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二元性视角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2014-04-02武慧敏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9期

武慧敏

内容摘要:情境二元性是通过组织设置支持性的情境在组织内部实现同时开发和探索学习的二元性形式。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尤其重要。本文以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为立足点,总结现有文献,指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刚刚起步,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理论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平衡开发和探索学习的理论没有突破,而实证研究的最大障碍是情境二元性企业样本不足,并且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是通过案例研究进行情境二元性理论的发展,以及采用跨层次分析法发展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结果变量研究。

关键词:情境二元性 结构二元性 中小企业

引言

如何平衡开发和探索是二元性研究的基本问题,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三种类型的平衡方式:情境二元性、组织二元性和时间分离。情境二元性是指通过在同一个业务单元内通过设置支持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安排用于一致性行为和适应性行为上的时间/资源的流程和系统而达到二元性的方式。与强调通过组织设置不同的部门的结构二元性、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开发和探索的时间分离等方式不同,情境二元性要求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参与到整合开发和探索的实践中来。

企业规模是影响实现二元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所拥有的财务、合法性等优势,无法实现向大企业一样实现结构二元性。并且中小企业较高的死亡率,面临着更大的保持今天的生存和明天的发展的压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比大企业的管理者更像二元性的领导,所以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特别重要 (Gibson C B,Birkinshaw J.,2004)。但是Raisch和Birkinshaw认为却忽略了对情境二元性的研究,特别是鲜有文献关注中小企业的情境二元性问题。

国内外尚没有文献对中小企业的情境二元性研究进行综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发展。本文首先比较了情境二元性和其他形式的二元性的区别,指出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了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现状,指出情境二元性研究的障碍和难点,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的定义和区别

(一)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的定义

情境二元性是组织在同一个业务单元内通过设置支持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安排用于一致性行为和适应性行为上的时间/资源的流程和系统而实现的二元性。二元性是指组织既能有效地管理现有的业务,同时又能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能力。情境二元性是相对于通过结构的设计,在不同的业务单元内分别进行开发和探索的活动的结构二元性来讲的。因为组织二元性的定义本身存在较大的争议,所以学者们一般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二元性来避免这种争议。

(二)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的区别

区分组织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是对情境二元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是两种形式的二元性在对待平衡开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立场上存在本质的区别。Fang和Lee指出,虽然开发和探索式的学习近几十年来获得了极大的重视,但是,企业之间如何更好地保持开发和探索的平衡依然是一个难题。组织二元性主张在不同的部门中分别进行开发和探索,而情境二元性则主张在同一个组织中同时进行学习和探索。

二是管理者的作用不同。在结构二元性的组织中,管理者被要求设置合理的二元结构,决定资源/时间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分配来适应组织生存对开发或者探索的需求,并且给不同的业务单元制定不同的指导方针,并针对员工对某一特定的功能(开发或者探索)的贡献来进行奖惩。而管理者在实施情境二元性的组织中的作用主要是创造一种支持的组织系统和流程,能够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用于不同的职能(一致性和适应性)的时间,管理者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情境二元性的主体是组织中的个人。

三是情境二元性是一种元能力,这种能力充斥于整个业务单元和所有的职能部门之中,个人的二元性的集合会影响组织的整体的二元性水平,但是组织的二元性水平并不是个人二元性的总和。这就避免了“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同的业务单元之间整合的问题。

四是情境二元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一致性和适应性构成了相互之间不同却整合在一起的、相互之间不可替代的元素。当情境二元性实现时,组织内的所有个人都会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所以情境二元性相比结构二元性要更有可持续性。

五是尽管情境二元性是整个业务单元的特征,但是它是由个人的特殊的行为所产生的。在结构二元性中,不同业务单元的个人被明确的指导、当他们在本业务单元内做出符合业务单元要求的工作时(开发或者探索)才会被给予奖励。然而在情境二元性中,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自己的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行为,两种行为都是被组织所允许和鼓励的。

Combee在进一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结构二元性和情境二元性在人力资源计划、业绩评估、职业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构如表1所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虽然是不同的组织二元性形式,但是Gibson和Birkinshaw认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而非替代的关系。

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重要性

Gibson和Birkinshaw指出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特别重要,现有情境二元性的实证和案例研究文献都是以中小企业和企业的业务单元为主研究对象的,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Freeman等发现中小企业有“小企业的负债”,即由于小企业缺乏合法性、缺乏充足的资源,相比于大企业来说有更高的失败率。中小企业不仅仅面临着发展的要求,还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的威胁。所以相比于大企业,既能维持今天的生存又能保证明天的发展的二元性的能力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加迫切。

二是Lubatkin等指出中小企业缺乏实施结构二元性所需要的必要的财务和人才资源。然而二元性的的能力又对中小企业十分重要,情境二元性会成为中小企业的必然之选。endprint

三是O`Reilly和Tushman回顾前人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的启示:二元性的组织需要二元性的领导或者高管团队。Mom等认为二元性的领导者有三个特征:他们欢迎矛盾和冲突,他们身负多重的任务,他们既深化自己现有的知识,又更新自己的知识。Combee指出中小企业的高管既制定战略,又执行战略,接近市场,知道市场趋势。他们要扮演战略制定和运营的双重角色,体验不同的知识需求带来的不一致感,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相对于大企业的管理者,更可能成为二元性的管理者。

四是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中小企业更有潜力较好地平衡开发和探索的学习。因为,大企业具有较多的制度化的知识,而制度化的知识有利于组织的开发学习,但是也会造成组织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的探索式学习形成阻碍。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较多的制度化知识,所以更有潜力更好的在同一个业务单元内更好地追求探索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的整合,这也有利于形成整个部门的情境二元性。

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现状

(一)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前导因素研究

Gibson和Birkinshaw首先提出情境二元性的概念,并认为情境二元性是组织设计一种支持性的情境驱动的组织二元性形式。现有文献中,学者们已经识别出三种情境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环境层面的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和领导者层面因素。

1.环境层面的前导因素。二元性最初是Duncon为了描述组织适应不确定的环境的能力而提出来的,作为组织二元性的一种形式,环境不确定性也是情境二元性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Jansen等探索环境的动态性和竞争性如何塑造业务单元内同时追求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的程度。他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高度动态性和竞争性的环境中运营的企业更可能同时追求两种创新的活动。

2.组织层面的前导因素。Gibson和Birkinshaw 认为,业绩管理(由延伸和纪律组成)和社会支持(由支持和信任组成)两个方面的高强度产生了一个高绩效的组织情境,最终造就了真正的情境二元性组织。

但是Wang和Rafiq指出了Gibson和Birkinshaw研究的两个缺陷:第一,情境二元性的四个维度最初不是用来促进主动性、协作和学习的个人层面的行为的,而是用来促进开发和探索的。第二,他们找到支持这四个方面证据,却使用了两个维度来解释这四个方面。由业绩管理和社会支持组成的高绩效情境支持反映了企业单元的系统和进程,而不是促进情境二元性的基本的价值和规范,他们证实了由组织多样性和共同愿景组成的二元性的组织文化也是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

Edwin的研究在Gibson和Birkinshaw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组织内自上而下的知识流动有利于促进开发行为、自下而上以及水平的知识流动有利于促进探索行为,这三种类型的流动如果都能比较顺畅,那么组织就较易形成情境二元性。基于组织学习理论,Navarro和Dewhurst指出,知识的开发和探索对情境二元性有正向的影响,组织的规模对这个关系没有影响,而所在的部门可能会对这个关系有影响。

3.领导者层面的前导因素。Simsek认为,全才领导可能最好地支持情境二元性,因为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管理多重的结果。Schudy的实证研究发现,变革的领导氛围以及集体人格是情境二元性的促进因素,并详细分析了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在促进情境二元性中的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Hafkesbrink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开发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模型。他们认为情境二元性主要是由组织的前导因素(组织内和组织间)和组织里的人(管理者和员工)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互动产生的一种组织能力,情境二元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和业绩水平。

(二)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结现有文献发现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结果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绩效上。实证研究对情境二元性和中小企业绩效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打开二者之间的“黑箱”机制。

1.理论研究。在理论上,学者们都认同情境二元性能提高组织的绩效。Simsek认为开发和探索的结合导致通过使组织变得更加灵活、创新和有效的同时又不失去稳定、例行和效率带来的好处,这有利于组织能平衡渐变创新和剧变创新之间的矛盾,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环境。Gibson和Birkinshaw 指出绩效管理和社会支持虽然不直接产生高绩效的组织,但是可以通过实现情境二元性,间接地导致高绩效。

当然在理论上情境二元性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行业应当是情境二元性和组织业绩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调节变量。Gort和Klepper认为剧变和渐变的创新依赖于行业的生命周期,并且公司层面的R&D必须在行业的环境下进行研究。也有学者认为不同的文化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

2.实证研究。现有的文献中,对情境二元性的业绩结果的实证研究较少,只有Gibson和Birkinshaw、Navallo、Schudy、Wang和Rafiq的研究涉及到这个问题,并且他们都以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

现有的研究无论是关注业务单元层面还是组织层面,大部分都支持中小企业的情境二元性对业绩有正向的关系的假设。Gibson和Birkinshaw的研究表明,情境二元性对业务单元层面的绩效有正的影响;Wang & Rafiq的研究表明,业务单元层面情境二元性对新产品创新起积极作用;Schudy研究了情境二元性对财务地位、增长、员工波动、员工生产率和业务流程效率等企业绩效有正的影响;Navallo发现,二元性情境可以增强企业的客户资本。

然而,Gima发现,开发和探索的互动效应会降低剧变创新,并且对渐变创新没有明显的影响,这结论完全和情境二元性的原则相背离,所以对情境二元性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的研究。endprint

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对业绩影响的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的研究不多。Schudy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能量是情境二元性和业绩关系的中介变量。组织能量是在组织整体内的一种情绪氛围,是在组织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建立起来的情绪资源。较低的组织能量会导致企业的员工不能或者不愿意回应环境的压力。

Wang和Rafiq的实证研究回应了Gort和Klepper以及Everdingen和Waarts 的理论假设,通过150家来自英国和242家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情境二元性对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单元层面的异质性(比如二元性的组织文化和R&D强度),而不是行业和跨文化的不同。该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文化进行情境二元性研究的例子。

结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结论

本文首先比较结构二元性和情境二元性之间的不同,然后又分析了关注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意义和原因,再通过回顾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和对绩效的影响的文献,得到以下结论:其一,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有本质上的不同,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更加重要。其二,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有环境、组织和领导者三个层面的前导因素。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情境二元性的模型已初现端倪。其三,现有的文献中,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与业绩关系的研究较少,结论也不一致。更少有文献探讨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影响业绩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

Raisch和Birkinshaw指出,现在对情境二元性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必将成为未来的一大热点。

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大部分研究都是对Gibson和Birkinshaw 研究的补充,而没有较大的突破。在理论研究上,虽然Hafkesbrink等发展出一个看似复杂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只是对前人研究的补充和总结,依然没有回答最核心的问题,既如何整合开发行为和探索行为。虽然中小企业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制度化知识对探索型学习的阻碍作用,但是这并不能认为中小企业中,探索行为和开发行为之间就能很好的整合,Fang和Lee指出对于如何更好地整合开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依然是一个难题,这成为情境二元性理论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实证研究方面,针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并不多,一个原因就是情境二元性并不容易实现,找不到足够的样本企业也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一大障碍。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做出以下展望: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和内在机制的研究虽然现在进入了瓶颈期,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必定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第二,Hafkesbrink等的研究虽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实现情境二元性的核心问题,但是他们通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为后来者发展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对绩效的影响的“黑箱”机制。笔者认为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客观业绩而不是主观业绩。现有的研究中,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度量主要是通过量表来获得的主观业绩。中小企业大多数没有上市,获取其客观业绩的资料难度较大。虽然使用主观业绩也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效应,但要建立可信的效应关系,尽可能获取客观效绩指标是必要的。

二是情境二元性主要是在个人层面上发挥作用,其效应发生在业务单元层面或企业层面,这是跨层的作用;但至今缺乏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跨层研究。Gibson和Birkinshaw 指出四种二元性个人行为:二元化的个人主动地寻找超出了他们自己工作限制的机会;二元化的个人是协作性的,他们寻找与别人共同努力的机会;二元化的个人是经纪人,经常寻找建立内部的联系;二元化的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任务。员工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工作,并能在对更宽广的组织利益上采取行动。这就会激发员工做出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通过这些行为,员工被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并且自发的行动,而不用他们的监管者的支持和同意。这些行为鼓励员工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机会,同时,又和组织的整体的战略一致。本文认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会影响个人层面的员工积极情绪、员工个体当责感和组织公民行为。

参考文献:

1.Dovev Levie, Uriel Stettner, Michael L Tushman. Exploration and Exp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 T109-155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2010,4(1)

2.Gibson C B, Birkinshaw J.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

3.Raisch S, Birkinshaw J.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ntecedents,outcomes, and moderat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34(3)

4.Abdul Ali. Ali, A. Competence Ambidexterity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rm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1 from http://www.icsb2011.org/download/18.62efe22412f41132d41800012 76 6/600.pdf,2011

5.Duncan R.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 [J].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1976, 1

6.Zeki Simsek, Ciaran Heavey, John F Veiga, David Souder. A Typology for Align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s Conceptualizations,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46

7.Christina Fang, Jeho Lee.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rough Structural Design: The Isolation of Subgroup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 2010,21(3)

8. Raisch S J, Birkinshaw G Probst, M L Tushman (2009).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endprint

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对业绩影响的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的研究不多。Schudy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能量是情境二元性和业绩关系的中介变量。组织能量是在组织整体内的一种情绪氛围,是在组织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建立起来的情绪资源。较低的组织能量会导致企业的员工不能或者不愿意回应环境的压力。

Wang和Rafiq的实证研究回应了Gort和Klepper以及Everdingen和Waarts 的理论假设,通过150家来自英国和242家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情境二元性对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单元层面的异质性(比如二元性的组织文化和R&D强度),而不是行业和跨文化的不同。该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文化进行情境二元性研究的例子。

结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结论

本文首先比较结构二元性和情境二元性之间的不同,然后又分析了关注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意义和原因,再通过回顾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和对绩效的影响的文献,得到以下结论:其一,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有本质上的不同,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更加重要。其二,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有环境、组织和领导者三个层面的前导因素。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情境二元性的模型已初现端倪。其三,现有的文献中,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与业绩关系的研究较少,结论也不一致。更少有文献探讨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影响业绩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

Raisch和Birkinshaw指出,现在对情境二元性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必将成为未来的一大热点。

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大部分研究都是对Gibson和Birkinshaw 研究的补充,而没有较大的突破。在理论研究上,虽然Hafkesbrink等发展出一个看似复杂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只是对前人研究的补充和总结,依然没有回答最核心的问题,既如何整合开发行为和探索行为。虽然中小企业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制度化知识对探索型学习的阻碍作用,但是这并不能认为中小企业中,探索行为和开发行为之间就能很好的整合,Fang和Lee指出对于如何更好地整合开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依然是一个难题,这成为情境二元性理论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实证研究方面,针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并不多,一个原因就是情境二元性并不容易实现,找不到足够的样本企业也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一大障碍。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做出以下展望: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和内在机制的研究虽然现在进入了瓶颈期,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必定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第二,Hafkesbrink等的研究虽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实现情境二元性的核心问题,但是他们通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为后来者发展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对绩效的影响的“黑箱”机制。笔者认为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客观业绩而不是主观业绩。现有的研究中,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度量主要是通过量表来获得的主观业绩。中小企业大多数没有上市,获取其客观业绩的资料难度较大。虽然使用主观业绩也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效应,但要建立可信的效应关系,尽可能获取客观效绩指标是必要的。

二是情境二元性主要是在个人层面上发挥作用,其效应发生在业务单元层面或企业层面,这是跨层的作用;但至今缺乏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跨层研究。Gibson和Birkinshaw 指出四种二元性个人行为:二元化的个人主动地寻找超出了他们自己工作限制的机会;二元化的个人是协作性的,他们寻找与别人共同努力的机会;二元化的个人是经纪人,经常寻找建立内部的联系;二元化的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任务。员工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工作,并能在对更宽广的组织利益上采取行动。这就会激发员工做出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通过这些行为,员工被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并且自发的行动,而不用他们的监管者的支持和同意。这些行为鼓励员工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机会,同时,又和组织的整体的战略一致。本文认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会影响个人层面的员工积极情绪、员工个体当责感和组织公民行为。

参考文献:

1.Dovev Levie, Uriel Stettner, Michael L Tushman. Exploration and Exp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 T109-155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2010,4(1)

2.Gibson C B, Birkinshaw J.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

3.Raisch S, Birkinshaw J.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ntecedents,outcomes, and moderat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34(3)

4.Abdul Ali. Ali, A. Competence Ambidexterity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rm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1 from http://www.icsb2011.org/download/18.62efe22412f41132d41800012 76 6/600.pdf,2011

5.Duncan R.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 [J].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1976, 1

6.Zeki Simsek, Ciaran Heavey, John F Veiga, David Souder. A Typology for Align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s Conceptualizations,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46

7.Christina Fang, Jeho Lee.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rough Structural Design: The Isolation of Subgroup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 2010,21(3)

8. Raisch S J, Birkinshaw G Probst, M L Tushman (2009).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endprint

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对业绩影响的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的研究不多。Schudy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能量是情境二元性和业绩关系的中介变量。组织能量是在组织整体内的一种情绪氛围,是在组织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建立起来的情绪资源。较低的组织能量会导致企业的员工不能或者不愿意回应环境的压力。

Wang和Rafiq的实证研究回应了Gort和Klepper以及Everdingen和Waarts 的理论假设,通过150家来自英国和242家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情境二元性对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单元层面的异质性(比如二元性的组织文化和R&D强度),而不是行业和跨文化的不同。该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文化进行情境二元性研究的例子。

结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结论

本文首先比较结构二元性和情境二元性之间的不同,然后又分析了关注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意义和原因,再通过回顾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和对绩效的影响的文献,得到以下结论:其一,情境二元性和结构二元性有本质上的不同,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更加重要。其二,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有环境、组织和领导者三个层面的前导因素。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情境二元性的模型已初现端倪。其三,现有的文献中,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与业绩关系的研究较少,结论也不一致。更少有文献探讨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影响业绩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

Raisch和Birkinshaw指出,现在对情境二元性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情境二元性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必将成为未来的一大热点。

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大部分研究都是对Gibson和Birkinshaw 研究的补充,而没有较大的突破。在理论研究上,虽然Hafkesbrink等发展出一个看似复杂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只是对前人研究的补充和总结,依然没有回答最核心的问题,既如何整合开发行为和探索行为。虽然中小企业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制度化知识对探索型学习的阻碍作用,但是这并不能认为中小企业中,探索行为和开发行为之间就能很好的整合,Fang和Lee指出对于如何更好地整合开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依然是一个难题,这成为情境二元性理论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实证研究方面,针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并不多,一个原因就是情境二元性并不容易实现,找不到足够的样本企业也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研究的一大障碍。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研究做出以下展望: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前导因素和内在机制的研究虽然现在进入了瓶颈期,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必定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第二,Hafkesbrink等的研究虽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实现情境二元性的核心问题,但是他们通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为后来者发展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对绩效的影响的“黑箱”机制。笔者认为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客观业绩而不是主观业绩。现有的研究中,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度量主要是通过量表来获得的主观业绩。中小企业大多数没有上市,获取其客观业绩的资料难度较大。虽然使用主观业绩也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效应,但要建立可信的效应关系,尽可能获取客观效绩指标是必要的。

二是情境二元性主要是在个人层面上发挥作用,其效应发生在业务单元层面或企业层面,这是跨层的作用;但至今缺乏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的跨层研究。Gibson和Birkinshaw 指出四种二元性个人行为:二元化的个人主动地寻找超出了他们自己工作限制的机会;二元化的个人是协作性的,他们寻找与别人共同努力的机会;二元化的个人是经纪人,经常寻找建立内部的联系;二元化的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任务。员工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工作,并能在对更宽广的组织利益上采取行动。这就会激发员工做出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通过这些行为,员工被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并且自发的行动,而不用他们的监管者的支持和同意。这些行为鼓励员工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机会,同时,又和组织的整体的战略一致。本文认为中小企业情境二元性会影响个人层面的员工积极情绪、员工个体当责感和组织公民行为。

参考文献:

1.Dovev Levie, Uriel Stettner, Michael L Tushman. Exploration and Exp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 T109-155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2010,4(1)

2.Gibson C B, Birkinshaw J.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

3.Raisch S, Birkinshaw J.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ntecedents,outcomes, and moderat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34(3)

4.Abdul Ali. Ali, A. Competence Ambidexterity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rm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1 from http://www.icsb2011.org/download/18.62efe22412f41132d41800012 76 6/600.pdf,2011

5.Duncan R.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 [J].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1976, 1

6.Zeki Simsek, Ciaran Heavey, John F Veiga, David Souder. A Typology for Align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s Conceptualizations,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46

7.Christina Fang, Jeho Lee.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rough Structural Design: The Isolation of Subgroup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 2010,21(3)

8. Raisch S J, Birkinshaw G Probst, M L Tushman (2009).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