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2014-04-02张慧芬
张慧芬
摘 要:发生在晚清的甲午中日战争,带给中国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其中,在至关重要的海战环节,北洋水师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在海军人才、技术管理、封建制度和海防观念方面,当时的北洋水师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些没能解决的问题导致了最终的覆灭。本文通过对北洋水师的成立背景、壮大过程和覆灭原因的分析,透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对于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建设,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国防技术能力自主以及先进的海防观念,都是海防实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北洋水师;甲午中日战争;海军现代化;李鸿章
1 绪论
中国海军的挫败影响了百年近代史。如果甲午海战胜利方属于中国,那么历史将有重大改观。足见在海军失败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张其昀教授曾说过,“中国为大陆国,又为海洋国,海权和陆权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海权强则国势盛,海权弱则国势衰,国史昭然,历历不爽。”
从同治年间到甲午的二十年间,北洋水师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兴起、壮大直至消亡,也反应了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兴衰。相比于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当今中国海军的发展比较薄弱。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眸,可以为当今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北洋水师产生和覆灭
2.1 北洋水师成立的背景
19世纪,各国对海权的争夺日渐激烈。海洋强国都以坚甲巨舰为后盾,成为海上战争中胜利的凭借。然而,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止步于水师,且各省间缺乏足够沟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有识之士魏源就曾经提请设厂建船,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朝野终于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议仿造西洋船舰,之后逐渐设立了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虽然清政府筹办三洋海军的方针已定,但限于财力,工作无法齐头并进,只能有所侧重,于1879年(光绪五年)确定“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由一化三”。
李鸿章成为这一大事件的主导者。他一手经营,全盘西化,采购铁甲舰,聘请洋教头,还建立和设置了旅顺一级威海卫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2.2 北洋水师产生的过程
同治九年,两江总督曾国藩曾经提出,沿海七省沿江三省须归并设防,统一沿海的防务。同治十三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曾经提出沿海七省水师合操,使南北洋联为一气,仿长江水师之例子。光绪元年(1875年),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
光绪十一年(1885年),海军衙门正式成立,决定先办北洋海军这一支军队。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从知识方面来说,海军已经是专门的学科,除了一般的军事作战、驾驶技术等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天文、地理、气象和海洋等方面的知识,而在当时中国,鲜有人能够具备这素质;再者,船政学院的学员自身知识和经验非常有限。李鸿章慨叹,“各船购集固难,统领将才尤难”。
海军学校的建立,为海军人才的培养起了良好开端。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与当时世界范围内相比,德国的海军部成立于1871年,早中国14年;日本设于1872年,比中国早了13年。
2.3 北洋水师的覆灭
1886年,北洋海军第一次访问日本。7月21日,丁汝昌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杨威”6舰抵达元山。长崎对欧美军舰司空见惯,但是对于中国巨舰首次目睹。惊叹、骚乱和愤懑情绪夹杂在一起,最终酿成了一场骚乱事件。1891年,丁汝昌率舰再次访日,对日舰观察之时发现对方实力已经迅速提高。但朝廷同意户部意见,停购外洋船炮两年,失去了宝贵时间。
1892年,日本在英国预订的吉野号完工,日本的海军扩张计划基本告成。1894年9月,黄海海域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的决战。交战的双方的分别是大清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李鸿章经营20年的北洋水师损失惨重。在慈禧的万寿节乐曲中,旅顺口失守,威海卫被围。1895年刘公岛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3 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
3.1 海军人才的匮乏
“有器无人”,这是很多人回望那段历史时候的感慨。在当时朝廷拨款支援的时候,北洋水师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军人才,武器并没能发挥应有作用。
据记载,即便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是少年时失学。 总结起来,就无怪他统领北洋海军15年, 仍然 “于水战之专门名家学问,既未尝读其书,即不能明其理,于驶船诸法苦于懵然不知,于海军之奥妙全然不知”。
作为将领尚且如此,底层的官兵效仿行为可知晓。且在北洋水师中多闽人,多结成封建集团,对水师进行把持,这对中国近代海军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根据李鸿章的规划,北洋水师邀请了大量的洋教头。洋教头的主要任务是担任教习、管驾、管轮和管炮。舰队上的洋员数量并不多,而且逐渐减少。但是,北洋舰队的总教习一职,李鸿章始终用洋员充当。李鸿章聘用洋员作总教习,一方面是需要他们担任训练工作,另一方面也有政治目的。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时,往往借助于洋人总教习的身份。例如,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李鸿章派超勇、扬威二舰去上海,就是由德人式百龄带的。1890年(光绪十六年)以后,北洋舰队有四年多的时间没设总教习。可是,甲午战争刚爆发,李鸿章就迫不及待地要聘请总教习了。汉纳根本是德国陆军军官,马格禄是英国拖船的船长,皆非海军军官出身,对海上作战茫然无知,李鸿章偏要聘请他们充当总教习,显然不是指望他们帮助训练,而是要借用他们的洋人身份。
3.2 技术和管理的落后
从技术和武器装备来对比,往往很多人称,日本联合舰队拥有快速巡洋舰和速射炮,但实际上,北洋水师也拥有极强的军事技术优势。
1880年12月,清政府从德国船厂订购了“定远”和“镇远”两艘装甲战列舰,以及“济远”、“经远”、“来远”三艘装甲巡洋舰,这五艘舰艇成为了北洋水军的主要力量。
然而,尽管硬件设施不错,“软件”却跟不上节奏。武器装备和高技能的人才,是军队能力的重要因素,但部队管理能力也不可忽视。如果没有正规和严格的管理,很难体现出战斗力。当时,军队的主要管理者没能起到表率作用,尽管海军军官比陆军军官的报酬更为丰厚,但是高级军官缺屡屡违反纪律——建公馆、养小妾、夜不归舰。
一方面,武器操作技术拙劣,船舰和鱼雷设计不准。黄海海战爆发的时候,北洋水师有两艘鱼雷艇参战,但是,用鱼雷攻击同样不精准,发射了五枚鱼雷,无一命中。原本打算先发制人,但由于技术不过关,最终未能成功,且火炮射程远的作用也没能够得到体现;还有一个技术缺陷是,舰炮穿甲弹不炸。在丰岛海战中,“济远”舰用15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炮弹,击中了日舰速度最快的“吉野号”右船舷,但是炮弹质量太差,里面没有装炸药,击中却没能够爆炸。这样,“吉野号”侥幸存活下来;第三个方面,武器装备缺乏维修和保养。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既缺乏零配件,也缺乏技术熟练的维修工人,导致了军舰和大炮难修复和更换。
3.3 经济政治环境的局限性
海军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建设北洋舰队的全部开支共用去白银3500万两,仅占同期国库开支的2%左右,远低于全国陆军部队的军费开支。但对于几近崩溃的封建国家,2%的海军军费已经不胜负担。没有相当的生产力水平和广泛的财源,仅仅靠各种税金,要维持一支近代化海军是十分困难的。
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传说颐和园是挪用海军经费修造的,清末维新党人梁启超首创将园工同甲午海战失败相联系的说法,以激起人们对慈禧太后的仇恨:“自马江战败后,戒于外患,群臣竞奏请练海军。备款三千万,思练一劲旅。其后,海军之捐,日日加增,积之十年,其数可想。未及两年,而颐和园之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充土木之用。此后名为海军捐者,实则皆颐和园工程捐也。”李鸿章也抱怨,“饷源之绌,各省同病。由于协拨太多,无从议减……雨生(丁日昌)去年添募及筑台之费百数十万,仅赖暂留洋税四成,邻省协济,尚多不敷。”而另一观点则指出,颐和园工程与北洋海军并无直接关联。但在清政府宁愿耗费巨资修建颐和园的情况下,北洋海军难以获得及时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19世纪60年代后期,远东形成了英俄对峙的局面,远东形势相对稳定。这正是中国振兴和发展海军的大好时机。日本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明治维新,并倾全力发展海军。清朝统治者却恰恰相反,错过了机遇。
4 中国近代海军兴衰的启示
北洋水师的失利,给中国后世的海军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也带来了反思。目前,相对于中国陆军的发展,海军还有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周边海洋环境复杂的情况下。
4.1 国家重视和政策保障是关键
相比而言,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在大型舰艇装备建设、国际化军事人才培养、海军战略研究以及应用方面加快发展,接近并超过世界其他海洋强国的实力。创建现代化的海军,对于中国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近代海军本为一支综合科技的新兵种,不论是船炮装备、机械操作、航海技巧、人员教育、以及舰队的组织训练、行军布阵,无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人才,方能有效地管理和操纵,发挥捍卫国防,维护海权的功能。
清政府处于镇压国内人民反抗的需要,建立了近代海军,但是在帝国主义扩充海军的同时,缺少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也最终导致了海战失利。
4.2 技术和人才是国防自主的关键
所谓国防一定要自主创造,一个国家的军事配备,一定要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假借他国的技术和人才。就中国而言,也就是“中国之海军,宜使其成为中国之海军,而不可移他国之海军,而为中国之海军。”
在北洋水师时代的中国,科学和工业均大大落后,国防根本不可能达到自主的程度,处处要依赖其他国家,还不免受到他国的欺诈。比如阿思本兵轮案、蚊炮船的购买,都曾经吃亏上当,靡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在德国购买“济远”舰的时候,也曾经因为构造的缺点而发生争端。
4.3 要拥有先进的海洋观念
技术影响战术,战术影响战略和战役,技术和战术上的缺陷会导致战役失败,战败的国家将会陷入民族浩劫之中。目前,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海洋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北洋水师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至今值得我们深思。在中国海军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吸取北洋水师覆灭的种种原因,从体制和机制上、从技术和人才上全面发展中国海军实力。
注释
李鸿章:《朋僚函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卷15,第33页。
《洋务运动》第二册,378页。
1891年,英国《伦敦武备报》在详细评估后,将中国海军列为世界第八,而日本海军则名列第十六位。
8月13日,一些北洋水兵违反军纪,在当地妓院寻乐,酗酒闹事,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一名警察受重伤,而肇事水兵也被逮捕。事态很快扩大,15日放假的水兵观光终酿成大规模的冲突,酿成“长崎事件”。事后中日进行几个月强硬谈判,在英德公使调停下得到和平解决,以双方对死伤者给抚恤金告终。
John Lang R. 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1839-1895.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
姜鸣:《北洋海军经费初探》,《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
梁启超:《瓜分危言》,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李鸿章:《朋僚函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卷15,第18页。
陈先松:《修建颐和园挪用 “海防经费”史料解读》,《历史研究》2013年第2期。
杜锡珪:《欧美日本海军报告书》,第184页。
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三联出版社,第480页。
参考文献
[1] 李鸿章:《朋僚函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3] 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北京:三联书店,2008 年
[4]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5] 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6] 戚其章:《北洋舰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
[7] 陈先松:《修建颐和园挪用 “海防经费”史料解读》,《历史研究》2013年第2期
[8] 张侠等:《清末海军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年
[9] John Lang R. 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1839-1895.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