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性和人性的完美融合
——《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的身份解读

2014-04-03金文宁

关键词:格罗夫莉娜莫斯

赵 千,金文宁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神性和人性的完美融合
——《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的身份解读

赵 千,金文宁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这一女性形象看似单纯普通实则神秘复杂。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作为女性的特征。结合原型批评理论和对文本的细读,从其作为人而非女性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一人物,通过分析莉娜集上帝之崇高,耶稣之使命,以及作者之理想于一体的多重身份,揭示莉娜神圣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对人类自我完善的坚定信念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无限关怀。

《八月之光》;莉娜·格罗夫;上帝;耶稣;理想;人性;神性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近百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特别是内战前后的方方面面,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人物形象。《八月之光》作为福克纳笔下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自1932年问世起就广受关注,其中涉及的各色人物不断成为研究和探讨的焦点,而乡下姑娘莉娜·格罗夫无疑是最具悬念的一个。与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相比,莉娜的故事要简单得多。从她的过去,到她来到杰弗生镇,再到她离开,短短数页,作者便将她的故事交代完毕。然而,福克纳却写道:“《八月之光》就是关于一个走在陌生的乡村路上,年轻的、怀有身孕的女人的故事。”这前后的矛盾之处显而易见,顶多算得上小说主要人物之一的莉娜,为何得到作者如此厚爱,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真实用意到底何在。关于莉娜,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被解答。正如艾琳·维瑟(Irene Visser)所说:“《八月之光》中的莉娜·格罗夫,是福克纳小说中最神秘同时也最被低估的人物之一。”

福克纳对女性的态度一直是评论界争相探讨的问题。多琳·福勒(Doreen Fowler)曾总结,一些学者称赞福克纳对女性人物富有同情的描写,而另一些则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感受到根深蒂固的厌女情结[3]。其实,福克纳对女性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对她们优秀品质的钦佩。这一点从许多学者对莉娜·格罗夫的解读中可以看到。安德烈·布莱克斯坦(Andre Bleikasten)把莉娜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伦”,她的美既是神圣的又是世俗的。艾琳·维瑟称莉娜是坚定乐观的“乞丐圣母”,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认为莉娜就像“大地女神”,其美好如同自然本身一样。此外,也有学者对其颇有微词。阿尔伯特·格拉尔德(Albert J.Guerard)指出莉娜这类女性“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牛”,她们身上所具有的诱惑是危险的,体现出作者对女性的恐惧甚至厌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莉娜作为女性的一面,褒贬不一。与上述赞美莉娜的学者一样,笔者也认为莉娜具有神性和人性的双重特质。然而,本文所要探讨的不是其仅仅作为女性的神圣,而是其作为人的神圣,通过分析莉娜集上帝之崇高,耶稣之使命,以及作者之理想于一体的多重身份,揭示莉娜神圣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对人类自我完善的坚定信念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无限关怀。

一、上帝之崇高

在传统观念对人的束缚近乎苛刻的美国旧南方社会,像莉娜这样一位出身卑微、未婚先孕、孤苦无依的年轻女性,不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且还能免于外界的伤害,活得超然洒脱、了无牵绊,实在是匪夷所思。而她的神秘色彩在小说开始不久便已埋下伏笔。当她坐上去往杰弗生镇的马车,小说描写道:“马车缓慢地稳步前行,在这块太阳照耀的广袤而寂寥的土地上,仿佛置身于时光之外,无所谓时间的流逝,无所谓行色的匆匆。”此时,坐在马车上的仿佛不是莉娜,而是一位不受时空局限、不用为世俗纷扰而奔波的神祇,在喧哗与骚动的世界里,独自享受着宁静与祥和。福克纳曾经说过:“在莉娜的生命中,卢卡斯·伯奇到底是不是她的丈夫真的不重要。”莉娜似乎有更高的信仰和追求,杰弗生镇只是她生命中短暂的一站,稍作停留之后,她还要去探索某种不为人知的真谛。在小说即将落幕之时,她又神奇地回到了故事的原点,准备好简单的行李,带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再次上路了。她就像“八月之光”,穿梭在旧南方社会的重重黑暗之中,既是虚无缥缈的,也是真实存在的。圣经约翰一书上说:“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莉娜就是《八月之光》中最神圣的存在,在上帝之光的包围中,她独立、自由、顽强地走在一条无始无终的旅途上。

在《八月之光》这个充斥着暴力、血腥还有死亡的世界里,莉娜是唯一一个带来生的希望的人。克里斯莫斯绝望地流浪了30年,还是没能逃脱宿命的怪圈,惨死在极端种族分子的手里。乔安娜在孤独压抑中虚度时光,终无法摆脱家族传统留下的负累,为自己所谓的使命殉葬。在遇到莉娜之前,海托华整日沉浸在对父辈昔日荣耀的幻想中,过着没有灵魂的生活。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人与他一样,如同死去一般地活着。莉娜的到来,让原本浑浊不堪的一潭死水焕发了活力。她最终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成为生命的缔造者和希望的延续者,也让所有人看到,上帝创造的人类应该同他自己一样高贵从容、无惧无畏。

二、耶稣之使命

莉娜带着“上帝准会让好事儿圆满实现的”的坚定信念款款而来,俨然一位像耶稣基督一样行走在人间的布道者和救赎者。在《八月之光》中,除了莉娜,还有不少上帝的“忠实”信徒,他们总是以上帝之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结果既没能拯救别人,也毁灭了自己。海因斯一心要遵照上帝的意愿惩罚堕落的女儿米莉和血统不纯洁的外孙克里斯莫斯,弄得家破人亡不说,他自己也变得歇斯底里、疯疯癫癫。克里斯莫斯的养父麦克依琴妄图代替上帝惩罚克里斯莫斯的“罪”,不但没能使他屈服,反而被愤怒中的克里斯莫斯打死。后来,乔安娜也想要说服克里斯莫斯向上帝忏悔,终于将他彻底激怒,丧生在他的剃刀之下。牧师海托华在教堂里那充满激情的演说不但没有为他赢得镇上人的尊敬和爱戴,反而遭到他们的排斥和唾弃,最后只能独守在一所偏僻的小屋里,被人们渐渐地遗忘。比起海因斯、麦克依琴、乔安娜、海托华的冷漠和疯狂,莉娜总是平静的、温和的、理智的。她能不断吸引着别人去关注她、善待她甚至跟随她。她没有刻意地改变任何一个人,却使每一个遇到她的人发生了好的变化。他们靠近她,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也就是在遵从上帝的旨意,荡涤自己的罪孽,净化自己的灵魂。为莉娜接生以后,海托华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不再冰冷和麻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反省曾经的过错。拜伦·邦奇则情不自禁地被莉娜身上的魅力所吸引,时时处处帮助她、照顾她,最后甚至跟随她离开了杰弗生镇。遗憾的是,克里斯莫斯从来没有遇到过莉娜。如果他们能够见上一面,克里斯莫斯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和他想得并不一样,即使最终死亡不可避免,他至少不会彻底的绝望。

莉娜也许不曾像耶稣一样受难,但她一路的苦行也是一种经受磨难的过程。而且,在她的身上的确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复活。她的经历同克里斯莫斯死去的母亲米莉惊人的相似。她生产时的情景,就像30年前米莉生克里斯莫斯时一样,有海因斯夫妇守在旁边。只是这一次,莉娜是幸运的,有牧师海托华为她接生,海因斯夫人像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她,孩子也不会再被无情地夺走。如果30年前的那一次出生预示着死亡,那么这一次就是重生。冥冥之中,新的轮回又一次开始,不幸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弥补。

三、作者之理想

不得不说,莉娜被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神化了,在她的身上有太多难以解释的地方。然而,当褪去一切光环,她不过是一个美国南方社会的下层农民,现实生活对于她而言像对别人一样残酷。小时候家里贫穷,12岁便父母双亡,从此寄居在生活同样拮据的哥哥家里。20岁时开始偷偷和镇上的一个青年交往,结果此人抛下她离开后便杳无音信。不久,怀有身孕的莉娜便带上仅有的一点儿家当,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寻找爱人之路。当克里斯莫斯、乔安娜、海托华在社会的敌意和迫害中举步维艰,痛苦挣扎时,莉娜却出人意料地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一路从阿拉巴马,经过四个星期的徒步跋涉,来到了杰弗生镇。她没有让过去成为自己摆脱不掉的梦魇,也没有在现实面前迷茫与彷徨。由始至终,她都从容淡定、随遇而安。她不是命运的宠儿,却最终成为生活的主宰者。

当然,她并非没有自己的缺点。从小缺少亲人的关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轻信、鲁莽、倔强、叛逆。她似乎完全按照自己的本能而非理性来生活,除了她口中的上帝,没有什么能够让她敬畏和遵从。然而,这些并没有损于她的人性之美。她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却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爱情的向往;她拒绝做旧南方社会膜拜的偶像“南方淑女”,却保有作为情人的忠诚和作为母亲的无私;她努力挣脱各种世俗规约的束缚,却坚守着人性最可贵的品质。她是一个矛盾体,憨厚却又聪慧,淡泊却又多情,固执却又温顺,柔弱却又坚强,她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却又高度和谐,她的存在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

莉娜是《八月之光》中的一个例外,福克纳将一种特殊的荣耀给予了她这样一位女性。杰弗生镇就像美国旧南方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腐朽的传统观念、无情的种族迫害、极端的宗教信仰、可怕的战争创伤严重扭曲着人性,摧残着生命。克里斯莫斯、乔安娜、海托华、海因斯、麦克依琴无一不是这其中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这个生命和信仰都不堪一击的世界里,美国南方社会要发展下去,需要的正是无数像莉娜这样的人。在她的身上,凝结着人类善良、勇敢、坚韧的崇高精神。她的旅程是所有人都要走的路,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是,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创造出新的生命。福克纳曾说过:“我相信人类不但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他仿佛在告诫人们,人类只有放下历史的包袱,专注于眼前,才能克服挫折和不幸,最终像莉娜那样,走出困境,走向新生。莉娜就像福克纳的一个理想,行走在他一生热爱却又苦苦为之寻觅出路的土地上,承载着他对美国南方社会现状和未来的殷切期望。

可见,莉娜是贯穿《八月之光》这部小说始终的一条灵魂之线,她由作者精心设计,饱含了他对人类自我完善的坚定信念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无限关怀。作为美国南方社会的下层农民,她不可避免地带有人性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她又拥有超越阶层的智慧和力量。她像上帝一样缔造生命,也像耶稣一样教化生命,她的美是永恒不朽的。然而,莉娜并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作者所要赞美的显然不是神性,而是崇高的人性。不论是上帝的崇高,还是耶稣的美德都可以在她的身上被找到,这说明不论是美国南方社会还是整个人类的希望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想必这正是福克纳所要传达给后人的真谛。

[1] Faulkner W.An introduction for the sound and the fury[J].The Southern Review,1972,8:705-710.

[2] Visser I. Faulkner’s light in august[J].The Explicator,2002,60(2):89-91.

[3] Fowler D. Introduction[C]∥Fowler D,Abadie A J.Faulkner and Women.Jackson and Lond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85.

[4] Bleikasten A.In praise of helen[C]∥Fowler D,Abadie A J.Faulkner and Women.Jackson and Lond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85:128-143.

[5] Visser I. Faulkner’s mendicant madonna:the light of light in August[J].Literature and Theology,2004,18(1):38-48.

[6] Brooks C. Faulker’s women light in August and the hamlet[C]∥Brooks C.On the Prejudices,Predilections,and Firm Beliefs of William Faulkner.Baton Rouge and London: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

[7] Guerard A J. Faulkner’s misogyny[C]∥Bloom H.William Faulkner.New York:Chelsea House,1986:143-170.

[8] 福克纳. 八月之光[M].蓝仁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9] Meriwethen J B,Millgate M. Lion in the Garden:Interviews with William Faulkner[M].New York:Random House,1968.

[10] 圣经(约翰一书)[M].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2002.

[11] 福克纳. 在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C]∥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54.

PerfectIntegrationofDivinityandHumanity—InterpretationofLenaGroveinLightinAugust

ZhaoQian,JinWenni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The seemingly simple and ordinary female figure Lena Grove in William Faulkner’sLightinAugustis in fact mysterious and complex.Many scholars have analyzed her female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angles.By employing archetypal criticism and close reading of the novel,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character Lena Gro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 being a human rather than being only a woman,explores the multiple identities of Lena Grove,that is,the nobility of God,the mission of Jesus as well as the ideal of the author embodied in her,and reveals her divine humanity and the author’s unshakable belief in human self-improvement and infinite care for human destiny.

LightinAugust;LenaGrove;God;Jesus;Faulkner’sideal;humanity;divinity

2013-04-27

赵 千(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mail:smileqian921@sina.com

I 106

A

1009-895X(2014)01-0056-04

猜你喜欢

格罗夫莉娜莫斯
复苏的母性
追忆无冕之王 斯特林·莫斯爵士
安吉莉娜的生日
大家来听音乐会
德国版“007” 半个世纪的双面人生
安吉莉娜的冰上芭蕾
复苏的母性
《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