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的编制*
2014-04-03屈家宁陆桂芝
屈家宁陆桂芝
国内外有关虐待的研究已有长久的历史,后期众多学者逐步向心理虐待方向渗透,其中大部分是关注儿童期心理虐待的研究,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虐待领域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部分。
国内陈晶琦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报告16岁前受到教师躯体情感虐待的比例为43.0%,同时统计调查得出教师排在5类人员对学生心理虐待的第一位[1]。邓云龙等人的调查显示,有96.5%的学生曾遭遇或目睹过教师的心理虐待行为,其中21.3%没有亲身经历但目睹教师心理虐待行为的学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2]。心理健康是当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作为施教者,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幸福和工作成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3],所以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掌握教师心理虐待的原因是尤为重要的。
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国内外有关教师心理虐待的量表多为教师自评量表,而学生心理虐待自评量表仅有《加州的学校氛围量表》,该量表有两个项目,一条是老师是否骂过我,另一条是教师是否当众羞辱过我[4]。目前对于教师心理虐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同时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测量工具适用于我国。本研究目的在于编制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以提供一个更具适应性的测量工具,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学者向秀英[5]研究中的定义,将教师心理虐待界定为凡是教师的言语、态度及行为,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明显的或潜在的伤害,阻碍其正常的健康成长,并对其身心发展产生负性影响的行为,都可视为教师心理虐待。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调查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哈尔滨市5所高校,其中3所为本科院校,2所为高职院校,随机发放1000份问卷进行施测,有效问卷794份。开放式调查:共发放140份开放式问卷,回收120份(85.71%),其中男生56名,女生64名;文科68名,理科52名。
初测:在哈尔滨市5所高校,随机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08份(81.6%)。其中男生153人,女生255人;文科179人,理科228人;专科128人,本科280人。该部分回收的数据主要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即探索出教师心理虐待的因子维度结构以及对教师心理虐待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的分析。
正式施测:在哈尔滨市5所高校,随机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386份(77.2%)。其中男生95人,女生291人;文科192人,理科194人;专科163人,本科223人。该部分回收的数据主要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即验证探索出的因子维度结构与实际维度结构的拟合精确程度。
重测:从哈尔滨1所高校随机抽取某专业150人为重测的被试,并间隔2周后进行重测,得到有效被试138人。男56人,女82人。
1.2 方法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5-7],编制开放式项目如“你觉得什么是教师心理虐待行为,请按自己的理解给出定义。”、“根据你对教师心理虐待行为的理解,你觉得教师心理虐待行为都有哪些?”、“请具体描述一下你身边发生过的教师心理虐待行为及经过。”。
将收集到的120名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词频,编制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的项目50个,包括言语暴力、躯体虐待、忽视和剥夺4个维度。同时请10名心理学研究生和4名心理学老师对问卷项目进行分析,删除了一些不恰当的项目,合并了意思相近的项目,并对项目的语言表述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初测问卷,其中包含40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评定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受到教师心理虐待的程度越高。
1.3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用Mplus 7.0选用稳健最大似然法估计法(MLR)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对初测问卷的40个题目进行项目分析,采用相关法分别计算40个题项和问卷总分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所有题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1~0.71之间(均P<0.001),达到统计学水平,所以40个题项均保留。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初步问卷数据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得到,KMO=0.95,经过Bartlett球形检验,P<0.01结果显著,说明该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及斜交旋转方法抽取共同因素,并结合碎石图,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剔除因子共同度小于0.40和因子负荷小于0.50的项目,并使每因素包含的项目≥3个。结果显示4个因子结构清晰,共包含21个项目,解释率为55.58%。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及各项目的含义,将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言语暴力(教师对学生使用伤害性的语言和态度)、躯体虐待(教师对学生躯体上的惩罚)、剥夺(剥夺学生应有的权利,限制学生的行为)和忽视(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各条目所属因子的负荷值在0.60~0.82之间,见表1。
2.3 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言语暴力、躯体虐待、剥夺和忽视4个因素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7、0.77、0.67和0.67。重测信度: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言语暴力、躯体虐待、剥夺和忽视4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78、0.63和0.52。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各条目的因子载荷
2.4 效度分析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选用稳健最大似然估计法(MLR)对所得的四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325.25,dF=182,χ2/dF=1.79,CFI=0.91,TLI=0.90,SRMr=0.05,RMSEA=0.045(P=0.84),精确拟合检验的P值统计不显著,表明不能拒绝RMSEA≤0.05的零假设,该模型拟合良好[8]。
进而考察问卷各因子以及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4个因子与总分之间都有较高的相关,说明每个因子与总分都有紧密的联系,且因子间的相关低于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说明每个因子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2 各因子分与总分的相关矩阵
3 讨论
心理虐待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隐蔽和持久的,该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所遭受的心理虐待行为的总结,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教师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往往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乃至精神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前期开放式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将教师的打骂也归入心理虐待当中,打骂对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并且国外的学者们也倾向于将身体虐待和性虐待的伤害实质纳入心理虐待的范畴,但由于性虐待的隐蔽性而无法进行施测,本研究只将躯体虐待纳入心理虐待的维度之中。
总体上,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学生心理虐待和儿童心理虐待的相关理论知识,依据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分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具有较好代表性的量表。本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4个维度中只有剥夺与忽视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略低,为0.67,其余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和0.77,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各数据均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本研究希望通过编制教师心理虐待大学生回顾量表,能够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认识到心理虐待行为,并通过使用这个测评工具及时发现心理虐待行为,起到及时预防的作用。
[1] 陈晶琦.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5,19(4):341-344
[2] 邓云龙,向秀英,潘辰.中小学课堂心理虐待质性研究初步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362-369
[3] 张璐璐,肖华清,郑洪波,等.某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59-1060
[4] Rami Benbenishty,Anat Zeira,Ron Avi Astor,et al.Maltreat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y educational staff in Israel[J].Child Abuse&Neglect,2001(26):1291-1309
[5]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6] 潘辰.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D].长沙:中南大学,2010
[7] 邓云龙,潘辰,唐秋萍,等.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75-177
[8] 王济川,王小倩,姜宝法.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