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铁产业合理产能分析

2014-04-02张艳飞陈其慎王高尚

中国矿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消费量钢材钢铁

张艳飞,陈其慎,王高尚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013年,全国粗钢生产总量达7.79亿t,而钢铁产能则有望达到10.2亿t左右,产能利用率仅为76%;从2008年起,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连续6年低于80%,过剩产能不断增加,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大中型企业年度销售利润率最高不到3%,而另一方面庞大的产量和产能也带来了巨量的排放和污染[1]。本文通过分析工业化中后期我国钢铁需求趋势和出口趋势,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的合理产能规模,以期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线索。

1 合理产能规模计算方法

要讨论钢铁产业的合理产能,首先要确定钢铁产业合理的产能利用率水平,美国将78%~83%的产能利用率作为正常区间,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低于75%,则认为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日本将78%的产能利用率作为评价标准,若长时间低于此临界值,则认为出现产能过剩[1]。因此本文也将78%~83%作为合理产能区间,其中83%为钢铁产量达到峰值时期的合理产能利用水平,峰值期后钢铁产能利用率不低于78%为合理。

合理产能是在合理产能利用水平下产量刚好满足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产能水平。如果将合理产能记为RC,合理产能利用率记为ω,内需记为D,出口记为NE,那么合理钢铁产能规模的计算见式(1)。

(1)

2 工业化中后期中国钢铁需求分析

2.1 钢铁需求的“S”形规律和后平台期

据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关于钢铁需求规律的研究:钢铁消费和需求符合人均GDP与人均资源消费量的“S”形规律(图1),即人均GDP达到3000盖凯美元时,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均进入加速增长期,这是人均钢消费高速增长的开始点;人均GDP 7000~8000盖凯美元时,人均消费增长幅度达到最大值,对应第二产业占GDP 比例的顶点;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钢铁需求不会无限增长,而是达到一定的顶峰后进入下降态势[2-10],钢铁消费的零增长点集中在人均GDP10000~12000盖凯美元。在整个“S”形规律的描述中,有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三个特征值[3-4],据此描述了钢铁消费从起飞点到顶点的消费模式,但到达峰值期以后的钢铁需求趋势却没有给出具体描述。

图1 人均粗钢消费的三个转变点与后平台期[1,3-4,6]

图2 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人均粗钢消费量变化

本文为了分析峰值期后粗钢消费变化,选取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比利时、荷兰和澳大利亚8个工业化后期国家做为分析对象,这些国家粗钢消费的顶点都在1960~1975年之间到来[6]。如图2中a图和b图所示,1980年开始,这8个国家人均GDP都超过12000盖凯美元,粗钢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态势,其中英国、法国和荷兰人均消费量下降相对明显,降幅在25%~40%左右,比利时、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降幅较小,降幅在10%~20%左右(表1)。

表1 后平台期人均粗钢消费与峰值期对比

本文将峰值期后、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保持稳定的时期为后平台期。这一时期,一国的人均粗钢消费量不再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但也不下降,保持稳定的水平。钢铁需求出现后平台期的根本原因是钢铁工业在一国经济和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钢铁应用的广泛性,钢铁的应用渗透在每一个工业部门中,尽管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包括制造业)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下降,但保持一定的工业规模是保证一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石。一定的工业规模决定了稳定的钢铁需求水平,因此后平台期的钢铁需求水平与一国的工业和制造业规模大小相关。因此,结合“S”形规律,一国粗钢消费大概经历缓慢上升、快速上升、达到顶点(高位运行)和略有下降后达到稳定四个阶段(图1)。

2.2 工业化中后期中国钢铁需求分析

2.2.1 中国钢铁需求已现顶部特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率稳步提高,二产比例由增转降。2002~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我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粗钢消费都进入快速增长(起飞点)阶段(图3,图4)。2006~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以上,二产比例达到顶点,即进入转折期,此后,钢铁消费增速开始下降(图5)。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307美元,二产比例已进入下降通道(2012年为45.3%),预计城市化率可达到为55%(实际更高),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独特特征,略低于发达国家同等发展程度的平均水平;201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为36m2,人均铁路里程和公路里程为0.07m和3.2m,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也相对较高。

而近年来我国的粗钢消费尽管保持增长态势,但自2008年以来粗钢消费增速明显下降。从表观消费来看,2013年钢铁消费5.8%,但扣除重复材[10]之后的钢材实际消费量增长仅为3.6%,且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情况严重,这与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到达顶点时期面临的问题类似,综合经济和钢铁消费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钢铁需求已出现顶部特征,且2014~2015年钢铁消费将会达到零增长点,这与陈其慎等[12-13]人的预测相对一致。

图3 1990年以来我国人均GDP、城市化率和第二产业占GDP比例变化

图4 近年来我国钢铁表观消费和实际消费(扣除重复材)情况[10]

图5 我国未来钢需求趋势

2.2.2 后平台期中国钢铁需求分析

2012年和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仅为7.8%和7.7%,过去10年10%左右的高增长情况未来不会再度出现,本文预计未来2年(2014~2015年),我国GDP总量增速在7.5%左右,2015~2020 年在6.5%左右,2020~2030年在4.7%左右。据格罗宁根增长和发展中心预测,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96亿人,2020年达到14.31亿人,2030年达到14.62亿人。而我国人均粗钢需求顶点将在2014~2015年到来,届时人均粗钢消费将达到530~540kg之间,而我国粗钢消费总量将维持在7.5亿~7.6亿t之间,预计我国在2020年前后进入后平台期,届时平均人均粗钢消费量估计在500kg/人左右,高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低于日本,粗钢总产量将维持在7.2亿~7.3亿t左右的水平。

3 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近年来我国钢材出口逐年扩大(图6),自2006年起,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且净出口量一直较大,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以外,其他几年平均钢材净出口为3700万t左右,2013年我国出口钢材6234万t,进口钢材1408万t,净出口粗钢5073万t。我国钢材出口流向相对广泛(图7),其中东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区域,2013年我国向东盟出口钢材1743万t,占总出口量的28%,除此之外还有向韩国、中东、南美、非洲和欧盟(27国)等地出口钢材也较多。

图6 近年来我国钢材净出口量变化

图7 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流向

影响我国未来钢材出口规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中国向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的钢材出口规模会增加;另一方面,作为我国现在的主要出口区域,东盟地区未来经济崛起和钢铁消费的增加也会为我国的钢材提供更广阔的市场。2013年菲律宾、越南和印尼的人均GDP分别达到3384美元/人、3518美元/人和5455美元/人,均已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上述几个国家目前人口分别为1.1亿人、0.9亿人和2.5亿人,合计是4.5亿人口步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对粗钢的需求也必然较快上升。基于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扣除出口中一定的不合理需求,本文分析未来我国钢材出口规模不会下降,钢材净出口量将在4000万~5000万t。

4 合理产能分析

峰值期我国钢铁需求将在7.5亿~7.6亿t,净出口量可到达5000万t,按照83% 的合理产能利用率,合理产能规模为9.5亿t左右;后平台期我国钢铁需求将维持在7.2亿~7.3亿t左右,净出口量在4000万~5000万t之间,综合考虑到国内环保和碳排放压力的逐步上升,未来中国钢铁的合理产能规模应该在9亿~9.5亿t,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中国还要淘汰1亿~1.5亿t的过剩产能。

5 结论

1)从经济发展水平、二产比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水平以及钢铁需求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我国目前钢铁需求已出现顶部特征。我国人均粗钢需求顶点将在2014~2015年到来,届时人均粗钢消费将达到530~540kg之间,粗钢消费总量将维持在7.5亿~7.6亿t之间。

2)8个后工业化国家1980年以来的粗钢总消费和人均消费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表明一国粗钢需求达到顶点之后将经历一定程度的缓慢下降,之后将处于稳定,本文将这稳定的时期称为后平台期。预计我国在2020年前后进入后平台期,届时平均人均粗钢消费量在500kg/人左右,高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低于日本,粗钢总消费量将维持在7.2亿~7.3亿t左右的水平。

3)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好转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崛起,我国钢铁出口有进一步扩大趋势,钢材净出口规模在4000万~5000万t。综合需求和出口两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钢铁合理产能规模在9亿~9.5亿t左右,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中国还要淘汰1亿~1.5亿t的过剩产能。

[1] 姜晓东.关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钢铁,2013,48(10):1-5.

[2] 王安建,王高尚,张建华,等.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3] 王高尚,韩梅.中国重要矿产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02,23(6):483-490.

[4] 陈其慎,王安建,王高尚.钢、水泥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J].地球学报,2010,31(5):653-658.

[5]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等.矿产资源需求与模型预测[J].地球学报,2010,31(2):137-147.

[6] 王安建.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J].地球学报,2010,31(5):621-627.

[7] 高芯蕊,王安建.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10,31(5):645-652.

[8] 陈其慎,王安建,王高尚,等.美国矿产资源消费图谱初探[J].中国矿业,2013,22(5):8-14.

[9] 王高尚.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31(5):629-634.

[10] 张艳飞,王高尚,陈其慎,等.我国铁矿石期货市场未来趋势浅析[J].中国矿业,2013,22(11):9-12.

[11] 迟京东.钢铁产能现状与钢材品种需求趋势分析[J].冶金管理,2008(7):19-24.

[12] 陈其慎,柳群义,高芯蕊,等.全球铁铜铝资源供需格局研究[R].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012.

[13] 陈其慎,高芯蕊,等.中国钢铁需求展望报告[R].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011.

猜你喜欢

消费量钢材钢铁
2022年11月我国出口钢材559万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材集中采购管理思考探究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中国首次成钢材净出口国