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迟男孩入学是削足适履

2014-04-03

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男孩电脑绘画

■本刊记者 宋 亮

北大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建议,女童在6至7岁入学,男童7至8岁入学,一时间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吴必虎这一观点的逻辑是:学校是对的,男孩是错的,男孩要适应学校,学校不需要改进教学适应男孩。但现实情况与他的观点相反,不仅《义务教育法》规定了男女应该在相同年龄入学,国内一线的教育实践和国外的教育研究也一直在寻找提升对男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男孩教育的特点

吴必虎并不是最早提出男孩应推迟上学的人——他一定看了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该书的作者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从学习成绩到社交能力,男生的综合表现都落后于女生,但这不是男孩之过,而是教育之过。紧迫的学校生活让游戏成为遥远的记忆。游戏的世界是孩子们最初的社会体验,是他们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式。孙云晓说,“中国孩子在劳累的时候会选择电子媒介来放松。在运动不足、游戏不足、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他们必然会选择游戏,这是一种放松的方式,甚至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拯救男孩》中描述,从小学到高中,女生成绩更是一路遥遥领先,优势科目是男生的两倍,数学也不再是男孩的堡垒。男孩在学业上的落后几乎是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几乎在每一项标准化测试里,女生都占据了优势地位。单就美国而言,女性获得了57%的学士学位。她们还获得了60%的硕士学位。

孙云晓认为,这种生理差异是特点,不是缺点。他说:“但学校的教学方式把它变成了缺点,甚至变成危机。这个危机主要是教育造成的。我认为男孩危机主要是教育危机,而不是生理危机。”孙云晓提倡因性施教。他说:“这意味着教学的模式、评价的标准需要适合有差异的男孩和女孩。比如男孩适合动手实验、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学习方式,而不能只是用语言传授。”

在《拯救男孩》的作者孙云晓和李文道看来,学校教学和学生天性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鞋和脚的关,学校的教学就像是鞋,学生的天性就像是脚,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去适应男孩女孩的天性,而不是让男孩女孩去适应一成不变的教育,否则就成了削足适履。

给男孩接受挑战机会

有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指出,中国学校的教育内容是适应社会而不是改良社会——这更符合女生的天性,却与男孩的天性相悖。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学教育的中国留学生李毅超发现,美国男孩玩不够,中国男孩不够玩。美国男生玩的越多见识越多,人看起来越成熟。美国教师认为,游戏能培养创造的原动力。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改造而不是顺从。理科生的任务是改变自然,文科生的任务是改变社会,如果学校教学的内容是驯服,那么毕业后也别指望学生去创新。

2006年夏天,美国联邦教育部放宽对公立学校男女分班教学的限制。他们认为,男女生分班后可以避免男生的学习天分被女生压制,并避免女生的勇气和独立性被男生压制。出于相同目的,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重点中学中也出现了男女分班现象。但更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以这种对全体学生有心理副作用的方式来培养男女生中的少部分人发展特殊能力,不值得。

《拯救男孩》作者之一李文道表示,男孩学习差的原因不是能力差,是没有遭遇到挑战,如果某一年中考试题较难,男生升学人数会多一些,试题简单,则女生多。简单的试卷,往往比的就是谁细心,而喜欢冒险的男生在挑战难题时,容易激发出爆发力。湖北省对高考状元的统计证实了这个观察。2010年,据湖北省对过去10年高考状元的性别统计发现,该省43名状元中,26名为理科状元,男生23人,女生3人;文科状元共有17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0人,女生略胜一筹。2000年以后,12名理科状元中,女生只有1人;11名文科状元中,男生却上升到5人。

上海大同中学高一年级组长魏薇指出,高中女生学业强势是因为高中选拔考试出题过于容易。毕业考和中考合卷后,为了让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顺利毕业,题目的难易区分度不明显,依靠记忆内容较多,这方面女生细心刻苦,就占了优势;而男生心理发育晚,自控能力较差,偏文的学科设置又使得他们在创造性领域发挥空间小,因此在这轮筛选中,有潜质的男生便不容易凸显。只要加大试题难度,把加大区分度作为考察目标,就能显著消除高中女生压倒男生的现象。

电脑阅读带来改变

还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男孩的学习潜力。芬兰图尔库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孩通过电脑阅读的能力要比女孩好。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之前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来讲,女孩的阅读能力要好于男孩。但是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00多名中学生分别进行了传统书本阅读和电脑屏幕阅读能力的测试,结果发现,男孩通过电脑阅读的能力要比女孩好一些。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男孩网络阅读能力强是因为他们要比女孩更经常玩一些电脑游戏,而在玩这些电脑游戏时,男孩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电脑操作技术。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社会日益数字化,女孩如果不掌握更多的相关技术,对她们今后的发展会造成影响。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以激发孩子们(尤其是女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已成为研究人员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对于这一研究结果,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金盛华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示:“在史前时代,男性学习狩猎,女性学习采集,在危险面前男孩会本能地站在女孩的前面,冒险能刺激男孩兴奋起来。这使得男孩更早对工具感兴趣。书籍也是工具,所以在历史上,男孩曾经比女孩对书籍更感兴趣。现代学校的安全环境改变了这种状况。女孩对社会关系更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玩娃娃,而男童则玩工程车辆。现代学校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人际关系很复杂。女孩在学校里很安全,复杂的人际关系则激起女孩的兴奋,使得女孩在学校中比男孩更如鱼得水。但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一切。”

在电脑网络的世界里,人际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对冒险的兴趣决定了学习的成效。这将使得男孩重新获得优势。

男孩、女孩不一样的“电教”

“学习、教育和培训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第二十四届全会、工作组会议及国际开放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透露,中国已经制定了5项教育信息化标准,并已成立课题组,为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终端建设等制定系列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教授介绍说,上海、扬州、沈阳等地已探索开展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进课堂,上海虹口区的基础教育电子书包计划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电子书包必然会带来学习革命,但同时也面临着应用场景、定义功能、制定高度兼容标准等问题。

根据全球知名机构新媒体联盟发布的“HORIZON报告”,电子书技术在2012到2013年发展成熟。世界正在进入“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电子书已是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

有一线教师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电子化教学的实践了。在吉林省图们市石岘第一小学,美术教师唐继波带着他的学生探索了电脑绘画的世界。他发现,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电脑绘画作为一片成长的乐土。为激发学习兴趣,唐继波创设情景,给学生任务驱动,教学效果良好。他给学生设置“任务”,自由创作,完成一幅作品。由于不需要担心画错,可以大胆练习,学生们绘画水平都提高很快。唐继波注意到,在普通美术课上,一些粗心的男生经常把画画坏,但是用电脑练习绘画后,可以反复练习成绩明显提高。

中小学生使用电脑绘画的成果好得出人意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吴同椿介绍说,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绘画与艺术设计活动”中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自2008年以来的电脑绘画活动中,作品主题丰富、明确、内容健康向上,水准稳步提高。

例如:

学生绘画作品《水乡一角》

初中组绘画《感受春天》是一件以中国画形式在电脑中运用PHOTOSHOP7.0完成的作品,作者是个男生。他把短跑的欢快场景在电脑中运用具有中国水墨画效果的几种工具完成,通过组画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美好感受。

初中绘画《祖父》,形象虽是风烛残年,却用抽象画风改变观察视角,更凸现平常中的深沉与厚重,展现作品的独特与个性。

初中组绘画《水乡一角》的作者生活在江南水乡,用电脑画笔工具描绘春天的水乡美景,表现出具有个人风格和偏好的观察感受。

山东省高唐县梁村中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黄尊苓发现,男孩在思想品德课上多表现出进入状态困难,而电脑教学改变了这一点。他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的教学中,为了突破“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教学难点,利用计算机手段表现出“我”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不盲目救火的原因。在导行训练时,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在和虚拟人物互动中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

这样一来,教师讲得少,学生参与多。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中,黄尊苓设计了“知识老人”动画形象,学生与“知识老人”表演、对话。男生很喜欢和这个虚拟人物互动,走神学不进去的情况完全消失。让黄尊苓没想到的是,对危险场景一向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逃避倾向的女生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在更多案例中女孩同样从电脑教学中获益。辽宁省葫芦岛党校教师邹苯娜认为,女孩天性不喜欢危险的事情,所以在一些涉及残酷、危险的知识信息的学习方面易产生逃避心理,而电脑教学则提供了安全的学习环境。在面向低年级儿童的一项试验中发现,一个名为大象打靶的游戏,游戏中首先是大象选字填空,如果选对则大象可以射击靶子,点击鼠标会有枪声。整个游戏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练习,因为答对答案后可以射击,吸引男孩玩耍,并锻炼其语文知识;同时,由于女孩记性好,更容易记住答案,该游戏还能吸引女孩参与,在游戏中勇敢地去射击,培养勇气。

猜你喜欢

男孩电脑绘画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