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关键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
2014-04-03覃喆
覃喆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关键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
覃喆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是依据同样理论创立起来的国家。如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理想信念问题的重要性和共产党人能否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以苏为镜”,对当前全党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信仰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关键
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和实事求是的评价标准,是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性所在。
上个世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与挫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危机论。当身处如此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继续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如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这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决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来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解决他们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在开展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是全面落实群众路线的保障,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方法是衡量领导干部处理突出问题的尺子。
一、苏联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认为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都表现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合一。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在社会形态发展历史中的体现。
(一)统一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俄国,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本国实际情况之中,率领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这标志着俄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当时处在黑暗无助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1921年,中国有志之士在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按照当时俄国政党原则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与心声,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信任。因此,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夺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立革命实践的领导核心。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在其周围。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使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富强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多样性:国情与实践的差异
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马克思给我们提供的不是一劳永逸的现成答案。我们运用某一理论不是一成不变或者根据某种既定模式来发展的,而是要把它与本国国情、实践相结合,赋予它与时俱进的活力。
俄国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摧毁了沙皇独裁统治。但革命的果实被俄国资产阶级所盗取,建立起俄国临时政府。之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创建苏维埃政权。从此,俄国步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则面临着一个内忧外患的国情。广大人民不仅要反抗国内封建派和反动势力的压迫,而且又要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情更为复杂、革命任务更为艰巨而繁重。
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由于不同国情与实践活动,在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政治上,布尔什维克党是苏联领导者;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两国都是以本国的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但在对待其他党派上,却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苏联格外强调必须是一党独裁,排斥其他党派。我国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在经济上,苏联坚持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要区别在于运用方式上,我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赋予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使其内容不断丰富。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符合国情需要和人民期望。而苏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在运用方法上则显得越来越机械化、教条化。
总之,就社会制度而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两国建立的理论依据。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广度和深度问题上的差异,使两国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二、理想信念问题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
理想信念问题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蒂。作为国家的执政党,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倘若思想上出现一丝偏离,那必将给国家、党、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甚至会使国家变了色、政党变了质。
(一)苏联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缺失葬送苏联社会主义辉煌事业
苏联共产党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他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他主张党要成为“苏联公民志同道合的自愿的联合组织”;否定党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主张把奋斗目标改为建立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即做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主张党内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主张“普遍的民主”、“民主的一致”;否定党是苏联人民的政治核心,应起战斗堡垒作用,主张党应变成“议会党”,党的作用仅限于组织议会选举。[3]他推行的“路线”是直接断送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是毁灭性的路线。他主张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犯了社会主义事业中最大的错误;又主张否定党的指导思想,这彻底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所谓的“路线”其实质是让苏联背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戈尔巴乔夫曾公开说,他“终生的目的是消灭共产主义”。所以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他宣布一生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感到安宁”。这一自白,足以说明他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3]
恩格斯曾指出:“这样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2]苏联解体是众多原因“合力”的政治事件。在多种原因中,其最关键性因素便是苏联领导人理想信念的缺失。戈尔巴乔夫作为党的领导人,他丧失了一名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变成了一个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一个理想信念混乱的人,成为国家领导人,这必将给这个国家带来灾难。历史实践证明,他给苏联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回顾这段历史,再次表明理想信念问题极端重要。
(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回想起在国家危亡、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浴血奋战。他们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邓小平曾深刻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之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4]可见,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无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它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是我们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动力与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归功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其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归根于党中央制定的各项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如一名指挥官,广大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指挥之下,才知道何时“齐唱”、何时“轮唱”。同时,也只有“指挥员”指挥得当,才能使合唱达到和谐与统一,才能共谱强大的中国梦之声。这就对我们的“指挥员”共产党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为此,共产党人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做到知行一致,防止“软骨病”侵蚀我们的肌体。
中国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其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其一,学习是共产党人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关键性所在。因此,共产党人必须不断加强对理论系统化的学习。不断深化对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知识的认识,并使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克服片面化。通过不断学习,每一个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应做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动摇、不懈怠,始终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奋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时,在学习态度上,共产党人作为全社会的模范,应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要倡导融会贯通、锲而不舍的学习风格,防止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学习风气。其二,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对全党党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与规范。特别是当前全党上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引导教育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共产党人能否准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
如何评价党的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对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袖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个关系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者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领导人,更是一种制度的象征,一段历史的标志,一代人的精神归宿,客观上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化身。”[5]
(一)背离事实的评价方法
人们通常认为苏联模式就是斯大林模式,其实苏联模式范围要比斯大林模式广。斯大林模式主要指的就是斯大林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误解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曾创造许多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也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因此,斯大林去世之后,如何评价斯大林,不仅是一个关乎个人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乎苏联历史、前途发展方向的重要性问题。1956年上台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这份报告对解放苏联人民思想,冲破对斯大林的个人盲目崇拜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他并没有客观、辩证、实事求是地评价这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赫鲁晓夫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斯大林的盲目崇拜是错误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违背的,但他却不负责任的“把个人崇拜的产生和流行主要归咎于斯大林个人品质,忽略了社会主义体制上的弊端和苏联历史的传统影响。”[6]因此,这份报告对斯大林的评价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是非科学、片面的。正如毛泽东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7]他的评价态度给苏联解体埋下祸根。随后上台的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更是变本加厉。他直接主张全盘否定苏联模式,推行所谓的“改革路线”。这彻底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
(二)实事求是的评价方法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惨重教训,严重损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也深深地打击了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随后又出现一股“反毛”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摆在党中央面前的问题十分棘手。如何评价毛泽东及思想,不仅关乎对他个人的历史定位,而且更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乎社会稳定。在这历史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保持高度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方法。邓小平表明:“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8]他还强调:“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8]这些理论不仅使毛泽东个人及思想得到正确的历史定位,扫清当时人们思想困惑,稳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且,为我们今后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树立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即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辩证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历届领导集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全面继承与弘扬实事求是评价方法,对毛泽东个人及毛泽东思想进行精辟评价。江泽民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9]胡锦涛表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到:“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评价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功过问题上,我们与苏联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点必须明确划分,不可混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是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两国都出现过问题,但对待问题的态度则是截然不同的。我国领导集体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推动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坚定的理想信念确保了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实事求是评价方法稳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苏联领导集体背离事实、片面的评价态度为苏联解体埋下祸根,领导人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更是葬送了苏联灿烂的社会主义事业。
[1]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529.
[3]周新城. 必须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实质、原因和教训——苏联解体二十年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5]刘书林. 运用科学的历史胸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红旗文摘,2013(17):26.
[6]张伟恒. 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9.
[7]吴冷西. 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5.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2,158.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6.
[10]胡锦涛.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TheDiscussionontheKeyofAdheringtotheSocialistDevelopmentRoad——BasedontheAnalysisoftheSocialismWithChineseandUnionofSovietSocialistRepublics
QIN Zhe
(SchoolofMarxism,Shandong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0,China)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both are established on the same theory. Today, China's socialist is being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while the Soviet union does not exist any longer. The enormous different fat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e must insist on "The Three Keys", namely,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importance of ideal faith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sts' scientific evaluation criteria.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round fields,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Party to take a lesson from what happened to Soviet Union,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keep the faith to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Critical
2014-05-14
覃喆(1988-),女(土家),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A8
A
1671-816X(2014)08-0762-04
(编辑:佘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