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通识教育体系
2014-04-02俞静
俞静
摘 要: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修读要求、通识课程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各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归纳了其书院通识教育的共性和特点,并提出了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关键词:书院通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71-02
近年来,通识教育一直颇受高等教育界关注,而书院通识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形态,有其特点和规律。香港中文大学是我国开展书院教育最为成熟的大学,也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其书院制源于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由三所成员书院(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而建校,书院实行小规模住宿制,并有各自完备的生活设施和组织结构,院长入住书院,具有独特的书院精神。书院既像大家庭,又是小社会。
香港中文大学现有9所书院,每所书院均有十分完备的通识课程体系,并与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一、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
在香港中文大学,书院承担的课程主要是通识课程,其与大学通识课程两者共同组成通识课程体系。书院通识教育承载各所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传统,各书院分别开设正规科目及提供不设学分的其他学习机会。大学通识教育着重于四个基本范畴:人与自身文化承传的关系,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与其他人的关系及与自身的关系。而书院通识教育则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帮助同学在学术的追求以外全面发展,让同学在现今世界成为尽责的公民。①
二、书院通识课程的修读要求
书院通识教育由中文大学各成员书院提供,本科学生必须按照所属书院规定进行修读。大约有1/3的通识课程学分需要在书院完成。
下表是香港中文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学分要求[1]
三、书院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①
(一)政策制定及课程管理
书院通识教育的管理是在大学整个通识教育管理体系下统筹进行的(见下图)。
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辖下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大学通识教育之政策、审议通识教育科目的开设及修订事宜,并协调所有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委员会包括各学院及书院代表、大学通识教育主任、副主任、教务长及由校长委任的资深教员,并邀请中大学生会及各成员书院学生会之代表列席会议。
每个书院均各自设有书院通识教育委员会及书院通识教育主任,策划书院通识教育课程和举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书院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在整个通识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质量控制
为提升课程及教学质量,通识教育委员会采用一系列措施,由其常务委员会、书院通识教育委员会和大学通识教育部推行。质量管理措施包括:
第一,开设通识教育科目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学科符合通识要求。
第二,设通识教育考试委员会,审视每科的成绩分布,务求各科评分符合大学指引,标准一致。
第三,每科于学期完结前,进行学生意见调查。
第四,各学科定期进行内部评审,检视教学成效。
第五,大学定期进行全面的课程检讨,并邀请校外专家提供意见。
四、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特点及类型[1]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总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形式教育和非形式教育。形式教育主要是指一些记入学分,以课堂学习为主的教育;非形式教育主要是指形式多样,有修读要求但不计入学分的教育形式。
(一)形式教育
纵观中文大学各个书院所开设的课程,其形式教育具有以下共性和特点:
1.新生指导课程
每一个书院都会开设新生指导类的课程,冠以不同的名称,主要包括新生入学适应、引导新生了解大学环境,积极适应角色转变。该类课程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辅以团队活动、工作坊等贯穿于课程教学中。除了这类适应类、角色转变、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性课程外,港中大绝大部分书院开设有《大学与社会》或相关课程,深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大学与社会,为大学乃至人生找寻行进的方向。例如,伍宜孙书院在新生中开设一门必修通识课程《创新志业及社会责任》,内容包括个人、社会与大学、社会问题、社会福利、思维与创意等方面,让新生对社会责任、个人使命、大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毕业总结课程
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班学生,书院还会开出各类相关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就业,找到职业方向。作为通识课程,总结类课程不是仅仅局限于毕业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讨如何从学问之道走向丰硕人生之路,帮助学生找准方向,建立信心和勇气,开创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例如,善衡书院的总结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及时报我机会,检视大学生活。课程围绕工作与丰硕人生两大重点,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工作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以及社会价值实现;明白工作不限于职业,学业的本质也是促进工作。
3.区域性的课程
大部分书院都开设有区域性质的课程,涉及香港的历史、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福利及保障甚至香港饮食。例如:《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历史的重构与社会发展》、《香港环境问题》、《香港社会福利服务》、《饮食文化史:香港饮食文化》。
4.社会化问题的课程
各个书院开出的社会化问题的课程不尽相同,视野广阔,例如《中国扶贫计划与发展》、《新经济下的生存之道》、《性别与家庭:全球化视野》、《改革时期的中国:市场转型与社会变迁》、《香港环境问题》、《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等。还有很多社会化问题的探讨是以讲座、论坛的形式出现在书院周会、高桌晚宴上。
5.科学与哲学、艺术的融合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通识教育中,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往往是与科学哲学、艺术融合的课程。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艺术不是割裂的,用人文的视角去看待科学,用科学的眼光阐述人文,这本身就很有新意,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使得在书院中,不论哪个学科背景的学生均能获益良多。比如《科学与人生》、《科学与现代社会》、《反思现代科技》、《遗传工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艺术家、科学家带你走进大自然:动植物摄影与图画》。
书院通识课程涉及面广泛,除了以上各部分具有共性的外,还有很多艺术、文学、体育、社科、地理、娱乐等课程。
(二)非形式教育
非形式教育是书院通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这些不拘泥于形式的教育,使得全人教育的触角可以触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具有典型性的当属书院的固定时间聚会,科目名称一般叫作周会、高桌晚宴或书院聚会。这些都是书院开设的必修科目,但是一般不设学分,这类课程有利于书院精神传承。
每个书院会要求学生就读期间参加该类活动的最少次数。这些聚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例如座谈会、演讲、表演、专题讨论、学生团体环节、杰出员工和学生颁奖典礼等等,探讨有关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宗教及艺术等人生问题。
五、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在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有许多不同于学院课堂的有利条件,也因此可以得到不同于学院课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独特效果。
第一,授课场地由学院或者大学挪到宿舍区,是一个将居住在同一书院学生集中、相识、相聚的机会,十分吻合书院的理念,即通过相对固定和小范围的住宿生活及书院教育达到全方位全时段全人教育的目的。
第二,更深入来看,在宿舍区有更多的条件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比如在宿舍区,将更有条件完成一些小组实践类的非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这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培养个人品德,发展心智,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是形式多样的教育。
正因为书院是住宿学院的延伸,学生住宿在书院中,不仅仅受到书院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在此获得书院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书院开展的通识教育有其独特的优点。
六、总结
书院作为住宿学院的一种载体,其开展通识教育有着独特的优点。香港中文大学是我国境内开展书院教育最为成熟的大学,其书院通识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各成员书院通识体系有着共同的目标,并有一定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2012-2013年度科目总表[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