于镇江市句容某果园,采后将之保存在温度为24℃的恒温实验室。
4.2.2 样品光谱的采集 光谱采集过程是在24℃的恒温下进行的。根据预试验结果,光谱仪打开后预热15 min,设定光谱仪积分时间为10 ms,采样次数为70。为了减少主观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将70个桃子从1~70分别编号,然后在每个桃子赤道位置上间隔1200画3个直径大约为2cm的圆圈。在采集样品光谱时,桃子紧贴光谱仪,采集每个圆圈处桃子光谱,总计210个样本。样品的吸光度谱图如图6所示。
图6 70个桃子的近红外吸光度谱图
4.2.3 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测量 样品光谱采集完后,在每个桃子的圆圈处切5 mm厚的桃块,在阿贝折光仪棱镜表面中央挤出1~2滴汁液,读出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具体数值。其中桃子的可溶性固形物的最大值为21.75,最小值为8.26,平均值为14.04。
4.2.4 结果分析 对样品吸光度谱依次采用卷积平滑法(SG,窗口为7)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进行预处理。按校正集与预测集3:1的比例,采用Kennard-Stone方法划分样品集[10]。其中157个样品作为校正集,53个作为预测集。对校正集采用PLS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预测集进行预测。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其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2和0.867,均方根误差RMSECV和RMSEP分别为1.091,1.158。模型预测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SG+SNV预处理的PLS模型预测结果
5 结论
本文在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上开发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包含光谱仪控制、光谱采集、样品成分测量和数据管理等功能,功能基本完整。通过对光谱的重复性和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测试试验,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可行,可以用于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定量检测。对于其他实际应用,只需收集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品,并建立起相应的定标模型,将模型嵌入系统中,即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62-163.
[2] 韩东海,李鹏飞,王加华.便携式近红外仪及其应用[J].世界农业.2008,(04):66-67.
[3]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76-177.
[4] http://www.mei.net.cn/yqyb/201304/490735.html
[5] http://www.ftdichip.com/Support/Documents/ProgramGuides/D2XX_Programmers_Guide(FT_000071).pdf
[6] 李庆波,阎侯赖,张倩暄,等.近红外光谱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02-110.
[7] 李桂峰.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农业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7,(5):91-94.
[8] 毕卫红,许峰,吕超.水果含糖量近红外检测系统及实验[J].红外技术.2007,(11):678-680.
[9] 吴瑞梅,赵杰文,陈全胜,等.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特征变量筛选快速检测绿茶滋味品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7):1782-1785.
[10]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7-38.
3.2 样品测量
3.2.1 光谱采集与显示 光谱仪初始化和仪器的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采集光谱数据。同样调用“FT_Write”函数向光谱仪发送采集光谱命令,此时光谱数据将采集到光谱仪缓存里面,等待一个延时,调用“FT_Read”函数通过USB读取光谱数据到电脑上,并显示出来。为了方便查看光谱数据,系统将采集到的原始光谱设为默认状态。根据公式(1)、(2)和(3),在进行暗光谱和采参照光谱的采集操作之后,用户可以获得被测样品的吸光度(A)、反射率(R)和透射率(T)等不同数据类型的光谱图[6],为后面样品指标的测量奠定基础。
(1)
(2)
(3)
其中,Sλ,Dλ,Rλ分别为在波长λ处的样品原始光谱强度值、暗光谱强度值和参考光谱强度值。
3.2.2 样品成分测量 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的波长区段为950~1 650 nm,在该范围内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农产品的水分、果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等成分的定量检测[7~9]。将采集到的样品光谱,转换成模型中光谱的模式(通常为吸光度谱),并对吸光度光谱进行平滑、归一化或者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预处理,然后导入化学计量学模型中,即可实现快速、无损地检测样品成分。实际工作界面如图3所示。
3.2.3 数据信息管理 为了方便用户分析、处理和查询样品光谱,该软件系统提供两种文件存储方式,用户可将样品光谱存储为文本格式,方便用户对光谱数据的再利用,如建立化学计量学模型;另一种方式是将光谱数据存储到样品信息库中,用户可通过该数据库来查询和管理被测样品信息,包含测量者、测量时间、样品对象、样品指标值和光谱数据等信息。
4 光谱检测系统测试
为了验证便携式光谱检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首先对标准白板进行光谱检测的重复性试验,然后对桃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实测试验。
4.1 光谱重复性试验
光谱的重复性是指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条件不变的状态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测量,评价光谱之间的一致性,通常用整个光谱区间的吸光度最大偏差或标准偏差来衡量。本次的重复性试验是在温度恒为24℃的恒温实验室进行的,扣除暗电流之后的采用白板的100%线进行试验,每隔15s保存一次光谱数据,共采集4 min。各波长点处的吸光度最大偏差和标准偏差如图4、图5所示,在波长为1 000~1 600 nm范围内,最大偏差最大值为0.0062,标准偏差最大值为0.0021,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精度,能满足一般精度要求检测的需要。
图5 各波长处吸光度标准偏差
4.2 桃子可溶性固形物实测试验
4.2.1 样品的准备 试验共选用70个不同成熟度的幸水桃,于2013年7月19日早晨采于镇江市句容某果园,采后将之保存在温度为24℃的恒温实验室。
4.2.2 样品光谱的采集 光谱采集过程是在24℃的恒温下进行的。根据预试验结果,光谱仪打开后预热15 min,设定光谱仪积分时间为10 ms,采样次数为70。为了减少主观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将70个桃子从1~70分别编号,然后在每个桃子赤道位置上间隔1200画3个直径大约为2cm的圆圈。在采集样品光谱时,桃子紧贴光谱仪,采集每个圆圈处桃子光谱,总计210个样本。样品的吸光度谱图如图6所示。
图6 70个桃子的近红外吸光度谱图
4.2.3 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测量 样品光谱采集完后,在每个桃子的圆圈处切5 mm厚的桃块,在阿贝折光仪棱镜表面中央挤出1~2滴汁液,读出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具体数值。其中桃子的可溶性固形物的最大值为21.75,最小值为8.26,平均值为14.04。
4.2.4 结果分析 对样品吸光度谱依次采用卷积平滑法(SG,窗口为7)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进行预处理。按校正集与预测集3:1的比例,采用Kennard-Stone方法划分样品集[10]。其中157个样品作为校正集,53个作为预测集。对校正集采用PLS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预测集进行预测。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其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2和0.867,均方根误差RMSECV和RMSEP分别为1.091,1.158。模型预测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SG+SNV预处理的PLS模型预测结果
5 结论
本文在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上开发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包含光谱仪控制、光谱采集、样品成分测量和数据管理等功能,功能基本完整。通过对光谱的重复性和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测试试验,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可行,可以用于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定量检测。对于其他实际应用,只需收集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品,并建立起相应的定标模型,将模型嵌入系统中,即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62-163.
[2] 韩东海,李鹏飞,王加华.便携式近红外仪及其应用[J].世界农业.2008,(04):66-67.
[3]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76-177.
[4] http://www.mei.net.cn/yqyb/201304/490735.html
[5] http://www.ftdichip.com/Support/Documents/ProgramGuides/D2XX_Programmers_Guide(FT_000071).pdf
[6] 李庆波,阎侯赖,张倩暄,等.近红外光谱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02-110.
[7] 李桂峰.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农业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7,(5):91-94.
[8] 毕卫红,许峰,吕超.水果含糖量近红外检测系统及实验[J].红外技术.2007,(11):678-680.
[9] 吴瑞梅,赵杰文,陈全胜,等.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特征变量筛选快速检测绿茶滋味品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7):1782-1785.
[10]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7-38.
3.2 样品测量
3.2.1 光谱采集与显示 光谱仪初始化和仪器的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采集光谱数据。同样调用“FT_Write”函数向光谱仪发送采集光谱命令,此时光谱数据将采集到光谱仪缓存里面,等待一个延时,调用“FT_Read”函数通过USB读取光谱数据到电脑上,并显示出来。为了方便查看光谱数据,系统将采集到的原始光谱设为默认状态。根据公式(1)、(2)和(3),在进行暗光谱和采参照光谱的采集操作之后,用户可以获得被测样品的吸光度(A)、反射率(R)和透射率(T)等不同数据类型的光谱图[6],为后面样品指标的测量奠定基础。
(1)
(2)
(3)
其中,Sλ,Dλ,Rλ分别为在波长λ处的样品原始光谱强度值、暗光谱强度值和参考光谱强度值。
3.2.2 样品成分测量 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的波长区段为950~1 650 nm,在该范围内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农产品的水分、果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等成分的定量检测[7~9]。将采集到的样品光谱,转换成模型中光谱的模式(通常为吸光度谱),并对吸光度光谱进行平滑、归一化或者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预处理,然后导入化学计量学模型中,即可实现快速、无损地检测样品成分。实际工作界面如图3所示。
3.2.3 数据信息管理 为了方便用户分析、处理和查询样品光谱,该软件系统提供两种文件存储方式,用户可将样品光谱存储为文本格式,方便用户对光谱数据的再利用,如建立化学计量学模型;另一种方式是将光谱数据存储到样品信息库中,用户可通过该数据库来查询和管理被测样品信息,包含测量者、测量时间、样品对象、样品指标值和光谱数据等信息。
4 光谱检测系统测试
为了验证便携式光谱检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首先对标准白板进行光谱检测的重复性试验,然后对桃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实测试验。
4.1 光谱重复性试验
光谱的重复性是指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条件不变的状态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测量,评价光谱之间的一致性,通常用整个光谱区间的吸光度最大偏差或标准偏差来衡量。本次的重复性试验是在温度恒为24℃的恒温实验室进行的,扣除暗电流之后的采用白板的100%线进行试验,每隔15s保存一次光谱数据,共采集4 min。各波长点处的吸光度最大偏差和标准偏差如图4、图5所示,在波长为1 000~1 600 nm范围内,最大偏差最大值为0.0062,标准偏差最大值为0.0021,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精度,能满足一般精度要求检测的需要。
图5 各波长处吸光度标准偏差
4.2 桃子可溶性固形物实测试验
4.2.1 样品的准备 试验共选用70个不同成熟度的幸水桃,于2013年7月19日早晨采于镇江市句容某果园,采后将之保存在温度为24℃的恒温实验室。
4.2.2 样品光谱的采集 光谱采集过程是在24℃的恒温下进行的。根据预试验结果,光谱仪打开后预热15 min,设定光谱仪积分时间为10 ms,采样次数为70。为了减少主观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将70个桃子从1~70分别编号,然后在每个桃子赤道位置上间隔1200画3个直径大约为2cm的圆圈。在采集样品光谱时,桃子紧贴光谱仪,采集每个圆圈处桃子光谱,总计210个样本。样品的吸光度谱图如图6所示。
图6 70个桃子的近红外吸光度谱图
4.2.3 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测量 样品光谱采集完后,在每个桃子的圆圈处切5 mm厚的桃块,在阿贝折光仪棱镜表面中央挤出1~2滴汁液,读出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具体数值。其中桃子的可溶性固形物的最大值为21.75,最小值为8.26,平均值为14.04。
4.2.4 结果分析 对样品吸光度谱依次采用卷积平滑法(SG,窗口为7)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进行预处理。按校正集与预测集3:1的比例,采用Kennard-Stone方法划分样品集[10]。其中157个样品作为校正集,53个作为预测集。对校正集采用PLS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预测集进行预测。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其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2和0.867,均方根误差RMSECV和RMSEP分别为1.091,1.158。模型预测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SG+SNV预处理的PLS模型预测结果
5 结论
本文在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上开发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包含光谱仪控制、光谱采集、样品成分测量和数据管理等功能,功能基本完整。通过对光谱的重复性和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测试试验,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可行,可以用于桃子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定量检测。对于其他实际应用,只需收集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品,并建立起相应的定标模型,将模型嵌入系统中,即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62-163.
[2] 韩东海,李鹏飞,王加华.便携式近红外仪及其应用[J].世界农业.2008,(04):66-67.
[3]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76-177.
[4] http://www.mei.net.cn/yqyb/201304/490735.html
[5] http://www.ftdichip.com/Support/Documents/ProgramGuides/D2XX_Programmers_Guide(FT_000071).pdf
[6] 李庆波,阎侯赖,张倩暄,等.近红外光谱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02-110.
[7] 李桂峰.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农业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7,(5):91-94.
[8] 毕卫红,许峰,吕超.水果含糖量近红外检测系统及实验[J].红外技术.2007,(11):678-680.
[9] 吴瑞梅,赵杰文,陈全胜,等.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特征变量筛选快速检测绿茶滋味品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7):1782-1785.
[10] 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近红外光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