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探讨
2014-04-03王莲英
王莲英
(通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通山 437600)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的更高关注,护士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本文就新时期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进行探讨,目的是培养优秀合格的护士,从而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1 护士的心理品质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意义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护理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坚持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改善护理服务模式为突破口,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为抓手。笔者认为,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注重两个问题;一是组织支持,提高护理专业地位,重视护理专业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保障护士合法权益,改善护士工作环境,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护士本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就是做好护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它主要包括兴趣、意志、能力等方面,随着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模式的形成,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护士本身的心理品质在优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护士心理素质的内容
2.1 兴趣
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有兴趣,也就是爱岗敬业,这是完成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它的中心就是病人的身心健康,对护理技术研究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理解病人,关心病人,热爱护理工作,才能主动去了解病人的需要,钻研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自觉地学习和提高护理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认真、主动、充满热情地完成所从事的护理工作。
2.2 情感
护士的情感在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其情感不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而且对病人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对病情重或者是难治的病人。护理工作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因此,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康复,护士将护理照顾贯穿于每一个治疗环节,为患者提供舒适、有效、针对性的护理。有专家提出要培养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的三心护士,其实质就是要有将病人当亲人的护士情感。
2.3 意志
护士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工作中操作准确、熟练、果断,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冷静,特别是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护理人员在与爱滋病、梅毒、淋病、狂犬病患者接触后心理应激的发生率为100%,生理上出现食欲下降、疲乏、失眠、晕厥,情绪上出现焦虑、恐惧、不信任、紧张、不安等[1],护理人员在提倡人性化护理的同时也需要人性化的关怀。护士对急诊患者、危重患者、传染病患者要求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服务周到,态度和蔼。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善于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及时做出判断,并正确而果断的处理。笔者认为,护理风险是院内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才能降低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率。
2.4 想象力
护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条件也不可能毫无差异,重复出现。因此,护理工作要求对不同的病人找出不同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不同的护理计划,去执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如产妇的舒适护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的个性护理,慢性病的家庭式护理,癌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等。护理工作都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笔者认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而且具有想象力的护士,就必须了解病人的情况、心理活动,根据病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充分体现护士的思想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熟练的技术操作,是护士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手段。
3 体 会
3.1 护士心理品质需要加强“慎独”的修养
众所周知,慎独是护士应具备的重要职业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在单独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中,仍能严格按科室、医院的规章制度办事,一丝不苟。作为护士,能追求“慎独”这一道德价值,需要加强修养,去积极拓宽人性中更深层、广阔的空间。
3.2 护士心理品质需要和谐的医疗环境
医院领导要把护理工作置于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在护理经费投入、人力配备、护士福利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护士的幸福指数及思想境界也得到升华。
3.3 培养和养成积极的心理模式
积极的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2]。护理部与护士长应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护理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在提升个人心理品质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1]刘金艳.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应激及干预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25(4):362
[2]徐娅霞,李晓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4(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