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海田:迎接融租业发展大时代

2014-04-03贾天琼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租赁业售后总量

贾天琼

近 年来,中国融资租赁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业务总量从2006年约80亿元激增至去年的21000亿元。与此同时,一些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

日前,“2014年中国融资租赁高峰论坛”在沪召开,中国租赁联盟发布《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蓝皮书》。就此,《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经济学家杨海田,其详细解读了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在新一轮改革下面临的问题。

记者:《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蓝皮书》于近日发布。去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情况如何?

杨海田:当前,中国融资租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去年,既是波动最大的一年,也是主体业务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主要体现为:一是融资租赁企业突破千家,达到1026家,比年初的560家增加466家,同比增长83.2%;二是行业注册资金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60亿元,比2012年的1890亿增加1170亿元,同比增长61.9%;三是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1000亿元,比2012年年底15500亿元增加550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35.5%。

天津、上海、北京等融资租赁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行业发展速度有所降低。如天津市,截至去年年底,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5750亿元,比2012年年底的3700亿元增加约2050亿元,同比增长55.4%,比全国平均水平35.5%高19.9个百分点,但与2012年60.9%的增幅相比,则降低了5.5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继续扩大,行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有所改善。然而,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波动较大,出现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营改增”税收政策试点,给融资租赁业发展带来了利好期望,从去年年初开始,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6月底,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19000亿元,比2012年年底增长22.6%。

随着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不断增长,业内外一些专家对占业务总量约50%的售后回租业务提出了质疑,认为售后回租实为抵押贷款。财政部和国家税收总局下发的37号文将这一业务的税收提高了30多倍,最高法院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司法解释》也对售后回租业务持否定态度。这对融资租赁业冲击很大,8月份以后,售后回租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致使三季度全国业务总量首次出现环比零增长,行业发展陷入困境。

所幸,国家有关监督部门认真听取行业的呼声和建议,通过深入调研及时调整政策。去年12月1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106号文,宣布废止37号文,售后回租等业务继续施行差额纳税的政策。最高法院也否决了售后回租业务实为抵押贷款的指控,使行业发展重新步入正常轨道。1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鼓励融资租赁行业闯出一片天地,更为中国融资租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利好。最高法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司法解释》的出台也大大促进当前融资租赁法律环境的改善,提升社会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各种规范的法律制度给予融资租赁行业符合其本质的正确、恰当的保障,起到新时期融资租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记者:中国融资租赁业的三大构成板块——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外资租赁在去年分别实现了怎样的发展?

杨海田:根据融资属性,中国融资租赁业分为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外资租赁三大板块。

金融租赁方面。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已开业的金融租赁企业共23家,同比增加3家,约占融资租赁企业总量的2.2%;注册资金769亿元,同比增长23.6%,约占注册资金总量的25.1%;合同余额约8600亿元,同比增长30.3%,约占融资租赁业务总量21000亿元的40.9%。其中,工银金融租赁完成30亿元增资计划,注册资本由原80亿元增至110亿元,超越国银金融租赁,位居中国金融租赁企业十强排行榜之首。去年以来,金融租赁企业虽然数量上增幅不大,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业务水平,使其在行业发展中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资租赁方面。去年1月31日和9月11日,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两次下发关于内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通知,共批准44家企业作为内资租赁业务试点企业。截至去年年底,获准开展试点业务的企业共123家,同比增加43家,约占融资租赁企业总量的12%;注册资金达551亿元,同比增长51.4%,约占注册资金总量的18%;合同余额约6900亿元,同比增长27.8%,约占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32.9%。去年年底,在以注册资金为序排列的十强排行榜中,天津渤海租赁以注册资金62.5亿元的优势,居全国内资租赁企业第一位。去年内资租赁呈稳步较快发展态势,商务部《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后,内资租赁企业的发展前景将进一步改善。

外资租赁方面。去年以来,外资租赁企业持续增多,截至去年年底,外资租赁企业约为880家,同比新增420家,约占融资租赁企业总量的85.8%;注册资金约1740亿元,同比增长92.4%,约占注册资金总量的56.9%;合同余额约5500亿元,同比增长57.1%,约占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26.2%。在880家外资租赁企业中,远东国际租赁注册资金由10.12亿美元增加到13.43亿美元,在以注册资金为序的外资租赁企业十强排行榜中居首位。外资租赁企业的迅速扩张以及广泛分布有力支持了所在地区的企业,包括在华外资投资企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引进外资、扩大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渠道。

记者:继《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之后,诸多利好政策出台。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前景如何?

杨海田:国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融资租赁企业在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具备较强的灵活性与协调能力,切实分享到了改革红利。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环境、法律与监管政策也不断得以健全与完善。据中国租赁联盟预测,在今年及以后的几年中,中国融资租赁业每年业务总量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左右,中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将超过5万亿元,折合约8300亿美元,将超过美国的8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融资租赁大国,并首先在航空飞机、工程机械、耐用消费品、船舶领域位居世界第一。endprint

记者: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业,中国融资租赁业渗透率远远落后,行业发展中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海田:当前中国处于金融改革背景下的“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环境将更为复杂,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更为凸显。去年的行业波动,表明中国融资租赁业仍较为薄弱,发展环境急需改善。行业发展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

一是行业认知问题。行业波动和由此引发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但总体来看,行业发展仍不平衡,绝大部分融资租赁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在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省区尚无组建。去年中国融资租赁企业50强排行榜,在100家入围企业中,京津沪三个城市便占了66家。

二是行业定位问题。税制改革、关于融资租赁纠纷的司法解释,之所以引起行业波动,根本原因是对融资租赁的行业定位不明确,进而导致政策取向发生偏移。融资租赁并不是“二银行”、“类金融”、“准金融”、“金融服务业”,或是“流通服务业”,它应该如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同属金融业,各类融资租赁企业属于非银行金融企业。因此融资租赁业应与银行保险业一样,实行差额纳税。

三是售后回租业务属性问题。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售后回租业务是融资租赁业三大传统业务之一,在经营理念、运作方式和保证手段方面,均与银行的抵押贷款有着本质区别。尽管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恢复了售后回租业务差额纳税的政策,最高法院也否决了售后回租实为抵押贷款的指控,但业内外一些专家和监管部门仍如此认为,这在一定程度和一些地区影响了这一业务的发展。

四是不动产租赁市场准入问题。由于融资租赁“营改增”税制改革按照“有形动产融资租赁”设计,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能否继续得到税收等政策保障尚无结论。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对不动产融资租赁业是否具有合法性尚不明确,而且,业内一些专家对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提出否定看法。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是否继续运作,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五是国际租赁市场拓展问题。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融资租赁大国,这为融资租赁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挑战。融资租赁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必须在拓展国内融资租赁市场的同时,准备着进入国际融资租赁市场。

六是风险防范问题。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企业出现风险的概率也会增多。行业组织需进一步加强自律建设,在未经国家和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擅自以任何方式进行社会集资;不得以会员制、入股分红等方式筹集运营资金;不得以保证金、租赁项下存款等名义高息揽存,不得在没有实际租赁标的的情况下进行空转。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各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业务运作。各融资租赁企业均应创造条件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保证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租赁业售后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浅谈汽车售后配件同步发布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营改增”对不动产经营租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租赁业中的应用
200家企业汇聚一堂,共论中国租赁业将往哪里去
ICP–OES测定饰品中砷、镉、汞、铅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试论推动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财税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