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居家不出人群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6年后随访*
2014-04-03王玉兰张超邢凤梅景丽伟陈昕汪凤兰李伟
王玉兰张超邢凤梅景丽伟△陈昕汪凤兰李伟
homebound中文译为:“居家不出”,指受访者无医学上描述的外出禁忌,每天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度过,每周外出(有目的外出,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不包括被动的走出家门)次数≤1次。美国学者Snell grove于1963提出居家不出状态是导致卧床的重要原因之一。Dr.Qiu研究发现居家不出人群老年痴呆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老年居家不出状态最终可导致卧床、痴呆和抑郁的发生[1],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在亚洲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的日本,从2000年开始,厚生省在老年人保健事业第4次计划中,将预防居家不出列为老年人健康保健的措施。国外对居家不出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2]等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在国内除邢凤梅教授外鲜有报道[3]。
国外研究报道了因居家不出导致的卧床和痴呆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医疗、护理、家庭照顾、社会支持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有大量居家不出状态及潜在人群,一旦发展成痴呆或卧床,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2006年,邢凤梅教授对唐山市5个社区1475名老年人进行了有关居家不出现状的研究,同时也对社区老年居家不出的分布特征、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横断面研究。2012年,对2006年调查为居家不出的人群275例进行随访研究,追踪探讨居家不出人群6年后的自然转归,寻找影响转归的因素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对转归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6年在唐山市随机抽取的5个社区中调查为居家不出状态的老年人275人,6年后实际调查人数为189例,随访率为68.7%。失访人数86例,其中已故81例,失去联系5例。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用于调查居家不出患者的一般资料。该量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社会状况等。
1.2.2 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包括健康自评、孤独自评和抑郁评价,其中抑郁评价采用老年抑郁评价量表简本(GDS-15)进行。GDS-15量表总分为15分,0~5分为正常,6分以上为抑郁[4]。
1.2.3 研究过程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当面填写问卷及面对面访谈,告知本次调查目的及意义,问卷由受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回收问卷时,调查者仔细核对,以免漏项或错填。
1.3 统计处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6年后居家不出组与non-居家不出组一般资料情况[n(%)]
表2 6年后居家不出组与non-居家不出组心理状况比较[n(%)]
2.1 6年后随访189人的转归情况其中42人(22.2%)已出现卧床,62人(32.2%)仍然为居家不出状态(居家不出组),另85人(45%)为居家不出好转组(non-居家不出组)。
2.2 6年后随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居家不出组与non-居家不出组在年龄、配偶有无、经济收入、住房层次、与子女的关系及见面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6年后随访,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6年后随访到189人的转归情况6年后随访到的189人中,有高达22.2%已出现卧床状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另外高达32.2%的人群仍为居家不出状态,为卧床和痴呆的潜在人群;且当年调查为居家不出的人群已有81例死亡,提示居家不出状态人群应引起医学界足够的重视。
随访人群中有85人已转化为非居家不出状态,说明老年居家不出状态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该研究结果提示,应积极寻找影响居家不出转归的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达到降低或延缓老年人晚年卧床状态的发生,进而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节约医疗资源[5]。
3.2 6年后居家不出与非居家不出组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居家不出有密切的关系,居家不出组老年人年龄为(77±6.35)岁,而非居家不出组老年人为(73±6.39)岁,随着年龄增长,居家不出发生率也在增加。据国外研究报道[6],老年女性居家不出的发生率比男性高,但本研究显示性别不是居家不出发生和转归的影响因素。住房层次影响居家不出转归,研究表明,住房层次低将使居家不出状态向好的方向转化,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活动不方便,住房层次越高,老年人外出次数也就随之减少;而住房层次低,老年人外出或下楼相对方便[7],因此,条件允许的话,应安排老年人住低层次住房。与子女的关系以及见面的次数也影响到老年的居家不出状态,调查结果表明,非居家不出组老年人经常与子女见面,且关系融洽,提示子女在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和转归中的重要作用,有配偶者居家不出转归较多,可能与子女的作用相一致,因家庭关系和谐,给老年人外出提供了身体协助和心理支持。非居家不出组经济收入与居家不出组比较相对较高,可能收入给老年人外出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因而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可能使其经常走出家门进而转归为非居家不出状态,相反,经济收入差的老年人因更容易抑郁而更不愿意走出家门[8]。
3.3 6年后随访到147人的心理状况比较据统计,1992—1996年期间居家不出状态的老年人由10.3%增加到30.3%,并且居家不出老年人认知障碍、严重抑郁症、精神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在普遍增高[9]。居家不出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且最终可导致卧床状态并进一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导致老年人产生孤独、抑郁的心理,其对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发生及影响不可忽视。Zvi D Gellis[10]等人研究显示,居家不出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要高于非居家不出老年人。本次调查中,抑郁状态老年人的居家不出发生率为75.81%,并且发现大多数抑郁老年人因为情绪低落,悲观,生活中没有爱好和乐趣,担心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性,而不愿外出,自己大部分时间留在家中度过。因此,国外开展家庭医生访视和心理干预治疗来缓解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抑郁状况,定期随访,随访人员由老年慢性病护理师,老年病专家和心理咨询师组成,这种采取专门针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干预方案,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研究初步了解了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近期转归和影响转归的一般资料以及心理因素,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随访到的样本量相对较低,可能对本次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应继续加大对影响居家不出转归的因素进行探索并寻找有效干预方法,延缓或减少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发生,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节约社会资源。
[1] Qiu W Q,Dean M,Liu T,et al.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homebound older adults:An overlooked population[J].J Am Geriatr Soc.2010,58(12):2423-2428
[2] Ganguli M,Fox A,Cilby 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mebound older adults:A community-based study[J].J Am Geriatr Soe,1996,44(4):363-370
[3] 邢凤梅,姚三巧.国外老年人居家不出(homebound)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68-269
[4] 刘春辉,刘申,祝墡珠,等.6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老年抑郁量表评分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11):783-785
[5] Meyer R P.Consider medical care at home[J].Geriatrics,2009,64(6):9-11
[6] Bruce M L,McNamra R.Psychiatric status among the homebound elderly:An epidemiologic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1992,40:561-566
[7] Cohen-Mansfield J,Shmotkin D,Hazan H.Homebound older persons:Prevalence,characteristics,and longitudinal predictor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2,54(1):55-60
[8] Choi N G,Hegel M T,Sirrianni L,et al.Passive coping response to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low-income homebound older adults:Does it affect depression severity and treatment outcome[J].Behav Res T-her,2012,50(11):668-674
[9] Ganguli M,Fox A,Gilby 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mebound older adults:A community-based study[J].J Am Geriatr Soc,1996,44(4):36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