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性发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4-04-03段建华王园园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癌性病机中医药

段建华 王园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150)

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本身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癌性发热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不持久且存在较大副作用,严重影响癌性发热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独特优势,且作用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现将近年有关中医药对癌性发热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癌性发热属于祖国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大体可分为虚实两端: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经络,郁而发热或热毒内结所致者属实;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者属虚。可由单一病因所致,亦可由多个病因相互兼夹致病,如气滞血瘀、热毒血瘀、阴虚夹痰湿、气阴两虚等。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而以虚实夹杂多见[1]。张霆[2]认为肺癌癌性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伏气化热。陈凯等[3]焦中华等[4]亦认为其病因病机特点为人体气血阴阳久亏,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湿)、瘀相互为病,在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1.2 现代医学的认识

由于癌性发热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可能是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部分肿瘤产生异位激素引起机体各种炎性反应;肿瘤因生长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组织坏死以及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导致机体发热;另外,肿瘤组织内某些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2(PGE2)能力增强,PGE2的升高触发、环氧酶-2(COX-2)的调节和表达也被认为密切相关[5][6][7]。

2 辨证分型

胡陵静等[8]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临床将癌性发热分为毒热炽盛、湿热内蕴、肝经郁热、阴虚发热、瘀毒内阻5型,而分别予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肝解郁、养阴清热和化瘀解毒等法治疗。此外还应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发热时伴随症状的各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证加减用药,并注重引经药的应用。中医癌性发热诊疗指南(草案)将癌性发热分为阴虚发热证、气虚血亏证、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癖毒内阻证、肝经郁热证6型[9]。虽然各家对癌性发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各有不同,但总不外乎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

3 中医药治疗

3.1 内治法

3.1.1 从瘀、毒论治 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是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方法之一。陈孟溪认为癌热的治疗应从“毒”“瘀”入手,针对热入营血为癌性发热重要病机这一特点,结合临床经验,以犀角生地汤加味自拟组成清热散癖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屡获疗效,周思薇通过随机对照的科学方法研究此方治疗此型癌性发热患者,得出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明显优于对照组[10]。刘华等[11]运用化瘀解毒汤随症加减治疗癌性发热患者42例取得良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0.5%。

3.1.2 从湿热论治 申建中[12]采用达原饮加减治疗癌性发热4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口服萘普生片40例作比较,结果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3.8%;对照组总有效率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达原饮方剂系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所创,作者用达原饮加减,取化湿解郁、凉血活血、清热透邪之效。焦中华教授治疗此型癌热常用自拟化积方合三仁汤加减以开上、运中、渗下、解毒,使湿利、热清、毒解,临床疗效显著[13]。

3.1.3 从阴虚论治 临床多以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此类发热患者,方中,麦门冬、生地黄、石斛益气养阴;青蒿、鳖甲、知母、柴胡滋阴清热;牡丹皮、赤芍药凉血解毒;地骨皮清虚热。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清热凉血解毒。王冰[14]以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作为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青蒿鳖甲汤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消炎痛总有效率为59.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青蒿鳖甲汤治疗效果佳,值得进一步研究。

胡中华等[15]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气阴两虚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者与未服用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服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3.33%,平均退热时间7.25天;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6.25%,平均退热时间8.55天。结论认为竹叶石膏汤加减对恶性肿瘤患者气阴两虚发热等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3.1.4 从阳虚论治 鹿根启等[16]认为癌性发热多数是有规律地在午后或者傍晚开始发热,次日凌晨发热自动缓解。午后是阳渐衰阴渐生之时,因此认为这类发热多以阳气亏虚为主,以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四肢不温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发热病人应用益气温阳方剂进行治疗,每日1剂。结果:癌性发热病人服用益气温阳类方剂后,发热症状大都很快缓解。结论:癌性发热病因病机复杂,多属阳气亏虚,临床采用益气温阳法疗效满意。杨晨光等[17]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型癌性发热疗效显著,其认为该方功能温阳散寒、顺接阴阳,尤对假热真寒、表热本寒之证有效。周洁[18]认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更易出现阳虚寒凝,痰瘀互结的临床表现,故其在在临证中常附子、干姜同用,以补火助阳。

3.1.5 从寒热错杂论治 申洁婷[19]等通过辨证论治,对有往来寒热一症之癌性发热患者,应用小柴胡汤进行退热具有较好效果。张仲景《伤寒论》第96条及第263条指出少阳证有七大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而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郑秋惠等[20]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30例总有效率90%。

叶霈智[21]认为临床治疗癌性发热患者,多采用益气、滋阴、清热、解毒、化瘀等方法,然而部分患者转用多法仍不见效,仔细揣摩其中缘故,诸多症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然脾肾阴阳俱虚为根本病机,遂试用全真一气汤加减而获效。

3.1.6 从扶正祛邪论治 祖国医学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对于癌症患者,不同时期主证不同,临床以虚实夹杂者为多,治疗上常常是扶正祛邪双管齐下。余守雅[22]采用固本退热汤(石膏、太子参、芦根、花粉、地骨皮、枳壳、麦芽、知母、银柴胡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P<0.01)。全方共奏滋阴透邪、标本兼顾之效,在肿瘤治疗上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卢利员等[23]对39例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施以生脉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结果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05%,其认为诸药合用,既有强大的清热解毒功效,又有良好的养阴益气功效,具有扶正驱邪、标本兼顾之意。吴孝雄等[24]治疗晚期肝癌顽固性发热患者,遵循“扶正祛邪”治疗原则,结合每个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不同治法,进行个体化治疗,每有效验。

3.2 外治法

贾英杰等[25]通过对癌热宁栓剂直肠给药对癌性发热内源性致热源影响课题的研究,得出了癌热宁栓剂降热有效率为86.7%的结果,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内源性致热源的含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用药安全,对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并未发现对心、肝、肾功能的损害。

3.3 内外合治法

郭利华等[26]采用清热化瘀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癌性发热30例,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体温变化证候评分方面均获显著临床疗效。本研究从中医证候学及经络学角度考虑用清热化瘀法合穴位贴敷治疗癌性发热出发,使用清热化瘀法合穴位贴敷治疗癌性发热可清热解毒、化瘀通络,能增强患者的抗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控制病情发展,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和提高药物疗效。中医药在这方面确有良好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探索新思路。

3.4 中医药现代制剂的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的发展,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因此出现了很多中医药现代制剂,如中成药、中西药复合制剂、中药注射液、中药针剂等,这些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癀片为中西药复合制剂,其中含有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吲哚美辛等成分。苏全胜等[27]将156例老年晚期癌症的癌性发热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使用新癀片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消炎痛栓治疗,观察新癀片及消炎痛栓治疗癌性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新癀片治疗老年癌性发热与消炎痛栓同样有好的疗效。李倩[28]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40例,观察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治疗癌性发热,总有效率87.5%,疗效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陈志安[29]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发热患者64例,结果表明生脉注射液有良好的降热效果,总有效率81.25%,降热时间快,维持降热时间长,停药后体温回升率低,该药无明显毒副作用,重复运用好,且可口服。

4 结语

癌性发热为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热程或短或长,热度或高或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而其病因复杂,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有显著优势,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针对癌性发热产生的原因分别采用滋阴清热、化痰清热、甘温除热、疏肝利胆、利湿清热、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这样标本兼治,对缓解症情及控制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延缓病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中医讲求个体化治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多变的临床症状群,因时因地因人的个体化辨病辨证治疗,可大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中医药作为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如何形成一整套辨证辨病论治方案,更客观地评价其治疗作用,尚需进一步挖掘、探索,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1] 滕钰浩,陶肖馨,章永红,朱垚.癌性发热中医药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451-452.

[2] 张霆.从伏气论治肺癌癌性发热探析[J].中医药学报 ,2007,02:5-6.

[3] 陈凯,王庆才.癌性发热辨治[J].江苏中医药,2004,08:48-49.

[4] 于慧敏.焦中华治疗癌性发热经验[J].山西中医,2010,07:10-11.

[5] Yamagata K, Matsumura K, Inoue W, et al. Coexpression of microsomaltype pro- staglandin Esynthase with cyclooxygenase-2 in brain endothelial cells of rats during endotoxin-induced fever [J]. Neuro Sci,2001,21(8):2 669-2 677

[6] Deininger MH, Schluesener HJ. Cyclooxygenase-1and-2 are differentially localized to microglia and endothelium in rat EAE and glioma [J].Neuro immunoLl,1999,95(1-2):202-208

[7] Li S,Wang Y, Matsumura K, et al. The febrile response to lipopo lysaccharide is blocked in cyclooxyge-nase-2,but not in cyclooxygenase-1 mice[J].Brain Res, 1999,825(1-2):86-94

[8] 胡陵静,傅敏,陈皎皎.癌性发热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10,11:1999-2000.

[9] 中医癌性发热诊疗指南(草案)[A].中华中医药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2007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C].中华中医药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2007:3.

[10] 周思薇.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血瘀型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11] 刘华,何欣,曾柏荣.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02:72-73.

[12] 申建中.达原饮加减治疗癌性发热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10,04:36.

[13] 于慧敏.焦中华治疗癌性发热经验[J].山西中医,2010,07:10-11.

[14] 王冰.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 ,2010,05:25.

[15] 胡中华,张宁苏.竹叶石膏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46例[J].光明中医,2011,04:726-727.

[16] 鹿根启,高怀林.益气温阳法治疗癌性发热临床体会[J].中医学报,2011,01:15-16.

[17] 杨晨光,许鹏,曹永升,武彩霞,陈捷.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恶性肿瘤心得[J].中医杂志,2012,03:253-254.

[18] 周洁.温阳经方辨治癌性发热体会[J].天津中医药 ,2011,06:478-479

[19] 申洁婷,吴煜,袁菊花,王连美.小柴胡汤临床治疗癌性发热点滴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9:192-193.

[20] 郑秋惠,窦增娥,王法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30例[J].世界中医药,2010,05:321

[21] 叶霈智.全真一气汤治疗癌性发热体会[J].天津中医药 ,2009,05:378.

[22] 余守雅.固本退热汤治疗恶性肿瘤发热30例[J].陕西中医 ,2010,08:1021-1022.

[23] 卢利员,李永浩,谢玉萍.生脉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6:692.

[24] 吴孝雄,罗明.晚期肝癌顽固性发热验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6:962.

[25] 贾英杰,孙一予,章伟,张莹,李小江,陈亮,陈立伟.癌热宁栓剂直肠给药对癌性发热内源性致热源影响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03:221.

[26] 郭利华,陈宝财,盛文,章淼,石颖.清热化瘀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01:22-23.

[27] 苏全胜,薛利军,冒晓蓓,刘小北,林勍,刘畅,林勇.新癀片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癌性发热患者126例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07:700-701.

[28] 李倩.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40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1,07:1163.

[29] 陈志安.生脉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发热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10:41.

猜你喜欢

癌性病机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