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武术项目引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
2014-04-03梁叶飞
赵 岷,梁叶飞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华大地区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传统武术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符合地方民俗气息,民族特色突出。学校作为传统武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将传统武术推进校园,必将丰富学校学科项目。树立区域特色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区域民族文化氛围中健身、陶冶情操,借助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将对地域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传统武术项目分析
传统武术源于中华大地的原始农耕文明之中,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不断地完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用兼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武术的基本内容,以套路、散手及功力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有一定传承体系,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内容丰富的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分布于中华大地的各个地域,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是现代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源于UNESCO(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思想倡导,民族的和传统的非物质特色文化受到重视。UNESCO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2]。源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从2003年文化部正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从2006年第一批开始到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为止,国务院共批准公布了三批1 53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杂技与竞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项目28项,如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峨眉武术、红拳、八卦掌、形意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五祖拳、查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拦手门、通背缠拳、地术拳、佛汉拳、孙膑拳、肘捶、十八般武艺、华佗五禽戏等。还有各种杂技和较力的项目,如摔跤、挠羊赛等。另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因此,各省市确立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武术项目更是独树一帜,成为各地市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像武当武术、峨眉武术、沧州武术和心意拳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学校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地方中小学、高职和大学里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传统武术项目多,内容丰富,地域分布广泛。以山西太谷形意拳为例,2008年正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为了更好地推广太谷形意拳,太谷县文化、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于2009年对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2010年,太谷形意拳真正走进了课堂,成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和课间操的一项重要课程。2011年,太谷形意拳又走进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课堂,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到目前为止,太谷区域内的大、中、小学都设有形意拳课程,同时各学校都聘请民间形意拳师走进学校,有担任教练的、有进行技术指导的、有专门授课的[3]。总之,像沧州武术、峨眉武术及各式太极拳等都已经在各地区积极开展,已经形成了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良好氛围,为传统武术进校园提供宝贵经验。
2 传统武术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客观条件分析
2.1 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继承与发扬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华大地各地域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是一个区域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结晶,一直是地域人民文化生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体质,宣扬与传承地域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外界了解该地域的名片,如河南温县、河北永年等都是以传统太极拳而为大家所周知,为该地域树立起了一块民族品牌。通过现代对外交流的扩大和影响,成为了社会共有的文化财富和交流方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对民族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将传统武术引入地域高校体育课,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
2.2 利于地域传统武术项目的规范化发展
传统武术源于该区域群体的人类活动,主要以家族、师徒的方式在一定的区域内自然传承。由于经济、地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属于地域民间活动。以前主要出现在乡间村落的勾栏瓦舍及“社”、“舍”之中。可以防卫乡邻,保家护院,偶尔也在民间节日、农闲时间或宗教节日时展示。现代则由于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的活动范围受到局限,基本都是自发组织开展,更无统一的规范,这样是极不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的。而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除具有普通学校一般功能外,更具有自身科研、管理及发展等独特优势,应将区域传统武术项目引入高校,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使其从组织管理、活动方式、竞赛规则等方面更加完善,并指导其规范化发展。
2.3 利于丰富现代体育课程学科的教学内容
传统武术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特征——地域性。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广泛、信息畅通,任何一个传统武术项目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习练人群。以太极拳为例,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太极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众健身的重要项目,也是中华武术习练人群最多的一个项目。在河南温县、河北永年县,太极拳就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代表,是其他地区习练群体无法全面表达的。传统武术进入地方高校,丰富了地方学校教学内容。内容的多样化,可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本地域的学生了解地域传统文化,树立民族信心,激发对地方的热爱,并能丰富地方体育课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4 利于地域学校合理利用资源
传统武术项目具有地域性特征,民间有着许多优秀的传承者,地方高校开展相关项目,地方有着师资的重要保障,另外,传统武术项目简单,内容丰富,要求少,开展方便,只需要一块场地就能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较小。同时,在现代正常的体育课中,安排一定的地方传统武术活动,正好可以保证地方传统武术项目的开展。
3 传统武术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传统武术是在特定的某一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活动,这种身体活动已成为该区域内民众认可的活动方式,对于增进区域民族团结、共同文化认同和促进区域精神文明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管理层要从思想上认识传统武术进校园的重要性和承担的责任性。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集中素质高、结构完整、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才俊,而且是将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本区域民族传统文化,热爱区域传统武术,树立区域自豪感,无疑在宏扬区域民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传统武术起到积极作用。
3.2 发掘民间资源, 形成学校与地方师资互补
由于现代学校体育教师大多是接受学校体育教学,尤其是武术教师,在学校掌握的是一般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手),传统武术只占了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也是不一而同,差异较大,是非常不利于现代地方传统武术教学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地方民间传统武术拳师的资源,结合地方高校的学校资源优势,开办各种不同层次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合作会,让学校武术教师下去学习,民间拳师进校园,形成学校与地方交流合作,互补优势,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固定的教学团队[4]。另外,还可以组织在校大学生参观当地民族节日、民间体育比赛和表演,接受区域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推动学校传统武术的发展。
3.3 以地方高校为中心,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机制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部门,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将地方传统武术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制定科学的竞赛、管理方案,在学校积极开展,组织各种比赛,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和民间的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比赛总结经验。以传统武术项目的分布情况,形成地方高校与民间传统武术基地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产学科研联盟,共同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对区域间的传统武术拳种和传承人进行全面科学的挖掘,共同进行传统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实验和推广,有助于传统武术在学校的传播和发展。
3.4 制定地方武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丰富学校体育学科
根据高校体育院系的特点,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和民间资源制定适合地方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保证地方传统武术有计划地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再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地方传统武术项目的挖掘和研究,选择经典的、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结合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编制地方传统武术教材,开展以地方传统武术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学校体育的多样化,地方化和民族化。
3.5 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传统武术竞赛体制传统武术竞赛体制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给予宏观上的指导和支持,这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需要。[5]以学校为中心,举办校园传统武术文化活动,开展校园展示活动,再通过校园扩大影响,举办结合地方资源开展层次较高的地方传统武术比赛,如山西太谷形意拳国际比赛,国际少林武术文化节等,并借助政府力量进行大力宣传,如2013年8月“天山武林大会”就引发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地方传统武术的竞赛规模,使传统武术具有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独立的竞赛体制,然后进行实验、推广。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高素质的裁判员,聘请资深的民间武术家对裁判员进行培训,形成规范的竞赛机制,形成市场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品牌。
4 结语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已经成为现代民间大众健身的区域特色项目,成为现代各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但是传统武术由于项目多,各地侧重点都不一而同,而且习练人员复杂,有些仍然保留着传统迷信的传承方式。这些局限给传统武术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现代非物质文化保护前提下,学校作为集传承与发展的特殊区域,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地是分散于民间、村落和群众活动中。因此,借助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政策,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加大开发与保护,学校作为这一工作的重要平台,加上地方高校在保护地方传统武术方面独特优势,并能丰富现代教育学科,树立地方文化特色,将地域传统武术规范发展,最终,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百度百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EB/OL].(2013-01-20)[2013-06-03],http://baike.baidu.com.
[3]蒋亚明.山西太谷融入学校教育打造形意品牌[N].中国体育报,2012-05-24.
[4]郭利利.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 [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8):126-128.
[5]刘文武.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97-101.
[6]王海,赵岷,李翠霞.媒介、话语和权力:对传统武术生存空间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47-52.
[7]赵岷,李金龙.竞技武术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吗?——在古特曼现代体育特征体系下对竞技武术的再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13(5):92-98.
[8]李翠霞,赵岷.加与减: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另类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2(1):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