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探讨
2014-04-03张冬梅
张冬梅
初中数学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在实现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之所以用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替代,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样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在下面的基本教学原则之中。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课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师设定的内容,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的学生自主活动过程。在数学活动课中,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数学的结论或结果。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思维探索和求新,培养个体创造能力。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数学活动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活动内容要丰富,活动的素材可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生活中凡具有教育意义又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思维的发展水平的实际问题,都可以选做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因为初中数学活动课内容广泛。所以不同的活动内容,应当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课的教育功能.根据活动课内容安排配置活动形式,如组织数学知识擂台赛:让学生课下收集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与数学有关的小常识等。活动课的形式还可以用讲座,游戏等。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内容交替的进行。初中数学活动课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进行品德教育。
初中数学活动课,作为课程计划中一种新型的正式课程,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初中阶段四年数学活动课的整体计划。每个学期要制定活动课的具体计划,活动课的内容应当与教材的内容保持同步,有一定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内容,不允许流于形式,务求活动的实效。
二、初中数学课的活动形式
初中数学活动课不应该规定机械的活动模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应选择适合活动内容的活动形式。初中数学教师在上活动课时除了要选好活动内容还要研究活动形式。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基本类型:
数学故事活动课是以学生自主讲述数学故事为内容的活动课。数学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科幻小说、自编的数学故事等。数学故事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是:教師提前布置任务,选择培养学生骨干做主持人,让学生骨干选择数学故事或自编数学故事(教师可提供有关素材),组织安排讲故事的人数与次序,教师作适当的评注、评价,学生骨干作总结。一次数学故事活动课一般安排4~5个数学故事,形式为:①一个数学家的故事;②一个数学发现的故事;③一个数学游戏的故事;④一个数学童话故事;⑤一个自编的数学故事。
指导探索活动课是对蕴涵数与形的关系的社会、生产、生活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其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以解释或解决这一现象的数学活动课,称为指导探索活动课,关键词语是“现象”和“探索”。
指导探索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是:教师设计活动课题,布置活动任务;学生自主活动——个体或小组考察现象,搜集素材;独立分析素材,探索解决现象的关系规律;教师作适时恰到好处的思维点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学生(代表)汇报活动情况并作自我评价;学生骨干或教师做活动总结。
问题研讨课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研究、讨论,问题被解决的活动课,称为问题研讨活动课。特点是:思考、研究、讨论。一般当问题的结构比较复杂,解决问题的途径比较多或问题具有开放性——结论确定,条件不唯一或条件确定结论不唯一时,宜采用问题研讨课的活动形式。
问题研讨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是:教师首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分配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和要求;再由学生分析研究,确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部分结果;接着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开展讨论研究,基本统一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各组推选代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学生骨干综合总结研究的结果并加以完善,教师作该活动课的评价。
数学讲座课是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专题讲授课。数学讲座活动课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数学活动课形式。这种活动课没有什么限制,既可以由老师来讲,也可以由学生来讲。以数学竞赛的形式实施的活动课,称为数学竞赛课。数学竞赛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是:做好竞赛活动前的动员工作——张贴竞赛广告,指明试题范围,组织赛前辅导,拟好竞赛试卷(也可由学生自己出卷考自己——教师先帮助学生拟好试卷框架,如题型、分值、难易度分布等,然后按学生命题的合理性,新颖性选择组编试卷)活动进行时,分发试卷,学生答卷,按时收卷,活动结束后,及时评卷,公布优胜名次,颁发奖状或纪念品;对于试题简单的小组接力赛等,可当场亮分,立即颁奖。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数学活动课仍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每学期初,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前面列出的可供选做数学活动课的内容的几个方面。遵循与数学学科课同步的原则,确定活动课课程的内容、目的、时间、形式和指导方式。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活动课的随意性,使活动按计划进行。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初中数学活动课程与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是服从于初中阶段整体课程目标中的两个不同的课程形式。前者注重实践,让学生手脑并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能力、个性、创造力,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后者是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补促进,但又不能互相替代,教学时要防止把活动课变成学科课的附属品,成为学科课的延续,甚至当做补习课或辅导课。
数学活动课程并不等同于数学课外活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换言之,数学活动课程中一部分来源于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价值的数学课外活动。这些数学课外活动经整理设计而成为活动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学生现实需要以及一些社会问题所设计而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课是在数学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是数学课外活动的发展与升华。
初中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全体参与、亲自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学会活动,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人。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而应在活动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活动课的参与者是动态的学生群众,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组合,自主活动,有利于在多边交往的群体活动中发展个性。在重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学会团结互助,协作攻关,共同创造,学会交往,学会相互关爱,促进学生文明合作,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等品质和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