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磨合
2014-04-02唐娜
摘 要:近年来,英语的现状在国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不仅折射出汉语国际地位的变迁,更深层次地表现出中西文化间关系的改变。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冲突和磨合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本论文分析了国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情况,进而讨论了其对外来语言文化的吸收情况,从而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中英语言文化对比框架,以提供中英语言文化间如何求同存异的新思路。
关键词:语言;文化;现状;保护;吸收
如今,中英文乃至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磨合日益显著且不可忽视,从两方面来讲,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二是对外来语言文化的认知和吸收。
在我看来,大部分国人对于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做的不好的。且不论具体的语言或文字,国人现如今缺少的最重要而最基本的东西,是信仰。为什么我要谈信仰呢?因为我认为信仰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根本,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繁盛之基石。华夏民族族人之信仰,并非从一开始就缺失的。有的人认为中国人曾经的信仰是宗教,是佛法的因果有报,是道教的天人合一。而我认为并非如此,因为佛教是两汉之际从传天竺来的“舶来品”,而道教则是4700余年前轩辕黄帝赐百家姓而始的,那么华夏民族是怎样早在公元前5000年起形成的呢?其精神依托是什么?我认为,其精神依托其安身立命之本即其信仰是对一个整体,是对氏族对部落而后对家族的崇拜,从而对自身产生了约束。图腾、族谱、族规、家法,无一不显示着当时的华人对自己信仰的坚守。而今,大概华人的信仰,也只剩下了金钱。信仰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文化的流失。因为无所畏惧无所顾虑,我们抛弃了对祖宗的敬畏对传统的捍卫,只顾着赚钱只顾着生存,只闻柴米酱醋茶,不知宫商角徵羽。在此,我冒昧地用一个地方作一个对比,作为同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台湾在保护文化的方面做得好得多。首先,台湾的族系文化不如大陆繁荣,所以他们吸收了海峡对岸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作为他们的宗教信仰——道教,台湾人把自己的信仰融入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台湾,随处可见的是香火鼎盛的妈祖庙,妈祖绕岛时,几乎全家老小都会在门口迎接妈祖的到来,台湾本土的电影总会融入传统喜宴、丧事的元素。在台湾,很难不被人们的虔诚感动和影响。我们摒弃的,他们坚守;我们忘记的,他们纪念。在大陆消失不见的,在台湾欣欣向荣。所以你可以看到台湾人的谦逊台湾人的热情台湾人的向善台湾人的团结。残破的文化碎片撑不起中国的明天。接下来我想谈谈文字和语言,陆先生在《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中提到“汉族的文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的、意音文字”,可见汉字是多么的博大精深。试问我们是否将汉字完整传承并发扬光大了呢?从简体字代替繁体字看来,完整传承是堵在了死胡同里,但是发扬光大似乎正走在路上。这里我想讲个笑话,说教育学家让大陆的学生写“忧郁的乌龟”一百遍,大陆的学生认真地完成了任务,教育学家让台湾的学生把同样的短语写一百遍,台湾的学生写了一半就恼怒地弃笔而去,教育学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大陆学生比台湾学生更有耐心。台湾学生为什么写不下去呢?因为他们写的是繁体的“憂鬱的烏龜”。由此可见,简体字给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便利并因此保证了其扩大影响力的程度继而保证了汉语的国际化程度,与此同时,汉语也失去了部分的表意象形能力。举个例子,繁体的“靈”字,就字面上来看,最上面是“雨”,最下面是“巫”,中间是三个“口”。雨是大自然的精华,巫就姑且理解为巫师,一个巫师对着天空大张着嘴巴接纳大自然的精华与恩赐,一张嘴巴还不够,要三张嘴巴才能满足他的渴求,表达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而反观简化的“灵”,个中意蕴还有几分尚存?同理,被白话文挤下历史舞台的文言文,也让中华文化部分精华处于幕后的阴影之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当今华人汉字越写越差、汉语越说越差,既无法理解感知本族文字语言的魅力和精华,又如何能如余光中先生所说“善待母语,敬爱母语”呢?又如何能如陆谷孙先生所说“有自豪感,对自己的文化有真诚的态度”从而让“我们汉语有美好的前途”1呢?
既然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待提高,那是不是证明我们已经对外来语言文化有了足够的认知并将其完美地吸收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国人对于外来语言文化的认知和吸收,也是做的不好的。先说近年来不可阻挡的“英语热”,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欧美文化迅速席卷华夏大地。举国上下无人不知ABCDEFG,无人不晓“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人人都说要“干一行,爱一行”,那是否人人都“学一门,爱一门”呢?我眼中的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只有热情,没有热爱。问一句“为什么学习英语”,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为高考”“为找工作”“为出国留学”,带着这样“功利性”目的学习英语的人,如何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如何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大多数人学到的都是“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And you?”,所以大多数人做遍了单项选择也没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遍了阅读理解也理解不到英语究竟好在哪里。但好歹国民英语的整体水平在那段时间里有了质的飞越。不过热情这种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热情褪去之后,便有质疑的声音出现,说英语教育阻碍了母语教育的发展。前段时间为英语一掷千金的人,为英语肝肠寸断的人,纷纷倒戈讨伐文化侵略的罪魁祸首——英语。于是教育部改革高考,英语沦为高考舞台上的配角。曾呼风唤雨的英语一夜之间就被打入了冷宫。有人说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是汉语国际地位升高的表现。但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应该如此急迫地轻视英语吗?为什么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是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打压之上的呢?我认为,一个强大的文化是不可撼动的,是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无国界,对其他文化去芜存菁的吸收反而会令自身更加强大,如此激进的驱逐恐怕是对“闭关锁国”的重演。
最后,我想引用陆先生的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
参考文献
[1]陆谷孙. 《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EB/OL].(2005-08-05).http://ent.ifeng.com/phoenixtv/76569994053287936/20050805/604082.shtml
[2]余光中.《当中文遇到英文》[EB/OL].(2011-09-28).http://cul.china.com.cn/2011-09/28/content_4512443_3.htm
[3]陆谷孙.《陆谷孙谈中国人学英语》[EB/OL].(2013-11-17).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11/17/content_836648.htm
作者简介
唐娜(1994-),女,四川省通江市人,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