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

2014-04-03张锐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

张锐

【摘 要】介绍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内容及体系,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 变电站二次回路 项目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39-03

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系统传授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生做笔记,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与高职教育目标有较大的差距。根据高职教育目标,高职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即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生产或服务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具有对工作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处理和解决的能力。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计划与实施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生产、设计或服务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中一种较好的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内容及体系

变电站二次回路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先导课程是电路与磁路、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后续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毕业实践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识读电气二次回路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为将来从事电气二次部分运行、调试、安装、检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来教材内容分为六个章节,首先对变电站二次回路图进行整体性概述,介绍各种二次回路符号、名称、识图的方法等;然后再分别介绍变电站中的操作电源、互感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控制电路及信号回路等。

二、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传统教学中,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教学大纲是在教材基础上形成的,然后根据教材目录章节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大纲时注重知识的掌握、理解、了解等,不注重知识在生产现场的系统性、应用性,本应在生产现场作为整体应用的东西被分散在课程各部分讲授。学生学完后只知道电路图,却不知道其具体用法,不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前复习上次课内容,然后引入新概念,介绍新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下课。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先对每种二次图纸进行讲解,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和练习,最后在期末安排一个电气二次安装实训。由于高职学生素质较低,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而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三、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教学目标及改革思路

(一)课程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就应以该专业相关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为了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由广西电网公司、广西水利电业集团、广西恒都输变电工程公司、广西浩天集团等96个成员组成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该集团成立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知名行业、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组成。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召开研讨会,听取专家的意见,了解行业对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要求,以及就业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然后,深入企业走访了大量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和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岗位上应用的情况。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就业岗位,该课程面向就业岗位初次为变电站值班员、变电二次检修工、变电二次安装工,晋升岗位为技术专责、站长、工区主任等。此外,还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即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识读电气二次回路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能从事电气二次部分运行、调试、安装、检修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改革思路。课程设计体现“工学结合”思想,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职业岗位的技能构成,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即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详见表1。以变电二次检修工、二次安装工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生产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整体设计课程,通过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贯穿,将变电二次回路工作所需知识与技能融入具体任务中,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并设计过程化考核方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据此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根据高职学生活跃的优势,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欠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特点,采用了“做中学,学中教”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教学主线,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满足生产岗位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表 1 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能识读控制、信号、测量以及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二次接线图

2.能按产品图样和技术要求调试电气二次设备

3.能正确实施电气设备检修前的安全措施,进行检修后的验收工作

4.能用电工工具检查、分析电路,排除电气故障

5.会查阅图书资料、保护规程、产品手册等

6.会编写验收纪要及验收报告等工程文书 1.掌握二次回路基本知识

2.掌握互感器的二次回路

3.掌握信号报警二次回路

4.掌握主变、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二次回路

5.了解二次回路交直流电源 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规范操作、安全操作习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团结协作精神

四、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一)课程项目的设计。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课程中是否有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成为课程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变电二次安装、检修工的工作过程是:安装、调整、检修变电所控制屏、继电保护屏、仪表、直流电源设备及其二次回路接线,达到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依据工作任务标准以及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整理归纳教学内容和学习课题,将原课程知识点解散并重构于4个项目中,详见表2。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工作任务,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设计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各种电气二次设备和装置的检修与调试任务,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和能力训练,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项目设计原则,使教学具有“项目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工作任务的选择由易到难,教师的传授由多到少,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由低到高。

表2 变电站二次回路课程改造情况

(二)课程项目的实施。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对职业岗位上所要求的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生产、设计或服务业务项目的实际完成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包含“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行动过程。以项目一为例(见表3),教师由易到难创设3个任务,分别确定完成这一任务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以及完成这一项目后的工作成果,然后下达任务给学生。

表3 项目一实施情况

项目

名称 任务名称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

目标 项目

成果

10

KV

线

检查与测试开关柜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能识读保护测控装置的交流电压电流回路图并能在开关柜上找出相应的接线;能用万用表检查回路及排故。 了解二次回路基本知识。掌握开关柜保护测控装置的交流电流电压回路。掌握检验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的方法。了解开关柜上二次设备的布置。 培养规范操作、安全操作意识,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及团结协作精神 线路开关柜二次回路验收纪要及验收报告

检查与测试保护测控装置的直流控制与信号回路 能识读线路开关柜控制与信号回路;能判断控制与信号回路的异常、故障及处理。 掌握断路器的就地、远方控制回路;掌握保护装置对断路器的跳合闸;掌握断路器的防跳回路;掌握信号输出输入回路。了解操动机构储能电动机控制回路、开关柜带电显示、位置指示回路,加热及照明回路。

检查与测试10KV电容器开关柜、站用变开关柜、母联开关柜的二次回路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 能识读电容器开关柜、站用变开关柜、母联开关柜的二次回路;能识读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能用万用表检查回路及处理故障。 掌握电容器开关柜的二次回路;掌握站用变开关柜、母联开关柜的二次回路;掌握电压互感器一、二次接线及电压并列装置。了解电容器开关柜、站用变开关柜、母联开关柜上设备的布置。

具体阐述如下。

1.资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职教集团优势,将学生带到一个完全真实的变电站工地,参观10KV线路开关柜,提出工作项目,即要求对开关柜二次回路进行检查及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随后提供了相关二次回路图。教师针对图上的各种文字符号和看图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二次回路图有一个基本了解。

2.计划。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组合成项目任务团队,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开关柜检查与验收。学生分组讨论项目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分解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

3.决策。教师提出任务完成标准,指导学生按照行业和企业规范制订团队工作计划、日程安排、工作流程、人员分工与职责划分,各团队提出测试方案后经教师检查认可。

4.实施。学生团队成员相互协助与配合,按照既定工作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查阅课本、图纸和相关验收规范,自主进行学习,遇到问题时,团队一起讨论并解决。教师监控每个团队和成员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对于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5.检查。任务完成后,各团队汇报完成的情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展示完成的验收纪要和报告,现场演示检查与测试开关柜相关二次回路过程并进行讲解。

6.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情况和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学(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40页)习能力、操作规范性、检查与测试科学性、团队成员的协作性和创新性等。还可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示范性的操作,让学生看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总之,在进行项目化改造之后,整个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教学过程是在生产现场进行,学生面对的是实际生产设备和图纸,使得教学内容不再抽象化和分散化,变成直观化和整体化。其次,教学内容实战化,每个项目教学过程都是与实际岗位工作过程相对应,学生觉得所学知识会在以后工作中得到应用,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再次,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将学生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最后,每一个任务都需要学生个体与团队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培养了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汤佩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特点探讨[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7(1)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韦海燕,朱德全.指向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法的表征与应用[J].职教论坛,2011(15)

【作者简介】张 锐(1974-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