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

2014-04-02韩丹丽符静

海南医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冠脉溶栓心电图

韩丹丽,符静

(万宁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海南 万宁 57150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

韩丹丽,符静

(万宁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海南 万宁 57150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有2例由于急性左心衰死亡,死亡率为4%,18例患者尚未达到再通标准,30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再通率达60%。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的重要治疗手段,加强临床护理配合是提高早期溶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科最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据相关数据统计[1],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在发病1 h内死亡,因此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目前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的急救措施为溶栓治疗,及早采用有效的溶栓治疗可及时抢救即将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使梗死病灶区范围缩小,提高冠脉再通率,从而减少死亡率[2]。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同时还需要周密细致的护理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案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等手段确诊,排除不可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8.3±3.1)岁;梗死部位中高侧壁2例,下壁梗死14例,广泛前壁10例,前间壁13例,下壁加正后壁加右室梗死11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进行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肌钙蛋白等血液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300 mg肠溶阿司匹林嚼服,加入8 mg 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 000 U肝素静脉推注,确保在5 min内推注完。同时应静脉滴注42 mg rt-PA,确保在1.5 h内滴完,并持续静脉静脉微量泵入1 000 U/h肝素,肝素的具体给药剂量应根据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调整,应注意维持ARTT时间保持在70 s左右。待静脉微量泵入24 h停止后应在皮下即刻肌肉注射5 000 U肝素,连续使用6 d左右。

1.3 护理方法

1.3.1 溶栓前准备①待患者入院后立即送住监护室(EICU)进行心电监护,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流量3~5 L/min进行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助于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等症状;②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③同时应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最好采用留置针进行输液,避免反复穿刺。浅静脉留置应最好选择容易固定,且前臂较粗的血管。在抽血的过程中应全面检查电解质、血常规、血清心肌酶谱、血脂、血糖、血型、肌钙蛋白等;④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应严格掌握;⑤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讲解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基本手术流程以及注意事项;⑥治疗前应备好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抢救药品以及血压监测仪、除颤器、心电图机等抢救药物及仪器。

1.3.2 溶栓过程中护理在患者溶栓治疗期间应加强心电图监护护理,以溶栓治疗前的心电图检测结果作为基础,在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溶栓即刻、溶栓后15 min、30 min等各试点的心电图,应注意记录过程中应对心电图的ST段抬高值、心电图确切的时间、确切日期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对于ST段下降恢复正常的过程应特别注意,为科学、准确判断溶栓治疗效果,且若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现象时可及早发现。同时应多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内心的声音。在开始溶栓的过程中,应注意每隔15 min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发作,若患者胸痛发作,应及时详细记录胸疼具体发生部位、持续时间、发作程度、性质以及是否出现伴随症状等情。其次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出现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处理对策。

1.3.3 溶栓后护理

1.3.3.1 心理护理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心态表现以及心理活动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对于性格比较安静、内敛的患者,应主要向他们讲解心肌梗死的最常见发病因素;而对于性格比较开朗乐观、容易发怒、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多听他们的主诉,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重点向患者解释保持一种良好、健康、愉快的心情对于疾病的积极影响,同时应多讲一些临床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临床护理工作。

1.3.3.2 生活护理应注意合理饮食,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多吃一些富含为维生素B、维生素C、低热量、低胆固醇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应尽量少吃一些过于油腻、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应注意保持大便畅通,每天督促患者进行定时排便,养成健康、良好的排便习惯。

1.3.3.3 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30 min内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症状,这一征象不仅可以判断临床冠脉再通情况,同时也是一种严重并发症,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导致猝死,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到及早发现,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3.3.4 低血压溶栓后出现低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机体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降低了心肌收缩力下降,减少心排血量所致,同时血管扩张药、再灌注损伤、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伴有出血症状以及血管扩张药等原因也会导致低血压发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一般每隔10 min在溶栓30 min内测量1次,在完成溶栓后,应每隔30 min测一次血压,直至患者的血压恢复正确,并长久处于平稳。

1.4 冠脉再融通判断标准判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无创性溶栓成功标准[3]。①心肌酶峰值在发病后14 h内提前出现;②胸痛明显缓解,且在溶栓后2 h内;③ST段上抬在2 h内下降幅度>50%;④溶栓治疗后2 h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⑤CK-MB距离发病后14 h内出现酶峰提前。若患者溶栓后达到以上两项或以上标准者即可判断为冠脉再通。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死亡率为4%,18例患者尚未达到再通标准,30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再通率达60%。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主要为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左心室重塑,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溶栓治疗在患者急性发病后6 h内进行,因此对于AMI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为此,我院近年来在AMI患者一经入院后直接开设“绿色通道”在急诊EICU室进行手术,可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溶栓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保护更多濒临死亡的心肌。

本文通过对本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护理方法的分析显示,50例患者中有2例由于急性左心衰死亡,死亡率为4%,18例患者尚未达到再通标准,30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再通率达60%。可见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争取时间溶栓使更多的心肌得到保护。

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关系密切。相关护士应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准确细致的观察,有效的掌握好溶栓的方法,尽可能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监护、再通指标及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以及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患者急救及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溶栓治疗的基本流程、治疗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从溶栓前、溶栓过程中以及溶栓后等全过程配合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李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8 (12):910-911.

[2]沈卫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6(37):8-10.

[3]王立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46例观察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7(29):141-142.

R473.5

B

1003—6350(2014)17—265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7.1042

2014-05-15)

韩丹丽。E-mail:13907526108@163.cn

猜你喜欢

冠脉溶栓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