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14-04-02孔新利
孔新利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 743000)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各规模猪场中一类常见疾病,直接影响了猪群的繁殖与改良。该病的病因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表现多种症状,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
该病一般分为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类。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引起;非传染性障碍主要为机能障碍、生殖器官畸形和饲养管理等因素所造成。在此,主要简述一下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
1.1 猪瘟
该病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怀孕母猪发生猪瘟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或产弱仔等。
1.2 布鲁氏菌病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感染的猪大多呈隐性经过,少数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等。
1.3 猪伪狂犬病
多种动物都可感染该病,哺乳仔猪发病最多,死亡率很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能长期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
1.4 猪细小病毒病
多感染头胎母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
1.5 猪乙型脑炎
主要导致青年怀孕母猪死胎、流产与公猪睾丸炎。
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2.1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征状
发情障碍。到繁殖年龄的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的母猪较长时间不发情。
妊娠障碍。母猪不怀孕,或发生流产、死胎、产子不足和木乃伊胎。有的母猪在怀孕期,部分胚胎早期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
2.2 仔猪成活障碍
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吃奶无力,还有的站立不稳、哀鸣、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一般出生3~4 d死亡。
3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3.1 强化猪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猪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科学管理: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分群。同时,应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防暑,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猪的繁殖率。
科学饲养: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不易发生疾病。根据自己的猪群制定适合本场或本地区不同阶段猪的饲养标准。
3.2 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
消毒制度: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口要有消毒设备和消毒房。要定期对圈舍及其周围进行消毒。
隔离制度:如引进种猪,应对供种场家进行考察方可引进。新引进的种猪,须观察1月后才能转入生产区。
防疫制度:首先要对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预防接种。对于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只有高度重视,切实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引起的猪群繁殖障碍。
[1] 郑明球.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及防治[J].畜牧与兽医,2002,34(3):1-5.
[2] 刘建文,等.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J].2002,2:33-35.
[3] 张金刚,等.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J].中国兽医杂志,2008,23(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