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瘢痕壳瓣联合术后90Sr敷贴治疗耳部瘢痕疙瘩35例

2014-04-02林遐展望刘韵

海南医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耳部疙瘩纤维细胞

林遐,展望,刘韵

(海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瘢痕壳瓣联合术后90Sr敷贴治疗耳部瘢痕疙瘩35例

林遐,展望,刘韵

(海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瘢痕壳瓣联合术后90锶(90Sr)敷贴方法治疗35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结果35例患者49处耳部瘢痕疙瘩,随访12个月,治愈26处,显效14处,无效9处,有效率为81.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措施。

瘢痕壳瓣;90Sr;耳部瘢痕疙瘩;疗效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肿块隆起于皮肤表面,坚硬,病变超过原始损伤边缘,向边缘正常组织浸润,呈持续性瘤样生长,无自愈倾向,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且复发范围可超过原瘢痕范围。耳部为瘢痕疙瘩好发部位之一。为探索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笔者对35例49处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应用瘢痕壳瓣联合术后90锶(90Sr)敷贴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耳部瘢痕疙瘩患者35例,病损49处,其中男性7例,女性28例;年龄17~39岁,平均25.6岁;瘢痕疙瘩面积最大为2 cm×2.5 cm,最小为0.5 cm×0.8 cm;高度0.3~1.5 cm,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不规则形;4例患者曾行单纯切除术后复发。所有患者均符合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1]:①瘢痕超出原有的皮肤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②瘢痕病程超过9个月仍无自发消退征象;③以前做过切除而又复发。凡具备以上标准一条及一条以上皆可确诊。

1.2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耳朝上,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皮下浸润麻醉,顺皮纹瘢痕内行梭形切口,切除瘢痕疙瘩内部纤维核,保留瘢痕壳瓣,并沿切口两侧瘢痕瓣基底面修薄,使其厚度与邻近正常皮肤厚度相近,两侧切缘无张力缝合,术后7 d切口愈合拆线,术后24 h内开始90Sr多次小吸收剂量法敷贴治疗,5 Gy/次,1次/d,5 d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25 Gy,每次敷贴治疗后以清水轻洗照射部位,疗程结束后3个月切口瘢痕不高出皮肤,痛痒症状消失,无明显复发征象即终止治疗,否则就进入第2个疗程,乃至第3个疗程,第3个疗程仍无效者原则上不再治疗,视为治疗无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瘢痕痛痒症状消失,皮损全部变平,12个月后无复发;②显效:瘢痕痛痒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60%~70%的皮损变软、变平,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未增大;③无效:瘢痕痛痒症状有所减轻或无变化,或已达到有效标准,但在12个月内又复发者[2]。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疗效35例患者49处瘢痕疙瘩经治疗后随访12个月,治愈26处,显效14处,无效复发9处,总有效率为81.6%。

2.2 并发症35例患者49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治疗后3个月内照射部位出现瘙痒1例,色素改变5例,9例于治疗后3~6个月内复发,未出现皮肤萎缩、干湿性放射性皮炎病例。出现瘙痒色素改变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逐渐缓解消退,本组病例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为17.1%。

3 讨论

瘢痕疙瘩是皮肤组织损伤或炎症性皮肤病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失常,大量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所引起的良性瘤样病变,好发于胸骨前、耳廓、肩部。耳廓尤其耳垂部是瘢痕疙瘩好发部位,临床上多由穿耳洞后增生形成,常伴有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呈持续性生长,对外形影响大,并造成患者心理负担重,因此大部分患者强烈要求治疗。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体质、雌激素水平高及其他一些外因有关,如外科手术、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穿耳孔、针刺伤等[3]。

瘢痕疙瘩属于难治性皮肤疾患,治疗颇为棘手,方法很多如单纯手术切除、压迫疗法、放射疗法、局部注射激素等,但目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术后1~3 d是胶原纤维形成活跃时期,切口处幼稚纤维母细胞占大多数,不稳定胶原纤维为主要成份,幼稚纤维母细胞和不稳定胶原纤维均对放射线敏感,是放疗抑制胶原纤维生长和瘢痕增生的最佳时机[4],因此本组病例采用瘢痕壳瓣联合术后早期90Sr敷贴方法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并取得了满意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1.6%,复发率为18.4%。

耳垂的瘢痕疙瘩的表皮接近于正常,既保证了瘢痕内切除术预留的瘢痕壳瓣的血运,且瘢痕壳瓣的厚度与邻近正常皮肤相一致,无张力缝合后外形美观。瘢痕疙瘩的发生与伤口受到较大的张力牵拉有密切关系[5-6],本研究保留瘢痕壳瓣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无张力缝合,明显降低术后切口的张力牵拉,从而达到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且手术仅损伤瘢痕内部,未刺激正常皮肤的瘢痕增生,另外保留部分瘢痕表皮使瘢痕表皮胶原酶活性增加,同时产生衍生物,抑制胶原生成从而达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抑制胶原生成。

90Sr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其衰变为90钇(90Y)、90锆(90Zr)的过程中均能放出β射线,β射线在组织中最大射程为11 mm,其能量随组织深度增加而减少,在组织深度0.5 mm时即浅层剂量最高为100%,深度1 mm处其组织剂量为50%,到2.5 mm深度后能量下降到不会影响皮肤血供剂量[7],而且不影响重要脏器和造血功能,使用安全,适合表浅皮肤病变的治疗。成纤维细胞在伤口愈合早期增生最旺盛,瘢痕疙瘩切除术后早期应用90Sr敷贴治疗,就是利用90Sr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β射线照射成纤维细胞,引起细胞G1期和G2期的阻滞,减弱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及合成胶原纤维的能力,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瘢痕增生,同时β射线可抑制切口毛细血管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也能有效防止瘢痕的再形成。

综上所述,耳部形状特殊,瘢痕疙瘩手术切除时须兼顾外耳形状,本研究采用瘢痕壳瓣方法不但避免了全切除术后带来的缺损创面修复的烦恼,而且最大程度恢复术区的解剖结构,外形美观,另外术后早期联合90Sr敷贴治疗,明显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不失为一种有效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综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1]Gupta R,Connolly ES,Mayer S,et al.Hemicraniectomy for massiv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J].Stroke,2004,35(2):539-543.

[2]蔡景龙,张宗学.现代瘢痕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61-162.

[3]贺肖洁,韩春茂,马奇.瘢痕疙瘩发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56-59.

[4]赵海云,佟威,孔令平.手术结合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19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37.

[5]Lawrence WT.In search of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keloids:report of a seri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Plast Surg.1991, 27(2):164-178.

[6]Ehrlich HP.Needle AL.Wound healing in tight-skin mice:delayed closure of excised wounds[J].Plast Reconstr Surg.1983,72(2): 190-198.

[7]饶国辉,李洁明,岳殿超.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瘢痕疙瘩10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201-5202.

R764.8

B

1003—6350(2014)17—261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7.1025

2014-04-22)

林遐。E-mail:www.lyf6300@126.com.

猜你喜欢

耳部疙瘩纤维细胞
木疙瘩山上的岩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银地清疮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成人耳部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两种制备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比较
疙瘩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